于荷
在許多癌癥患者中,都有這樣一種想法,認為生癌是件不光彩的事,又或者覺得不愿意將自己的這種處境讓別人知道,于是他們不愿意主動與人談及,更不愿積極與他人交流。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甚至可能影響到自己的康復。
“病恥感”可能會阻礙治療
●本刊記者: 癌癥患者常會說這樣一句話:別告訴別人——他們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生了病。
○何裕民:是的,很多癌癥患者,覺得生了癌癥有種“病恥感”,我的患者中有一位作家,很成功,50歲出頭生了肺癌,第一時間積極治療,盡管檢查結果不錯,卻狀態(tài)始終一般,病懨懨的,失眠、抑郁。診療中交往多了,他才對我說:像我這樣的人居然得了癌癥?真沒臉見人。
自從確診后,原本好交朋友的他斷絕了朋友的所有往來,拒絕所有探視,他總覺得自己犯了大錯,一直自責,常為此徹夜不眠,消瘦得很厲害。其實,這完全是沒有必要的、錯誤的、有害的。因為這不僅會在患者及家屬心中留下?lián)]之不去的陰影,極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而且,也會無形之中阻礙患者主動求治、以及在治療康復中和他人的積極溝通、交流病情。而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對腫瘤之康復至關重要。
積極面對可提升抗癌力
●本刊記者: 我們應該如何開導這樣的癌癥患者呢?
○何裕民:面對這類患者,我往往會不斷開導他們,生癌不是誰的錯,它不過是一個很正常的生理偏差而已,生癌無關乎品德及其他,更不應感到羞恥。
剛提到的這位作家現(xiàn)在完全脫離了“病恥感”,他告訴我:“我現(xiàn)在特想寫寫癌癥羞恥感的問題。從患癌心理陰影走出后,我更熱衷于生活體驗。我現(xiàn)在特別愿意與所有人談我的得癌經(jīng)歷,且能帶有一份自豪感。”
其實,保守病情秘密是每個人的隱私和權利,我無意多說什么,但考慮社會難以接受,會丟了朋友、生意、甚至職位——這卻是我們的習俗和文化出了問題。生癌就是個體生了像糖尿病、冠心病一樣的慢性病,并非丑聞!社會應寬容對待。而作為患者自身,也應積極面對,沒有必要產(chǎn)生恐懼感、丑陋感,甚或犯罪感。這才是積極的,正確的態(tài)度!積極面對的態(tài)度,讓個體的精神心理-神經(jīng)調(diào)控-內(nèi)分泌-免疫系統(tǒng)處于良性的促進狀態(tài),從而可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抗癌力。
●本刊記者: 謝謝何教授的講解,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