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世明
朋友,你有沒有發覺:自從用了智能移動電話后,你的智能、移動和電話都在減少?一個新手機,像賈寶玉頸下那“勞什子”,如影隨形,甚至如手如足!沒錯,拜微信與形形色色朋友圈、好友群所賜,曾被指為虛擬世界的網絡,是如此活色生香、烈火烹油一般將全世界的光怪陸離呈現在人們眼前。你宅于“安樂窩”,大千世界竟“盡在掌握”,你能不被“套牢”?
不是笑話。國人是愛聊天的,川貴呼之“擺龍門陣”,京華更稱之“侃大山”,“侃”(成)一座“大山”,這得費多少時光?國人不懼。據并非嚴謹之“研究”,女人話多點,每天七千句吧,男人少點,庶幾乎也有兩三千句。上班咋聊?頭痛事,一朝解,微信“應運而生”。朋友圈的困擾與麻煩也屢屢而生,最讓人煩的就是幫忙投票(點贊)。
要說父母真是孩子的第一班主任,在網絡世界也不例外。而今好評比,尤其是網絡投票評選日趨普遍化且花樣翻新,從上至下,由春到冬,孩子亦未能幸免。看到放學歸來嘟著嘴的寶貝兒,家長微微一笑很“傾城”,“毛毛雨”唦,這么點芝麻小事搞不定,還配給你當爸當媽?
于是乎,“沉沉一‘網穿南北”,什么同事、同窗、同學、同鄉、戰友,從未謀面之網友,更遑論女發小、男閨蜜諸友人,均在“第一時間”得“令子”:幫個忙唄,動動貴手(下略十余字,免代做廣告之嫌)……
又于是乎,票數的“水銀柱”“嗖嗖”躥上去了,寶貝兒樂了,投機取巧、功利之心萌發了。你擅刷票,我差啥?新一輪“PK”開始,看誰父母人脈廣,看誰舍得花“血本”?網絡投票進校園、幼兒園,打的是全家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二戰最著名戰役之一)!可是,這些不規之舉,在孩子們那一汪清水似的眸子里,會濺起怎樣的波紋?潛移默化之中,又于心靈將打下如何之印痕?
有了朋友圈的“第一煩”,更須指出這“第一憂”:朋友圈“套”住了誰?“套”住了什么?
確乎,人類進入了一個網絡時代:微信取代了電話,微博幾欲取代報紙,最恐怖的是手機微信竟“越俎代庖”,取代了你曾時時難舍的昵友。你想過沒有,碩大無朋的朋友圈,同時不也成了巨大的圈套?世界就是這樣:往往你最看重的,一定會把你圈弄進去;你最想得到什么,就會成為什么的囚徒。信息如洪流,湮沒其中,“我”就丟了;迷戀微信,朝夕與共朋友圈,你就成了“網囚”。
是,你一天捧著手機,“滴滴”不斷,“忙”得不亦樂乎,似乎“肌肉”很硬哦,但是精神卻變得羸弱?!懊允А?,是身處技術浪潮中的當代人的真實寫照。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技術、科技帶給人類的,恐怕更多的是“發展的煩惱”。
也許,許多年輕的朋友并未感覺到此等煩惱,甚至反而以為找到了“摯愛親朋”,他們:“愿與執手立黃昏,愿與品茗粥尚溫;愿與靜聽訴衷腸,愿與入夢共前塵;愿與解語心中淚,愿與共行天下路。”只在微信運動里刷存在感,在網絡小說中找愛情,在游戲里成就“某某榮耀”。但,這樣的生命是不是成了灰色的單色系,且會慢慢地變深,直到變成看不見的黑色,猶如置身黑洞?
年輕的父母呢,家家都念這樣的“日常經”吧:回家吃完草草做成的晚餐或外賣,你戴上耳麥玩游戲,她在客廳看電視刷網劇。有了孩子,則是一個“煲朋友圈粥”,一個陪著孩子做一會兒作業再上網。同在一個屋檐下,一晚上能說幾句話?……
由此,筆者生發聯想:如果把世界想象成一列高鐵,我們全體人類正坐在這列車上,向著未知,呼嘯前行。凝視滿目“低頭族”,是為一再的加速度歡呼,還是應當擱置手機,抬起頭來,追問高鐵正駛向何方?
沒錯,新興科技、技術是造就巨大變化的時代力量。但是,當人們冷靜、耐心地觀察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后,不能不得出理性的自警,進而對人類發出鄭重的警告:“技術是人類的解藥,也是毒藥?!保ǚ▏軐W家貝爾納·斯蒂格勒語)人們啊,不應該對技術的高速發展心存警醒么?不需要創造一種新的“技術文化”,去應對技術的時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