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岳
霍金:我注意過,即便是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而且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之前都會左顧右看。
張一鳴:優秀的年輕人都有這五大特質:第一,有好奇心;第二,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第三,不甘于平庸;第四,不傲嬌,能延遲滿足感;第五,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
郭京飛: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我希望能夠有一些好的東西去影響別人或者說跟大家分享。當你變得都是像跳梁小丑一樣,那個我覺得叫解悶,不叫綜藝。接綜藝的時候,我不希望只是擠眉弄眼耍個寶。
林毅夫:在低收入階段的時候,有工作、有飯吃是第一個要求。現在收入水平提高了,現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里面不僅是收入水平的提高,還要生活的質量的提高、環境質量的提高。這些方面,都要求我們高質量地發展。
許知遠:“精英”這個概念目前被高度狹隘化了,被等同于掌握金錢和權力的人。但這不是我心目中的精英。我心目中的精英是有見識和責任擔當的,他對社會時代有洞見,同時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保持對他人的同情和同理心。
王小川:需要跟人打交道的領域、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行業,機器是搞不定的。機器取代的只是那些重復性很高和需要付出繁重體力勞動的行業,它可以把人類解放出來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參與到更加有創造性的工作中去。
竇賢康:條件好壞是一回事,重不重視是另一回事兒。就好比只有一碗稀飯還能給你半碗喝,這就是態度。大學校長對于學校的教學科研負有直接責任。能夠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對大學發展至關重要。
張盈華:養老服務業上,最大掣肘在服務供給上,包括數量和質量。現在,養老服務業還被視作“低端職業”,低工資不能吸引人才,吸引不到人才就很難發展,不能發展就無法提高職業社會地位,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閉環。
陳丹青:什么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實自己的感覺,認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煩,不要放棄,不要敷衍。哪怕寫文章時標點符號也要弄清楚,不要有錯別字———這就是我所謂的自己救自己。我們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韋娜:你不努力,誰也給不了你想要的生活。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你想過上自己夢想的生活,就應該選擇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并為此付出別人無法企及的努力。
席慕蓉:我想,這個世界就是由無數的小我構成的,就因為小我有一份感情,大我才會產生一股力量。雁陣能夠不停飛過八千里的天空,還不就只是因為每一只大雁都有一顆思歸的心而已嗎?
琦君:讀書、交朋友、游山玩水三者應融為一體,才是完整的人生。所謂人生哲學當在日常生活中去體會尋求,不要為空洞的理論所困擾。
蕭秋水:國學不是不好,但是如果不是出于專業領域的研究或者是興趣,就不要把國學當成是自己的主要功課了。傳統的、經典的東西,對現代社會有一定意義,但這個意義,明顯的不如科技、新知識更大。
連岳:窮了怕沒人養,闊了怕沒人繼承。這么糾結的人,不適合丁克。當然,生了孩子可能也會很糾結,窮則擔心孩子以后不養自己,闊則擔心孩子以后浪費自己的遺產。人生的一個基本問題想通了,就不會有糾結:人最后總是會死的,死了,一切能量就得還給這個世界,你可還的能量越多,你一生的質量越高。
陳安之:有能力時,就做點大事;沒能力時,就做點小事;有權力,就做點好事;沒權力,就做點實事;有余錢,就做點善事;沒有錢,就做點家務事;動得了,就多做點事;動不了,就回憶開心的事。我們肯定會做錯事,但盡量避免做傻事,堅決不要做壞事。生活其實沒啥事,一輩子也就這回事!
龍應臺:卒子過河就沒有回頭路,人生中的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注定了另一個偶然,因此,偶然從來就不是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下一條路,回不了頭。我發現人生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過了河的卒。
王小川:當你包容的時候,真的對所有的事情都能夠看順眼,都能接受了,沒有跟世界對抗的力量了,你反而也沒有創造性了。因為創造性其實來自于你對世界的不滿,來自于對環境中跟我不一樣的,我要去戰勝它。
蘇岑: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若他們走進不了你內心,就只會把你生命攪擾得擁擠不堪。孤單,并非身邊沒有朋友,只是心里無人做伴。都市里遍地是熱鬧而孤寂的靈魂,來來往往的行人,不過是命中的游客,越熱鬧越冷清。生命無需過多陪襯,需要的僅是一種心靈的陪伴。
三毛: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伸與繼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更認為,自己人生的經驗,百分之百,都可以轉移到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為孩子是必須無條件聽命于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壓力便由是產生了。
董橋:書店再小也是書店,是網絡時代一座風雨長亭,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難舍劫后的萬卷斜陽。
楊絳:父親說,沒什么該不該,最喜歡什么,就學什么。我卻不放心。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嚴歌苓:漂亮和美麗是兩回事。一雙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麗。一副不夠標致的面容可以有可愛的神態,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儀態和舉止。這都在于一個靈魂的豐富和坦蕩。或許美化靈魂有不少途徑,但我想,閱讀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貴的,不須求助他人的捷徑。
齊邦媛:我希望中國的讀書人,無論你讀什么,能早日養成自己的興趣,一生內心有些倚靠,日久產生沉穩的判斷力。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的人,這么復雜,環環相扣的歷史,再也不要用激情決定國家及個人的命運;我還盼望年輕人能培養一個寬容、悲憫的胸懷。
馮侖:人和人在生物學上是一樣的,差別是在靈魂上。你的精神世界有多大,你的視野就有多大,你的事業就有多大。一個人事業的邊界在內心,要想保證事業的邊界不斷增長,就必須擴大你心靈的邊界。
陳映真:寫作是為了使那些絕望的人重新充滿希望,讓那些因失敗受挫的人重鼓斗爭的勇氣,使受凌辱的人重獲自由與尊嚴。我寫作為的是人類解放、消除不平等、非正義、貧困和解放無辜者,消滅一切形形色色的精神與物質的壓迫。
李開復: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用胸懷接受無法改變的事。
畢淑敏:我喜歡深存感恩之心又獨自遠行的女人。知道謝父母,卻不盲從。知道謝天地,卻不畏懼。知道謝自己,卻不自戀。知道謝朋友,卻不依賴。知道謝每一粒種子每一縷清風,也知道要早起播種和御風而行。
幾米:有沒有人愛,我們都要努力做一個可愛的人。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
木心:修養是很具體的,就是一件件小事。一句話熬不住,就失了教養。
柴靜: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肖復興: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閱讀史。一個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時期的閱讀,便是浸染在他成長史上至關重要的底色。少年時的閱讀情懷,總是帶著你難忘的心情和想象的,它對你的影響是一生的。
木心:你問人問題,她答非所問,便已是答了,毋需再問。
龍應臺: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筑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里頭弄臟自己的褲腳。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
佟彤:養生不等于健身。與后者相比,養生的人文含義多于科技含義;從某種程度上講,身體與情懷,健康與境界是互相造就的,養生養的是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