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漢字!
張小華(甘肅靖遠)
從念書到教書,從閱讀到寫作,我與漢字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讀了《雜文月刊》文摘版2018年6月下的《對語言文字保持敬畏》一文,深有同感。
漢字是我們一輩子的摯友,我們吟之誦之,書之寫之。傳情達意的思想,通過這位朋友表述;從小到大的考卷,需要這位朋友展現。漢字也是我們一輩子的良師,我們琢之磨之,推之敲之。篆隸真草的變遷,便是一部書法藝術史;象形會意等六書,更是字字珠璣行行璀璨!漢字是我們血脈中流淌的基因,我們用之學之,敬之畏之。浩瀚的文化典籍,均以漢字為載體;悠悠文明史,無不閃爍漢字的智慧之光!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我們純之潔之,規之范之。外來語匯的傳入,既增添了漢語的生命力,又產生不可忽視的副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既提供了規范化、標準化的法律保障,又推動漢語的健康發展。漢字也是我們走向世界的名片,我們承之傳之,推而廣之。博大精深的內涵,需要我們一生領悟;“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如今,全世界已經掀起了一場“漢語熱”。中文是聯合國6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2010年,聯合國把每年中國農歷谷雨節氣這天確定為“中文日”。教育部及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京發布的《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2017)》白皮書指出:共有67個國家和地區,通過頒布法令、政令等形式,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厲害了,漢字!
“假文盲”的實質是缺“愛心”
喬國政(河北石家莊)
每期《雜文月刊》之所以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是因她刊出、轉載的文章都是讀者關注的熱點問題,直面現實,針砭時弊,說的都是讀者想說但還沒說出的肺腑之言。讀后或令人蕩氣回腸,或導人向善??傊x后有所獲,對提升自我修養水平頗有教益。
如貴刊文摘版2018年6月下60頁轉載韓智鵬先生《假文盲》一文講,四紳士在“母子上車處”車牌旁,將一對骨瘦如柴的母子擠在一旁,并加以評判。圖文并茂,短小精悍,令人深思。因為,類似這樣的現象太多了,不知那些坐在公交車“老幼孕病殘”專座上,面對站在自己身邊的“老幼孕病殘”裝文盲的“大型熊孩子”們看到此文是否汗顏?
又如,馬路邊、公園里隨處可見的“垃圾桶”,明明標有“不可回收物”“可回收物”“有害物”的文字,可不少人就是視而不見,將礦泉水瓶等可回收物與“狗屎”類垃圾混裝一桶。竊以為,這比亂丟垃圾好不到哪里去。因為,垃圾分類不僅是文明社會的應有之義,更是對社會上弱勢群體的關愛。即為“拾荒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能不能做到自覺給垃圾分類,將它們放到該放的地方去,只是出手時瞄一下而已,對本人利益沒有任何不利影響,可不少人就是做不到,何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考量一個人心中有沒有關愛諸如“拾荒”者群體的“愛心”,內心世界是否有“真善”。
再如,國家和社會為了關愛殘疾人專門花大力氣在馬路兩邊修筑“盲道”,并設置“扶殘助殘,有你有我”無障礙通道警示牌??稍诂F實生活中,“盲道”被隨意侵占的現象隨處可見。竊以為,即使真文盲只要心存關愛殘疾人的“愛心”,也知道不應搶占這僅僅0.4米寬“盲道”。因為,對我們來說將自己的車或物品前移或后退0.4米實在是沒有任何損失,而對盲人來說,可就是被“侵權”!“假文盲”們經常在“盲道”上設障??此菩∈拢⒎切∈拢驗?,小處見精神。它不僅反映出一個人是否有關愛殘疾人的“愛心”,同時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縮影。建議有關部門出面管一管。
老年人的錢“真好賺”?
楊孔翔(山東曲阜)
讀吳啟錢先生的文章《老年人為何迷戀保健食品》(《雜文月刊》文摘版2018年6月下),覺得這種現象由來已久,一則緣于老年人渴望長命百歲,享受越來越美好的生活,二則是缺乏科學的消費觀念和一定的科學素養?;谝陨蟽牲c,一些廠家或商家看好了老年人這塊巨大的市場,賺老人的錢比婦女兒童的錢更好賺,老年人有一定財力,家里人普遍對于老年人的消費不太干涉。所以一些不良廠家商家看準了這塊“肥肉”,極盡忽悠功夫,誘惑老年人購買,甚至先以講座形式,施以小恩小惠讓善良的老人們上當受騙。
其實所謂的保健食品,大多的是華麗包裝的普通食品,加上“健腦補腎”“包治百病”“有百益無一害”的廣告宣傳,一些老年人往往是先入為主的心理作用,以為吃了某種保健食品身體狀況大為改善。老年人的口碑宣傳,攀比式消費,就成為了保健食品的消費大軍。何止是保健食品,時下一些普通的運動鞋,也掛上美不勝收的保健作用,忽悠老年人,價格奇高,老年人購買樂此不疲,仔細想一想,那些靠廣告包裝的保健鞋,能比市場上那些百年品牌運動鞋更有利于對于腳的保護?
隨著老年化社會的逐步形成,老年人用品市場不可估量,如何讓老年人科學地適度地消費,的確是個大問題。除了老年人擦亮雙眼,善辨真偽外,也要求生產老年產品的廠家或商家,誠信為本,依法經營,保持良心;另外監管部門加強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一環。
說真話的好處與代價
常永瑞(陜西延安)
讀了《雜文月刊》文摘版2018年6月下,我是受益匪淺,特別是《做那個敢講真話的人》《講真話的本能與勇氣》兩文,我是反復閱讀。前文的作者巫小詩用講真話的方式告誡一位家境貧寒卻準備出國留學的女大學生,在國外留學需要六七十萬元人民幣,計劃用獎學金來維持學費和生活費是不現實的,加上在國外碩士生不一定有獎學金這個說法。他的話雖然可能給這個有遠大理想的女大學生帶來些許失望與無奈,但是這些真話將讓這個女大學生少走不少彎路,為她今后的努力學習和務實工作做了堅實的鋪墊,這是一位正直且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后文里講的是秦醫生因將胎兒誤診為腫瘤,他并沒有將錯就錯將胎兒當腫瘤拿掉,而是將當事人刀口迅速縫合,并告知家屬自己的誤診及胎兒一切正常等情況。家屬對此卻不依不饒,最后秦醫生被醫院開除公職,只好到一家私人醫院打工,這雖然是講真話的代價,但我仍贊賞講真話的秦醫生。
總之,我覺得講真話是做人的本分。不過同樣是講真話,對于時下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或不同的環境,有時會給他人帶來好處,有時卻會給自己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和代價,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
養老早做打算
張作光(山東泰安)
2018年6月下的《雜文月刊》文摘版來了后,42頁上那篇《養老真的要靠自己》,講得明白,說得實在透徹,讓我們這些老年人,誰看了誰點贊,還準備結合自身情況,早做養老打算。
78歲的劉大哥說:“此文引用了趙樸初說的話,‘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說得太精辟了,讓我不再抱怨兒子不孝順,而要和老伴團結好、把身體鍛煉好,這才是自我養老的本錢?!?/p>
81歲的孫大哥說:“此文最后那段,孩子對你孝順是福分;若孩子不夠孝順,我們也強求不來,最好的辦法,是提前做好靠自己養老的規劃。所以我建議咱們老哥幾個,今后誰也別說兒子、兒媳婦不孝順了,而說如何結合學用《雜文月刊》,怎樣互相老幫老,怎樣開心健身過好晚年生活,才是我們談論的重點、奮斗的重點。”
一篇好雜文,改變了我們的養老觀念,讓我們怎能不高興地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