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鋒
從黃河九曲匯青銅的十里長峽,到山大溝深的同心旱塬,從廣袤的鹽池草原再到塞上江南的利通區,當第一縷晨光照進這個濱河之鄉、水韻之城時,凝望山川之間,一條條新建的道路連接內外,一排排富有民俗特色的新房,安居著萬千群眾;一所所現代化的校園,書聲瑯瑯,孩童穿梭,相映成趣;一座座設施齊備的嶄新醫院,為民族地區群眾解除病痛……今天,一幅幅和諧畫卷,印證著吳忠市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新生活。 2016年,吳忠市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市”,所轄5個縣(市、區)也先后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縣(市、區),成為全國唯一市級及所轄縣(市、區) 全部獲此殊榮的地級市。2018年,在原有鞏固提升的基礎上,市委、政府又制訂了《吳忠市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行動方案》,進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和任務舉措,明確了工作方向和具體路徑。
提高政治站位 始終把維護民族團結作為生命線工程
強化學習宣傳凝聚共識。結合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進萬家”宣講 活動,組建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宣講團,深入機關、縣(區)、鄉(鎮)、村(組),舉辦專題學習班、專題輔導講座,不斷提高各級干部維護民族團結的政治責任和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走進吳忠市回民中學等中小學校,可以感受到校園里濃濃的民族文化氣息,隨處可見“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宣傳內容……濃郁的民族團結氣息飄蕩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以中學生為重點的民族團結認知教育沁人心脾。圍繞民族體育、民族藝術、民族文化、民族團結、民族進步等方面開展的民族教育特色工作成效彰顯。 強化組織領導保駕護航。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納入市委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重大事項,全面加強市委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完善縣、鄉、村三級民族工作網絡,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納入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明確黨政“一把手” 第一責任人責任,層層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民族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形成了由市委統戰部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強化效能考核注重實效。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機關效能目標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內容,市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用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縣(市、區)按照年人均2元的標準核定創建經費,為做好民族團結工作提供經費保障。 2018年,在鞏固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市委、政府又制訂了《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行動方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十進”活動,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十大工程”,健全落實十項長效機制的“三個十”行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覆蓋面不斷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不斷深化。目前,累計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示范單位27個,模范個人26名;自治區級模范集體、示范單位206個,模范(先進)個人323名。
加快發展步伐各族群眾民生福祉逐步提高
吳忠市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大力實施民族地區經濟振興工程,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 億元,增長8%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46億元,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60元,增長8.6%;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890元,增長9.6%。堅持民生優先理念,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解決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全市整合投入扶貧資金 62.5 億元,設立各類扶貧產業擔保基金 6.82億元,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8.53億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意外傷害保險和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免費全覆蓋,建檔立卡戶大病保險起付線由8400元調低到 3000元,大病救助上限由8萬元調高到16萬元。職業教育提質擴面,產教融合深入推進。紅寺堡區、同心縣順利通過自治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全市中高考成績喜人,再次躍上新臺階。全面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全部取消。普通人群、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39.9%和73.1%。城鄉低保提標擴面,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從每人每月 150元提高到170元。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幸福家庭活動示范市。
注重融合創新各族群眾守望相助的情感更加緊密
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與民族宗教工作目標任務、與各單位具體業務緊密結合,將創建工作融入到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創建等工作中,在全社會形成抓好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的良好氛圍。抓好宣傳教育的融合,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持續深化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工作矩陣,在以往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社區鄰里節”“我們的節日”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特色活動的基礎上,主動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舉辦“民族團結花更紅”微電影評選活動, 涌現出《干親》《旗幟》等12部優秀作品,講好了吳忠民族團結新故事。扎實開展民族團結月活動,創新開展了“感恩吳忠行”“民間廚藝大賽”“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文藝展演等活動,讓廣大群眾參與到創建中,切實感受到民族團結、社會發展的成就感,構筑可感可觸式的共通情懷。抓好創建載體的融合,促進創建成果轉化。探索實行“創建活動+鄉村振興戰略”“創建活動+精準扶貧” 等“創建+”活動。利通區舉辦“最美家庭”評選,深化了創建細胞工程;開展了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培育了“蘭花”“吉財”等志愿服務品牌。青銅峽市以“紅歌聯唱”“舞蹈展演”,營造了各民族和睦共處的和諧氛圍;鹽池縣將創建與扶貧工作結合起來,推進了各族群眾互幫互助。各機關單位將民族團結創建工作融入業務工作,實現了“雙贏”。抓好社區民族工作的融合,構建各民族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生活環境。將各族群眾同村共莊、相鄰共居,學生同班共校,“插花式”安置生態移民的嵌入式發展思想融入民族團結創建,以社區為重點,結合吳忠市文明城市創建、家風建設、民風建設等活動,讓群眾在社區大家庭中感受民族團結成果。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在社區運用網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務的模式,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學、就業、創業、法律援助、就醫等服務工作,幫助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融入城市社區生活。 如今,各民族親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如陽光、空氣般融入吳忠市人民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民族群眾的血液里。
“民族大團結,奮進新時代”,在新長征路上,吳忠市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美麗新寧夏 共圓偉大中國夢”的囑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十二屆四次全會要求,不斷鞏固提升、創新發展,讓民族團結之花美麗持久,鮮艷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