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人
繼“霸座男”“霸座女”“霸座大媽”被接連曝光后,這兩天又有新人“逐夢霸座圈”:以“我有病”為由持二等票霸占商務座的兩名男子,對列車員說“我不管”并向拍攝者潑礦泉水的外籍女性旅客,還有稱“聽不懂道理”最終被人拽起的“霸座大爺”。
“霸座”者遭密集曝光,確實很容易帶來“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襲擊”的疊加效應,許多人腦中的“霸座亂象很普遍”認知也因此得到強化,對“道德滑坡”的流行性批判箭頭或許又找到了新標靶。
但與其說“霸座”現象近期呈井噴之勢,不如說媒體對同類現象的高頻度呈現造成的“集中涌現”效果;與其說現在是不文明癥候群密集發作的“大爆炸期”,不如歸結為自媒體時代公共空間的能見度提高了。說得更通俗些,不是霸座亂象絕對量驟然增多了,而是曝光率突然提高了。
“霸座”亂象并非今天才有,很多網友在微博上借此吐槽自己親歷或目睹的被占座情形,就印證了這點。“霸座男”事件可與之歸入同類,只不過是更為奇葩:當事人孫某的霸座和事后炫耀等低素質行為,與其博士身份和坐高鐵出行的消費表征合成的“精英人士”畫像形成巨大反差,這將其推上了風口浪尖。而霸座也隨之被帶入輿論視野,取代闖紅燈、亂扔垃圾等,成了不守規則、不講文明的新“典型”。
而公眾注意力從“霸座男”身上的強烈違和轉到霸座行為上面,也有其必然:占座霸座行為在現實中挺常見,跟民眾的日常生活也很“貼近”,所以極易激起共鳴、引發共情。
以往人們對這類行為可能更多的是曝光無門、報警無果,吐吐槽也就過了。但現在“事情正在起變化”: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和自媒體降低了人們曝光身邊罔顧規則行為的門檻,技術賦能下的“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通訊社”場景,在揭露亂象方面作用盡顯;隨著權利和文明理念濡染,人們的權利意識在增強,文明觀念水位在提升,與之對應的,則是對不文明行為的接受程度不斷降低。
這無疑是好事:人們對不守規則行為的容忍度變低了,曝光門檻也削減了,是技術與理念共推下的進步,也意味著,不守規則行為遭到的輿論制衡在加強,遁形的空間在壓減。這也會倒推公共空間恪守規則共識的形成和社會治理的完善。“霸座”者遭密集曝光,不是突然禮崩樂壞了,而是輿論場“搭車式曝光”和媒體議程設置的結果。當霸座行為被越來越多地曝光、譴責和約束,社會文明自然也能“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