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在比賽場上,他沉著應對,大膽使用新程序,不僅縮短了編程時間,而且為后序的切削加工擠出不少時間,他還采用自動分層的切削方法來提高整個加工過程的穩定性,而比賽的結果就是所有尺寸都接近于完美。能做到這些的,就是大同齒輪公司的現場責任工程師徐玉成。
齒圈支架是大同齒輪公司(以下簡稱大齒)主導的三款變速箱的通用同步器零部件,在所有熱前工序完成后,需要轉入熱處理加工部進行局部滲碳處理,之后再進行熱后車削端面工序,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熱處理后齒部端面變形的問題。熱后車削在大齒所加工零件精加工工序中是運用比較普遍的,用簡單的動作完成精度較高的一道工序,例如車削內、外圓、車削端面、臺階面等。
中國重汽集團大同齒輪公司同步器加工部車拉線現場責任工程師徐玉成所在的班組是企業加工部各類工序的源頭,企業所有齒圈類零部件都要經過車工和拉工的加工。因此,他和他的車拉線班組的技術水平直接決定著“大齒精度”的水平。
1989年,徐玉成從大同市原第一技工學校畢業,成為大齒的一名數控車工。次年,他成為大齒僅有的兩臺先進數控車床的操作者之一。自2003年在企業舉辦的首屆青工技術比武中獲得第三名后,徐玉成像著了魔似的,奔跑在追求技術完美的道路上。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在比賽中多次獲得榮譽,并且于2011年成為中國重汽集團公司首席技師和享受山西省政府津貼的高級技師,2016年12月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在比賽場上,徐玉成有條不紊地換刀、對刀、模擬和試車,整個操作過程得心應手,如行云流水般嫻熟。2009年8月,他參加了第三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山西分賽區的比賽,這是山西省首次將數控車工作為一個參賽工種來進行角逐,也是徐玉成第一次參加的大型賽事。
高手過招,比的是內功,拼的是匠心。來自全省各地的高手摩拳擦掌,較量的場面異常激烈。徐玉成憑著精湛的技藝,在矩形螺紋的加工過程中大膽使用“宏程序”,不僅縮短了編程時間,而且為后序的切削加工擠出不少時間,他還采用自動分層的切削方法來提高整個加工過程的穩定性。徐玉成沉著應戰,將自己的一身本領發揮到了極致。在最后短短的二十分鐘時間里,他完成了內外圓弧、內錐孔、內槽的加工,而且所有尺寸都保持在中差,幾乎接近于完美。當他拉開機床門,取下工件,習慣地用手擦去上面的水漬時,離比賽結束還有整整八分鐘。走出賽場的他,就像黎明破曉前噴薄欲出的太陽,無形中感到一種如釋重擔的輕松。
最終,徐玉成不辱使命,毫無懸念地獲得了第三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山西分賽區的第一名。在經過短短一個月的集練后他又代表山西省參加了在山東省棗莊市舉辦的全國第三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數控車工決賽。他頂著巨大壓力,經過一番激烈的競技,最終在87位參賽選手中獲得了第十六名,這也是山西省在此類國家級比賽中獲得的最好成績。在以后的同類大賽中,他代表大齒數次出征,并且不負眾望,屢獲殊榮,逐漸成長為一名有知識、有技能、有真知遠見、能夠獨當一面的高技能人才。
徐玉成一直負責加工部的創新改善工作,經過他完成的創新改善項目有61個。這些創新不僅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更提升了大齒精度的美譽度,為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徐玉成代表的“大齒精度”也不是一天練就的,而是經歷了多年的歲月雕琢展現在人們面前的。
多年來,徐玉成把“傳、幫、帶、學”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在現場工作站授課百余次,受培訓的對象達1000余人次。他一手培養技師5人、高級工25人。接受過他培訓和指導的人更是不勝枚舉,其中一位叫李文澤的徒弟,在山西省第四屆數控大賽中奪得第一名,在國家大賽中也獲得了較好的名次。
2013年,“徐玉成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成立后,徐玉成發揮專業技術領軍人物的作用,以課題攻關、師帶徒為載體培養技能型人才,致力于提高職工自主創新水平,提升企業創新創效能力,為“大齒精度”添磚加瓦。僅2016年,創新工作室就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各類難題10多個、完成改善項目31個,節約資金50萬余元。
“玉書誰授紫微歌,成名須遣及青春”。28年的兢兢業業,鑄就了徐玉成的輝煌人生,他展現了當代產業工人閃亮的風采。多年來的默默堅守,鑄就了徐玉成優秀的品質,他為人們唱響了當代產業工人嘹亮的凱歌。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