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唐太宗李世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后有英國哲學家培根“讀史使人明智”,歷史的重要性從來都不應被忽視。日前,中國期刊協會組織編撰的《中國期刊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為中國期刊史又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套著作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資助圖書,共五卷本,二百余萬字,由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期刊協會會長石峰主編,青年學者劉蘭肖、吳永貴、范繼忠、李頻、段艷文撰稿。
《中國期刊史》是客觀反映中國期刊產生、發展、壯大及轉型這一變遷過程的專著,史料翔實、論斷科學,不僅考察了期刊媒體在促進民族意識覺醒、社會變革進步、文化科學發展以及推出優秀精神產品等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還總結了期刊業的發展規律,探討了中國特色期刊業發展之路。
以史為鑒,溫故知新。《中國期刊史》必將成為研究我國期刊業發展歷程和世界了解中國期刊業的重要參考文獻。
這套《中國期刊史》內容豐富、史料翔實,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國期刊200年的發展歷程。在編撰過程中,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對敏感時期的期刊發展狀況也有客觀闡述。
二、“居高臨下”觀察中國期刊業的發展軌跡。站在時代潮流的高度,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站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高度,站在意識形態領域錯綜復雜斗爭的高度,是《中國期刊史》撰稿過程中的重要原則。
三、史、論并茂,是《中國期刊史》始終所追求的。基本達到史實可靠準確、史料翔實充分、評價客觀公正、觀點正確鮮明。
四、點與面結合。本書除了開篇有一個“緒論”外,每卷開頭都有一個“導言”,對四個階段期刊業發展的背景、特點等進行概括性的分析交代,起到“綱”的作用,綱舉目張。
五、學術性與通俗性兼顧。從內容設計到史實表述,盡可能做到好讀、好懂,多講故事、多加插圖,使枯燥的內容形象化。
中國期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