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生活在英國的蝸牛,有一天無意中得知,它的“遠親”竟然在2億年以前就在大西洋對岸的北美洲安家落戶了。蝸牛百思不得其解,對于它們這種行走緩慢的物種來說,跨越海浪滔天的大西洋簡直比登天還難。它的這位“遠親”一沒有翅膀,二沒有搭乘任何交通工具,究竟是如何遷徙到北美洲去的呢?
蝸牛的疑惑也是20世紀德國科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曾經苦思冥想的問題。1910年,魏格納在觀察一幅世界地圖時,無意中發現被大西洋隔開的兩岸大陸的輪廓似乎是相互對應的,比如巴西海岸上凹進去的海灣,竟然能在非洲西海岸上找到與它相吻合的突出部分。魏格納靈光一閃:難道在很久以前,南美洲大陸與非洲大陸是一個整體?
為了驗證自己的設想,魏格納查閱了大量資料。他發現,如果將南美洲和非洲拼起來,兩塊大陸的邊緣可以完美地吻合。此外,如果將巴西和非洲西部的古老巖石相對比,它們的巖石結構也是完全相同的。這些真實的證據充分證明了魏格納的想法:南美洲大陸與非洲大陸原來就是一體的,后來才慢慢分離,被大西洋隔開。
魏格納乘勝追擊,隨后又對古生物化石進行了研究。他發現一種庭院蝸牛的化石竟然在歐洲和北美洲都有分布,還有一種舌羊齒植物的化石在非洲、澳大利亞、南美洲都出現過,分布區域極其廣泛。這些生長在陸地上的動物和植物,是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一次海上長途旅行的,唯一能夠解釋這種奇妙現象的理由就是——大陸是漂移的!
在嚴謹的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魏格納正式向科學界提出了自己的“大陸漂移說”。他認為,大約在3億年以前,地球上的陸地是一大塊相連的整體,即泛古大陸。這塊超級大的陸地并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以及太陽、月亮的吸引力下,發生著我們感覺不到的緩慢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陸地一點點地緩慢分裂,從一整塊分裂為若干塊。分裂后的大陸繼續漂移,各奔東西,經過漫長歲月,最終形成了如今我們所熟悉的大陸位置。
現在,我們腳下的大陸依然沒有停止漂移,只是它的演變過程異常緩慢,慢到我們幾乎無法察覺的狀態。或許再過上幾億年,這些分裂的大陸又會重斷拼接到一起。那時,英國的蝸牛就可以去拜訪從北美洲遠道而來的親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