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前段時間,北京頒出全國第1億張營業執照,標志著我國各類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億戶。
1億戶意味著什么?它不是一個冰冷的數字,它反映出的是大眾創業創新的熱情被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迸發的事實。新增市場主體的大量涌現,呈現出我國經濟微觀基礎的積極變化,體現出我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內在活力。而這些,都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功實踐的印證。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把“雙創”作為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因此,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來都不是一句懸在空中的口號,圍繞它的,是一系列能激發人們創業創新熱情,并激勵人們將這種熱情付諸行動的扎扎實實的改革舉措。
以商事制度改革為例,企業登記注冊便利化、“多證合一”等改革內容,換來的是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全國日均新設市場主體從改革前的3.1萬戶增加到5.27萬戶;每千人擁有企業數量由2013年的11.23戶提高到目前的21.94戶。新設立企業中服務業企業占比為8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服務業、互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另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度到2017年度,我國營商環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大幅上升65位,有力提升了我國在商事登記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也受到很多創業者的認可和點贊。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實現經濟持續健康和高質量發展,要靠創新驅動。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出的新動能,正在重塑我國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新標志。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新水平。要上新水平,就要厚植有利于雙創升級的土壤,用更多政策紅包吸引人們創業創新、孕育新興企業。須知,創新的主體是人,要充分激發人的創新潛力和能力,就要通過改革舉措來優化政策供給。好的政策不僅可以激發企業創業創新動力,更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器。
好消息是,今年已經陸續有一系列政策出臺為“雙創”升級保駕護航——即將于5月1日起實施的改革預計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財政部、人社部、中國人民銀行日前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工作的通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擴大貸款對象范圍,降低貸款申請條件;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將“樹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作為指導思想;“證照分離”改革將在全國推開,企業開辦時間將進一步壓縮;各地紛紛推出人才引進政策……可以想見,種種舉措,都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熱情,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當然,改革無止境,要讓“雙創”上新水平,還需要政府繼續當好“店小二”,為企業和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服務,因地制宜地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出臺政策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加大人才激勵,以政策護航“雙創”,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