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輝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法力無邊,只需要拔毫毛輕輕一吹,就能立刻變出千百個分身。如今,類似的場景也有望在現實中呈現。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團隊1月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團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志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該項成果于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兩只克隆猴均為雌性。截至目前,兩只小猴子的各項身體指標均很正常,發育狀態良好。
體細胞是一個相對于生殖細胞的概念。它是一類細胞,其遺傳信息不會像生殖細胞那樣遺傳給下一代。
“體細胞是執行特殊功能的,比如紅細胞是執行運養功能的,免疫細胞是執行免疫防御功能的,它們不具有發育的特性。但有部分體細胞可以在體外進行培養實現無限增殖,可以拿到無數的體細胞。”孫強說。
利用這個特點,體細胞克隆技術應運而生。體細胞克隆技術又可稱體細胞核移植技術。首先,需要把動物體細胞分離培養,然后再采用核移植的方法,將卵母細胞去核作為核受體,以體細胞或含少量細胞質的細胞核即核質體作為核供體,將后者移入前者中,構建重組胚,供體核在去核卵母細胞的胞質中重新編程,并啟動卵裂,開始胚胎發育過程,妊娠產仔。
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后,許多哺乳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
談到體細胞克隆猴構建成功的意義,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蒲慕明表示,首先證實了獼猴可以用體細胞來克隆,二是獼猴可以成為真正有用的動物模型。
此外,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將推動我國率先發展出基于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促進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癥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
“同時,這一突破也率先實現了‘領跑、彎道超車、三個面向的目標,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科學家在我國即將啟動的靈長類全腦介觀神經連接圖譜國際大科學計劃中的主導地位。”蒲慕明說。
“等這項技術成熟后,未來,我國也可建成以非人靈長類為模型的主要研發基地和產業鏈?!逼涯矫髡f:“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腦疾病模型猴的制作也將為腦疾病的機理研究、干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以我國科學家為主導的靈長類全腦圖譜計劃的實施和靈長類腦科學的前沿研究,將進一步使我國成為世界腦科學人才的匯聚高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