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為弘揚科學家精神,致敬科技工作者,在5月30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天,由山西省科協、山西省科技廳主辦,以“勇擔新使命、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科技工作者座談會在山西省科技館舉行。來自各行業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們齊聚一堂,為山西創新驅動發展、聚焦“示范區”“排頭兵”“新高地”建設發展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科協主席周然:科協平臺助科研
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科技工作當成頭等大事來完成,大家要圍繞自己的本職工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指引的目標繼續下功夫。優秀的科研工作要持之以恒、腳踏實地地完成,在遇到困難時,省科協會給予大力支持。但科普知識的傳播要依靠大家、依靠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們會通過此次座談將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整理,并將其反映到相關部門。
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地質處高級工程師康新亮:學以致用勇創新
專業對口,方可學以致用??萍脊ぷ髡唠x不開良好的發展平臺,而平臺的搭建是科技工作者發展的重要條件。科研人員要利用自己的優勢,并結合所學專業大膽嘗試,去驗證一些理論和觀點,甚至要挑戰一些觀點。科研要與時俱進,不斷努力,踏踏實實走好科技工作的每一步,大膽創新,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才能使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永葆活力。
山西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副院長梁寶愛:配全食品檢驗資源
加快檢驗的政策盡快落地,省科技廳和相關部門出臺了若干意見,但是目前為止未能落地。加強檢驗人才隊伍的培養,檢驗人員編制少,勞務派遣人員多,流動性大。加大實驗場所和設備配置方面的建設,研發創新需要配置足夠的場所設施和高精尖的設備。食品安全關系國計民生,我們要在問題食品上下功夫,利用我們的技術優勢積極研發,全力保障食品安全,為山西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太原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馬立峰:細化產學研創新機制
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希望上級部門能進一步將其細化,尤其在調動學校和相關協同單位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方面。山西可以采取“學校+企業”模式在各地設立省級、市級研究院,有效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的有效融合。相關的人才配套政策要有配套資金,讓優秀人才可以帶著技術項目來,技術可以進行入股,政府可以對投資人才項目損失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也可以增加創新創業類人才評選的機制和項目。
山西天地煤機裝備有限公司輸送機械研究所所長王赟:國之重器自己掌握
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煤炭科技創新成果是重大利器之一,智能化工作面開采系統工藝可以達到井下無人化,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實現煤炭的綠色開采。同時這項技術的創新可以帶動煤機裝備的轉型升級。而這種通過工藝技術革命的創新來帶動裝備制造業的升級以及外貿市場的發展模式必將為山西煤炭經濟長足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內科教授張煥萍:醫學科普要下沉
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高大上的科研,還需要做知識的科普和下沉,將過敏知識科普到人民群眾當中,對基礎疾病的診治技術下沉到基層醫務工作者當中去,讓那些患有基礎疾病的患者不再需要從基層到三甲醫院,讓更多三甲醫院的教授和主任醫師有更多的精力去搞科研,去幫扶基層醫生。解決主要矛盾應該體現在醫療資源配置的不平衡上,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的向往和追求。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張元慶:農業科技的轉型升級
首先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從原來追求單純的高產向高產優質轉換,積極發展多種現代農業業態,實現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保持農業穩定增長。其次,加強農業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確保糧食安全,提高科技轉化和生產效率。最后,足額穩定的財政支持有待進一步加強,向穩事業、穩人心方向發展的管理體系,破解農業科技與農業經濟兩張皮的管理機制也有待進一步探索。
西山煤電機械設計研究所所長李冬:創優勢 樹品牌
企業要有自己的品牌產品和拳頭產品,必須在核心基礎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才能掌握產業發展的主導權,科技工作者要將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用戶的需求就是對我們的要求,科研人員要深入一線,結合實際,依據用戶的需求,量身開發、打造新產品,同時企業要推動項目基金建立,支持鼓勵職工創新,深入開展合理化建議、技術創新、課題攻關等工作,發揮科技效益。企業要引進企業外部的資金、技術、裝備、人才等資源進行業務合作,培育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經濟增長點。
山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政策信息研究所所長閆函:科研管理的雙融合
實現科研和管理深度融合,以問題為導向,面對山西大氣環境管理的實際需求設計科研方向,重點為省市兩級部門定量化、精細化闡明重污染原因,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議。以需求為目標,以水為根本,加強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工作。以技術為保障,深入開展土壤質量調查,有序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以源頭控制為引領,要進一步完善環保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切實發揮源頭預防控制的作用,建立環保政策科技支撐體系,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原向陽:關注本土人才
我們要抓住山西發展特色農業、功能農業的機遇,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工作,向黃大年等科學家學習,學習他們的家國情懷,靜下心來搞科研,去掉一些浮躁的不良情況。此外,科研要有一個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在引進高端人才和國外優秀人才的同時,還要關注我們本土人才,我們本土人才完全可以做出一番成績。
山西煤化所課題組長李南文:找準定位定戰術
任何科技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所有事情做不好都是人的問題。山西省要解決人才引進的問題,怎么引進人才、憑什么引進優秀人才,能不能引二流、三流人才等都是需要思考的。另外,綜改示范區要做什么?只有戰略目標清晰了,戰術才能靈活,我們有煤,鋰電能不能做,不是山西做不了,而是沒有找準新的定位。還有微觀的產學研,研發必須由政府來做,摒棄傳統觀念,勇于創新。
太原工業學院教授朱開金:搶占光伏發展機遇
山西硅酸鹽儲量豐富,生產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用的硅產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應該搶抓戰略機遇,大力發展多晶硅、單晶硅生產,滿足山西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需要。2010年前后,長治等地原準備建設上萬噸的硅產品生產線,后來種種原因停掉了。新的形勢下,有關部門要同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通過進行充分的調研論證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搶占先機。
山西省機電設計研究院科技處處長李豫:科研要棄跟班重基礎
我們現在大部分的研究是跟班式的研究,即不去獨立思考學科內部的核心矛盾與突破方向,而是跟隨熱點為大牌科學家的理論做無關緊要的修補。這種研究是很可悲的,我們要倡導基礎研究,要以獨特的思維視角去看待自然界,要不斷創新,基礎研究是品味問題,而不是通過模仿以及發論文的數量取勝;我們要突破現有框架,不斷創新,踏踏實實搞科研。
太重集團技術中心測控室主任連晉華:狠抓應用基礎研究
山西省確立了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范區”、打造“能源排頭兵”和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三大戰略目標,科技工作者要圍繞三大戰略開展工作,加大應用基礎研究的力度,以推動重大科技項目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胡建華:醫工聯合開啟新征程
目前我國口腔器械材料設備依靠外國進口,高端技術靠引進,導致成本提高、治療價格一路飆升。望政府能夠將工業和醫療產業橫向聯系,共謀發展,進一步將醫工聯合體落實到實處。比如牙科的加工企業既要扶持也要監管,還要與高效的科研相結合,研制自產的器械、設備、化工材料,以降低醫療成本。據習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就山西轉型發展的需要,醫療中心下移,要求我們優秀科技工作者面向基層、提高技能、開啟新征程。
太重集團工程師魏志強:營造良好創新氛圍
要想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就需要建設一個有效的交流平臺,積極組織各種論壇、學術交流活動,很多科技人員頭腦中的知識、經驗、方法以及創造性的思路都是在不斷交流中慢慢形成的。此外,要加大對科技工作者的獎勵,通過提高薪酬待遇,給予銷售提成、效益分成、利潤分成,增加學習培訓的機會,授予獎勵、榮譽,參與管理層決策等方式,改變“平均主義”的觀念,調動員工的創新熱情。
中化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籍毓麗:科研優勢是硬條件
中化二建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石油化工建設的骨干企業之一,自主研發并制造的6400噸液壓起重機,被認為是全球陸地最大的起重機。公司技術創新工作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山西省新型煤化工裝置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研發平臺為重點,近幾年取得了省部級成果獎26項,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專利149項。公司每年拿出100多萬對科研成果進行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太重集團技術中心軋鋼所工程師房慶華:人才引進助發展
冶金裝備的智能化應該在我們擅長的技術集成度高的無縫連軋管生產線上進行試點,人才引進應該是政府與企業齊發力,政府給予人才相關的安家政策與待遇,企業給予人才明確的、有前景的、專業的發展格局,這樣才能留住人才、培育人才,最后得益于人才。只有引進人才、升級傳統冶金裝備,我們才能在未來的冶金行業占有一席之地。
太重集團技術創新部工程師閆穎:政策機制的建立健全
擴大企業在國家創新決策中的話語權,完善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導向作用,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出率。提高普惠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采購政策等。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提高科研院所等機構的科研人員積極性,同時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員股權激勵力度,為企業吸引人才創造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