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化社會的高速發展,高層及大跨度建筑日益增多,高大模板施工已廣泛應用于建筑施工。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決定了建筑施工質量及整體施工進度,是建筑業同行關注的重點。為了有效改善高大模板施工質量,本文筆者探究了建筑高大模板工程的施工監理相關工作重點及控制措施,希望通過提高高大模板施工監理工作來達到保證施工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高大模板;建筑;施工監理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業的高速發展,建筑質量問題日趨嚴峻,高大模板坍塌事故嚴重影響著施工安全。因此,在高大模板工程施工過程中,只有嚴控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才能降低建筑施工中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工程施工安全。本文探討了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監理的控制措施,以切實提高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安全。
1、高大模板工程支撐系統定義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是其支撐系統的質量控制。根據住建部建質[2009]254號文,《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的通知中說明: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是指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混凝土構件模板支撐高度超過8m,或搭設跨度超過18m,或施工總荷載大于15kN/㎡,或集中線荷載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撐系統。高大模板支撐體系架體高、荷載大,須采取專項措施來提高支模體系的整體穩定性[1]。
2、施工監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事前控制
2.1.1 嚴格審核高支模施工方案,檢查編制人員是否符合資格,施工單位負責人審核及簽字與否,方案是否已經經過專家認證;同時應根據相關技術規范確定荷載標準值、設計值,并查看計算書完整與否;并確保有專人負責質保安全;且應附有高大模板區域立桿、水平桿平面布置圖等所有施工圖,確保各圖內容前后一致;驗算立桿基礎承載力是否滿足要求;并詳細計算轉換梁高大模板的立桿強度等,確保能夠承受巨大荷載;還應制定立桿、水平桿間距和布置,掃地桿、鋼管接頭位置、剪刀撐的布置等的構造、技術及安全措施[2]。
2.1.2 確認報檢進場的鋼管、扣件是否有合格證、產品檢驗報告,確保其直徑、壁厚、端面偏差彎曲、外觀、銹蝕等均符合要求,并經監理或建設單位見證取樣送有資質的檢測單位復試合格后才能投入現場使用。
2.1.3 檢查項目是否已建立質量責任制,并按照規定配齊具有資質的項目建造師、技術負責人等相關管理人員;同時,確定項目技術負責人在施工前對操作人員進行全方位技術交底的情況,并確認是否已簽字確認交底;是否由通過考核的專業架子工承擔高大模板搭設及拆除工作,架子工持證上崗及定期體檢與否;同時,應由專門負責人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進行詳細書面記錄;還應復核測量放線;嚴格夯實首層地基回填土,已硬化地坪要達到承載力要求,并經監理工程師查驗后簽字確認[3]。
2.2 事中控制
在高大模板搭設過程中,監理工程師應定時進行巡查,一旦發現問題應立即下發監理工程師通知單。
2.2.1 為提高模板支撐系統的整體穩定性和抗傾覆能力,應沿立桿高縱橫布置板底支撐系統和梁底支撐系統,每步宜小于1.8m,并在梁底每根立柱間縱橫向上加設剪刀撐,使縱橫水平桿互相聯結為一個整體。剪刀撐應與樓體地面成45~60°角,間距不大于6×6m,寬度小于4個跨距,由樓體地面一直接駁到頂部。剪力撐截面尺寸較大的梁下應加密設置,縱橫剪刀撐每隔4排(列)立桿應設一道;架體還須連續設置水平剪刀撐,水平剪刀撐至架體底平面距離與水平剪刀撐間距不宜超過6m,夾角為45~60°[4]。
2.2.2 高支模支頂架系統中的梁底立柱單根承受荷載較大,為避免應力集中沖擊破壞支承層,應在梁底立柱桿下墊通長方木;原則上,大梁下立柱應使用整根通長鋼管,若需要兩根豎向連接,只能采用“一”字扣件對接,禁止采用“十”字扣件連接[5]。
2.2.3 必須按批準的專項施工方案搭設、設置縱橫向二道掃地桿(也就是俗稱的掃地桿和封頭桿),縱橫向掃地桿距地面和距板底均為20cm,上下層立桿應同在一豎向中心線上,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75/100,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上下層立桿接頭應牢固可靠。排架縱橫向間距,梁邊支撐立桿間距、梁下承重立桿間距,梁下立桿在跨度方向的加密要求等都應按專項方案要求布置。
2.2.4 梁模安裝固定也不能掉以輕心,模板安裝的質量不僅影響到實體外觀也影響支撐體系的穩定,豎枋間距控制在200mm,梁豎向設置穿梁螺栓規格、間距、設置位置,梁底設置木枋的規格、間距,支撐小橫桿間距、步距等;監理應隨搭設進度隨時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并督促整改,樓板底層木枋間距一般為300mm[5]。
2.2.5 同時,還應注意,嚴禁混合使用外徑48mm與51mm的鋼管;剪刀撐、橫向斜撐搭設應隨立桿、縱向和橫向水平桿等同步搭設;扣件規格必須與鋼管外徑(Φ48或者Φ51)相同;螺栓擰緊扭力矩在40N·m~65 N·m間,在主節點處固定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剪刀撐、橫向斜撐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轉扣件的中心點的互相距離不應大于150mm。
2.3 事后控制
2.3.1 按施工方案規定,檢查支架的立桿布置定位間距,最多允許偏差±20,立桿垂直桿偏差應小于1/200;
2.3.2檢查縱橫水平桿、掃地桿、剪刀撐是否按方案布置,與立桿連接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2.3.3支架搭設完成后需報驗簽證,經監理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2.3.4支架拆除是否按施工方案進行,檢查混凝土強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進行了拆除技術交底。
3、檢查督促施工單位做好安全措施
3.1 在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審批簽字并加蓋企業技術及安全部門公章后,高支模技術方可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3.2 施工前,應落實高支模施工現場安全責任人,其職責是負責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確認所有相關工人要持證上崗,并佩戴安全帽、安全繩、防滑鞋,監理人員應進行及時跟進檢查,確保以上各項均落實且簽字確認后方可執行。
3.3 在高支模分段或者整體搭設完成后,經安全技術負責人、監理工程師分段或整體驗收合格并簽字確認后,方可安裝鋼筋。
3.4 澆筑混凝土時,應對稱進(下轉105頁)(上接103頁)行,并按照柱混凝土、梁板混凝土的順序進行澆筑,以免支撐系統失衡;并派遣安全員、監理員專門負責觀察模板及其支撐系統的變形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暫停施工,撤離所有現場施工人員并采取加固措施[8]。
3.5 模板安裝、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時,應將材料單獨堆放,避免材料、機具及工具過于集中堆放。
3.6 支撐搭設、拆除及混凝土澆筑期間,應在適當地方掛設警示標志,以免無關人員進入支模底下,且嚴禁發生高空拋物現象,并指定專人進行監護。
3.7 拆除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時,應自上而下逐層拆除,禁止同時拆除上下層,分段拆除時高度應在兩層以內。同時,模板支撐系統的附墻連接部分應隨支撐架體逐層拆除,禁止先拆除附墻連接的部分或全部后再拆除支撐架體[7]。
結論:
監理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應充分重視高大模板的施工監理工作,按照住建部建質[2009]254號文要求,嚴格審查高大模板施工方案,切實落實監理細則,強化支撐體系搭設過程的監控,嚴格按照經審批簽字確認的施工方案組織驗收,只有在高大模板施工的各個環節中徹底落實專項施工方案及相關技術規范,才能保證高大模板施工質量在可控范圍,并降低及阻止事故發生。
參考文獻:
[1]楊耀鋒.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方法[J].江西建材,2015(9):71-71.
[2]劉亮.淺析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J].環球市場,2017(1):226-226.
[3]朱德文.探討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7,15(7):16-17.
[4]錢靈靈;秦金濤.探討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J].科研,2015(29):285-285.
[5]田賽;高凱.探討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術以及質量控制[J].工業,2017(1):00107-00107.
[6]徐富軍.建筑高大模板施工過程的工程監理方法分析[J].城市地理,2017(3X):163-164.
[7]王德元.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監理的探討[J].城市建筑,2016(3):180-181.
作者簡介:
沈雅紅,上海上咨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