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高層建筑中人員密集、可燃物多、火災隱患大,一旦火災爆發, 火災蔓延迅速、人員疏散困難、救援及滅火都很困難,因此,如何合理設計超高層建筑的消防滅火系統,保證其技術的安全性及經濟的合理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根據工程實例分析了兩種常規的臨時高壓滅火系統的設計思想,指出其優弊所在,同時提出更為合理的設計思路,并通過技術的安全性和經濟的合理性進行了總結及分析。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消防給水系統;消防水泵;轉輸水箱
本文根據筆者參與的超高層建筑設計項目的基礎上,在其中一個項目上進行多種消防設計思路的比對與分析,因篇幅有限,本文只對超高層建筑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進行對比分析,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設置情況與消火栓系統基本一致,故不在此單獨討論。
1、工程概況
本項目是集五星級酒店、辦公為一體的綜合性超高層建筑。建筑塔樓部分地上46層,裙樓5層,總體地下3層。總建筑面積10.9萬平方米,建筑高度189.3米。主要建筑功能劃分:地下二層及三層為車庫及設備用房、地下一層為酒店配套生鮮加工區、一至五層為酒店配套裙房、六層為避難層、七至十六層為低區辦公部分,十七層為避難層,十八至三十二層為高區辦公部分,三十三層為避難層,三十四至四十六層為酒店客房層。
2、消防給水系統設計
2.1機電設計要求
根據酒店顧問公司的要求,與酒店有關系的設備均需獨立設置,以滿足其物業單獨管理的要求。接合業主方的設計要求,消防整體設計分布情況如下:地下負二層設置消防水池及泵房,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共用,消防給水設備酒店與辦公均獨立設置。低高區辦公共用消防水泵;酒店地下室及裙房單獨設置低區酒店消防水泵,消防水泵房內設置酒店高區消防轉輸水泵,三十三層避難層設置中間消防水箱,屋頂設置高位消防水箱及消防穩壓設備。
2.2 消防給水系統設計對比與分析
筆者主要對高區酒店消防形式做一個重點探討,針對本工程提出三種消防供水設計方式及控制系統進行對比與分析。
方式一:采用消防水泵轉輸水箱串聯供水。高區加泵從轉輸水箱內吸水,轉輸水泵對轉輸水箱做補水,但轉輸水箱應設自動補水管,不可用轉輸管道兼做補水管。水泵的啟泵次序為:從轉輸水箱吸水的供水泵先啟動,轉輸泵后啟動,中間間隔時間不超過20秒。如示圖1.
方式一優缺點分析,優點:1.管道承壓較小,對管材要求較低;2.水泵從轉輸水箱直接吸水,高區供水相對可靠;缺點:1.根據《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第11.0.2條:消防水泵不應設置自動停泵的控制功能,停泵應由具有管理權限的工作人員根據火災撲救情況確定。水泵不能自動停泵,當高區實際消防滅火出水量較小時,存在轉輸水量從轉輸水箱大量溢流的情況,需設置大型的溢流管接至地下消防水池,重力流溢流放坡回水至消防水池,在實際工程中經常會對地下室層高產生影響。2.增加了避難層消防供水泵機房被淹風險。3.增加了塔樓豎向管道水井面積,不經濟。
方式二:采用消防水泵直接串聯供水。中間水箱只做為低區高位水箱用途,水泵的啟泵次序為:轉輸泵先啟動,供水泵后啟動,中間間隔時間不超過20秒。如示圖2.
方式二優缺點分析,優點:1.轉輸水泵轉輸水量不直接進入轉輸水箱,不存在轉輸水箱水量溢流情況,避免了溢流帶來的風險。2.節省了溢流管的設置,減小了塔樓豎向水井的面積,經濟性更加合理;缺點:1.管道承壓大,對管材及閥門要求高,轉輸水泵殼壓需克服整個系統的承壓;2.串聯消防水泵出水管上需設置減壓型倒防止器,降低水錘的影響;3.供水泵直接從轉輸管道吸水,供水的可靠性較低;
針對以上兩種方式優缺點的比較,如何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是本文主要的探討方向。因此,我們提出了方式三。
方式三:采用消防水泵直接串聯供水,中間設置轉輸水箱,供水泵設置轉輸水箱吸水管,同時吸水管上設置低阻力倒流防止器。水泵的啟泵次序為:從轉輸水箱吸水的供水泵先啟動,轉輸泵后啟動,中間間隔時間不超過20秒。如示圖3。
方式三優缺點分析,優點:1.轉輸水泵轉輸水量不直接進入轉輸水箱,不存在轉輸水箱水量溢流情況,節省了溢流管的設置,同時也避免了溢流帶來的風險;2.水泵可從轉輸水箱直接吸水,高區供水相對安全可靠;缺點:1.管道承壓大,對管材要求高,轉輸水泵殼壓需克服整個系統的承壓;2.串聯消防水泵出水管上需設置減壓型倒防止器,降低水錘的影響;
3、結論分析
綜上所述,通過對以上三種臨時高壓供水方式的對比與分析,我們清楚的認識到方式三解決了方式一轉輸水量大量溢流的缺陷,同時也解決了方式二供水可靠性低的問題,對消防供水系統進行了有效的改善,提高的消防供水技術的安全性和經濟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吳前飛.某超高層建筑消防系統設計探討[J].給水排水,2015.
[2]李俊炎.超高層建筑兩種典型的消防給水系統設計分析[J].建筑設計,2016.
[3]劉福光.廣州珠江新城某超高層建筑消防給水系統設計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15(12).
作者簡介:
龔令(1987-),男,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給排水設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