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從當前階段工業和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當中,對地下水的處理變得非常重要,民用和工業建筑基坑總是會受到地下水的影響,出現較為嚴重的破壞情況,例如水浮力對基坑的作用非常大,能夠把相對較輕的結構合理上托,使之出現變形現象,更有甚者會使土體出現位移,給民建工程整體質量造成巨大影響,基于此種情況,本文就針對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地下水控制策略進行透徹的分析與研究,旨在可以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士提供幫助。
【關鍵詞】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地下水控制策略;分析與研究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建筑工程正在不斷向著高層方面發展,出現了很多高樓大廈,因此關于工程建筑基坑方面越來越深,故而對建筑基坑水處理技術提出了比較好的要求,筆者對其工業和民用建筑工程進行研究,并且參照某個工程建設,研究地下水處理措施。
1、常見的地下水處理方法
1.1降水法
在實際過程當中降水法使用相對比較廣泛,并且分類較多,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噴射井點和輕型井點以及電滲井點等,不過該種降水方法實施的施工難度比較低,且需要使用的資金少,因此在很多地下水當中都能夠進行使用,不過美中不足的是該種方法對現場周邊環境的影響很大,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舉個例子如果在基坑開挖之前,降水已經超量,倘若現場出現了淤泥質水質,就會給降水效果帶來巨大影響[1]。與此同時,挖掘開始之前,受到多樣化設備的和擠壓,就會使水流出來,較為嚴重的是使水泵停運,給作業進程帶來嚴重困擾。除此之外,四周的地面還有可能出現塌陷以及開裂的情況。
1.2止水法
在工民工程基坑周圍設置止水帷幕,阻止基坑地下水進入到基坑中,在防滲帷幕灌漿構筑中一般情況使用高壓噴射保證其實現。關于止水帷幕方面,往往會按照結構之間的不同對其進行科學劃分,絕大多數會分成水平結構以及豎向結構,在具體情況中有很好的應用效果。
1.3排水法
排水法屬于降水法中的一種,在地下水降水處理過程中,絕大多數情況下會使用井點降水法,在地下水位比較淺的土層中該種處理方法十分適用,因此當出現滯水和積水問題,就可以使用排水法處理。舉個簡單的例子,倘若上部土層出現了十分嚴重的滯水問題,那么就可以使用截水溝以及集水井,然后開展科學合理的處理,特別需要注意基坑四周的裂縫情況,如果有裂縫就需要采取相應措施,防止裂縫因為雨水回灌情況而變大。
2、具體工程案例
2.1工程概況
某個工民建基坑開挖實際深度是5.3米,寬度是9.1米,長度大約是22.4米,壁厚度是0.26米,經過施工地質勘察能夠知道基坑土層結構,首先上層屬于雜填層,實際厚度在2.4米之間,并且當中具備一定的粉土與磚頭,且含水量相對較少。而第二層成分是粉土,真實厚度大約在20.3米之間,主要以粉質粘土和中砂以及透鏡體構成,從整體上看顏色大致是黃褐色,并且土質相對比較密實,頂板埋深不能夠大于2.8米,至于底板的實際埋深要在18.6到23.2米之間,而且關于地層分布方面相對比較連續穩定,實際屬于基坑持力層,而第三層是砂薄層,該層具體構成成分是砂土和透鏡體,并且頂板埋深需要達到18.3和22米。底板的埋深需要達到28.3和35.7米。因其本身是基底底層,因此會給基坑開挖和邊坡施工造成巨大影響,就針對該工程水處理過程而言,和實際現場進行有效的結合,可以知道需要選擇深井井點降水的方式。
2.2基坑降水處理措施
首先施工方案方面,使用深井井點降水法,也就是在基坑的內部或者是四周適當的埋進去一部分井管,保證其能夠進入到基底當中比較深的位置,通過使用井管把地下水泵抽出來,這樣就可以使地下水位降低的目達到。從實際情況中能夠看出,使用這種地下水處理方法,適用能力相對比較高,并且操作很簡單,且實際排水量和井距間隔比較大,因而吸程產生影響相對較輕,且具備一定的降水效果。在實際施工過程當中,施工單位會根據施工現場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具體內容是第一步把技術規范當作是基礎內容,通過認真計算,可以在基坑井徑大約1.7米處設置出3個降水點,在這之間要保證間距不能夠超過8米,第二步在具體鉆孔操作過程中,必須要把井口深度控制在20米之間,而且還需要保證孔徑超過0.8米,使上、下可以保持相同。最后一步要在護口管實際埋設過程當中,想要預防在管外出現返漿現象,其必然要對管外進行科學的密封,并且護口管底部位置需要插入原狀土層,而且還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科學的保護,防止有雜物掉落,使降水質量受到影響[2]。
其次施工工藝,在具體挖土作業中,實際深度不能夠大于3.4米。倘若超過了3.4米就必須要暫停施工作業。而且還要在降水點處設置木板墊圈,并且直徑長度需要在1.6米之間。除此之外,在木板墊圈上要蓋上紅磚,而且豎向把90厘米當作一個點,設置木板墊圈,從而有效防止沉井壁整體出現下沉。在實際情況中需要使用潛水泵以及人工作業的方式,降水井點下沉到地下6米左右的時候,必須要盡快停止沉井作業,在最后時期,一定要連接潛水泵以及過濾器,并且要把基坑當中過量的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能夠降低。
最后是封閉施工作業,在所有工程完成之后,混凝土本身必須要到達設計需要的相關強度,然后封閉降水井點。與此同時,還需要設置上部橡膠皮墊,保證封閉,在這個前提條件下,必須要蓋上鋼板,并且用螺栓進行固定。
結語:
關于工業和民用建筑基坑地下水的處理,本身是相對比較復雜的工程,基于此在實際處理過程中,必然要了解該地區的水文地質,并且還應對其進行觀察和記錄,要按照操作人員的相關要求進行操作,科學處理基坑中的每一個環節,同時還需要全面考慮,在這個基礎之上,制定出科學可以的施工方案,如此才能夠盡最大可能減少施工中不良現象出現,同時還需要保證施工處理質量以及進程。
參考文獻:
[1]吳功錦.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處理方法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17):73-74.
[2]劉品華,金衛建.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控制策略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9):33-34.
[3]李長春,姚利國.南京某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分析與對策[J].山西建筑,2012,38(9):78-80.
[4]胡瓦提·阿爾米阿.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處理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6(4):00127-00127.
[5]湯黎,王翠英,鄧超,等.南京地鐵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與滲流分析[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7,32(5).
作者簡介:
陳彬(1971.04-),男,漢族,重慶奉節人,大專,工程師,單位:重慶奉節工業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及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