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剛
【摘要】裝配式建筑作為國策,使我們對裝配式建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思考。基于對裝配式建筑內涵的理解和把握,我們積極思考并探索裝配式建筑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發展;建議
2016 年,對于建筑業轉型來說可謂是不平凡的一年,關于裝配式建筑的政策利好,可謂接連不斷,國務院給出了宏觀層面的指導意見,通過頂層設計確定了裝配式建筑的相關工作目標,并頒布了相關的扶持政策,裝配式建筑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開建。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目前針對裝配式建筑出臺的指導意見和相關配套措施已在全國各地推廣,不少地方更是對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1、裝配式建筑的定義
裝配式建筑是用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在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筑。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過程擁有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等特點。縱觀國內外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歷程,按照結構體系可劃分為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PC構件)、預制木結構體系(土木、鋼木、竹木等體系)、預制集裝箱房屋(盒式建筑)、預制鋼結構體系(型鋼體系、輕鋼體系)等。
2、國內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
2.1裝配式建筑施工人員缺口較大
2016年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指出“力爭用10年左右,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如此龐大的建筑體量對施工技術和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況且施工人員的培養是很慢的。以上海為例,根據上海《綠色建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規定,未來3年裝配建筑所占的比例:2014年不少于25%;2015年不少于50%;2016年,符合條件的外環線以內新建民用建筑原則上都要使用裝配式建筑。根據初步估計,上海將需要10萬名熟悉并掌握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能的現場施工作業人員。
2.2缺乏行業統一標準
首先,行業缺乏統一的標準,房地產企業參與其中的積極性較低,可參考性及可行性較高的現實案例及技術方案較少,住宅產業化在質量監管與追溯等方面也存在較多問題;其次,現在建筑設計與施工分別招標,建筑業又存在轉包與分包的經營管理模式,使產業鏈上設計、施工、生產等環節脫節;最后,住宅產業化各個環節的標準都不盡完善,行業內企業無章可循,目前我們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建筑評價體系,解決標準缺失這個住宅產業化發展的瓶頸。
3、裝配式建筑發展仍需關注的幾個重要問題
3.1裝配式建筑須施行全面裝配,應將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進行集成裝配式建筑的概念認識,各地應與國家要求、國家技術標準保持高度一致。首先,要厘清裝配式建筑的標準定義與內涵,把部品部件裝配納入裝配式建筑體系,而不僅僅以建筑主體結構裝配率為考查點。其次,要依照國家技術標準,統一裝配化程度的定義及其計算方法,在同一個技術標準下對裝配式建筑進行評價。
3.2裝配式建筑必然將通過BIM設計平臺實現一體化集成,實現社會化大生產BIM平臺在裝配式建筑應用中,已經實現了策劃、設計、采購、部品部件生產、施工建造等不同階段的數據傳輸與共享,實現了信息化設計、數控化生產、集成式施工,充分體現了應用BIM技術設計平臺的集成價值。BIM是裝配式建筑未來發展歸一的載體。盡管裝配式建筑發展仍有不少問題、不少聲音需要給予關注。
4、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建議
4.1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
ng)簡稱BIM,創建該模型的基礎是建筑項目中的各類數據、信息,再利用數字信息將建筑物的實際真實信息進行虛擬仿真,以數據庫+三維模型的方式進行呈現,具有可視化、模擬性、協調性、優化性、可出圖性等特點。BIM技術作為建筑工程項目設計建造管理的數字化工具,將項目的各類相關信息以參數化的模型為平臺進行整合,從項目規劃設計開始,直至生產施工、安裝調試、裝飾裝修、運行維護的全過程中傳遞和共享數據及信息,增強項目建設人員對建筑信息模型的認識、理解,提高應對能力和實效性,為利益相關方提供協同合作的基礎和平臺,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優化工期和節約成本的目的。裝配式建筑的核心是“集成”,BIM方法是“集成”的主線。這條主線串聯起規劃設計、生產制造、施工安裝、裝飾裝修和項目管理全過程,服務于設計、建設、運維、拆除的全生命周期。
4.2實現裝配式建筑綠色價值
4.2.1強化可持續建設理念
首先要改變的就是傳統的建筑理念,對待傳統建造方式的態度。如反省傳統建造方式時代落后性,明確其不利于建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新理念的推廣。推行可持續建設理念,首先需要一批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對可持續建設的理念和內容進行概括和豐富,在進行整合歸納后,整編成教材或以有關文件的形式在高校、企業、社會上進行推廣。通過多渠道進行宣傳,將建筑產業可持續建設理念以更為具體的形式在大眾面前展現,讓大眾能夠更直觀、更具體地感受裝配式建筑在可持續建設理念方面與傳統建造方式的比較優勢,并通過具體建設項目示范將理念推廣開來。
4.2.2加強關鍵技術及配套措施研發
推行裝配式建筑技術,首先需要將節能節源技術整合應用于裝配式建筑,將關鍵技術及配套措施的研發工作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一方面政府部門向社會各界,如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公司企業提出倡議,鼓勵加強技術研發、推廣;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公司、企業應積極響應號召,對裝配式建筑的節能節源技術進行改造、提升。其次,相關企業應注意整合歷史數據、資源,在各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現場條件進行相應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構筑在多種條件下的裝配式建筑施工模式,使裝配式建筑的價值得到實質性的利用,并不斷豐富其內涵。發展裝配式建筑需要提高建筑行業的專業水平,要求相關參與者從項目初始階段到項目營運維護階段都要有更高的技術要求,設計、開發、制作、運輸、安裝等環節都需要更高技術水平支撐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總結:
綜上所述,未來幾年裝配式建筑將迎來重大突破,實現井噴式發展,國家層面的配套支持政策也在相繼出臺,大型住建類企業應結合國家政策,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加強產業配套,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變革管理模式及商業模式,延伸產業鏈,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持續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文林峰.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重要意義[J].建設科技,2016(S0):36-37.
[2]朱維香.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6(05).
[3]李濱.我國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科技信息,2014(7):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