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擷
【摘要】海綿城市的科學合理規劃建設,是切實充分地改善我國現有城市雨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的基礎性技術應用功能,充分調動城市內部各類生態系統的綜合性環境影響調節功能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國昆明市主城區范圍為例,針對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展開了系統的闡釋分析。
【關鍵詞】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總體思路
1、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總體指導原則
(1)昆明市主城區組織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應當優先修復利用現有的36條入滇河道,尊重生態自然條件、注重保護生態安全,實現雨水在自然排水系統中的積存技術控制目標、滲透技術控制目標、凈化技術控制目標,將低影響開發理念貫穿于主城區的規劃設計與建設施工具體化的工作實踐環節,優先對大觀河、船房河、盤龍江、寶象河等主要河流生態系統進行保護和修復,其次對翠湖、月牙潭、篆塘等湖泊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坑塘生態系統等城市原有水生態系統進行系統性科學利用。
(2)昆明市主城區組織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應結合昆明未來主城區可持續性發展規劃,采用適當超前并科學合理的昆明地區暴雨強度、設計重現期、土壤滲透系數等設計參數進行設計計算,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使用“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措施,涵蓋城市開發雨水利用系統、城市排水管渠系統和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各類技術措施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建設施工,措施之間有效協同。
(3)昆明市主城區組織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凡是涉及有重污染源、侵占城市自然排水系統及破壞現有排水管渠的項目,應專項進行風險分析,以免造成水源污染及阻礙水生態系統的建設。
(4)昆明市主城區海綿設施的規劃設計應具有合理的超前性,并與相關專業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海綿城市的規劃設計應與城市排水系統有效銜接,不僅不應降低城市排水系統的設計標準,還應從排水系統上游至下游逐步提高設計標準。
(5)昆明市主城區海綿城市的工程實施應充分考慮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的土地利用布局、水文地質條件、氣候氣象、施工條件及養護管理等因素,既要注重節能環保與工程效益,又要確保各類措施與周邊環境相協調,注重其景觀效果。同時在昆明市主城區117個常見淹水點工程設施的運行維護要切實建立并落實健全維護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配備專職管理維護人員和監測設施。
2、海綿城市建設中小區設計工作的控制要點
(1)主城區范圍內的小區,海綿性設計應合理利用原有的濕地、坑塘、溝渠等設施;鼓勵對不透水硬化地面與綠地之間的空間布局進行優化處理,建筑屋面、廣場鋪磚、道路隔離帶應設計布局能夠有效消納徑流雨水的綠地;小區豎向設計應有利于徑流匯入海綿設施。
(2)在小區內部建筑海綿性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雨水資源的控制與利用,應根據建筑單體屋頂結構特點,合理選取和設置綠色屋頂或采取措施將屋面雨水進行收集消納。
(3)在小區內部道路海綿性設計過程中應優化道路橫坡坡向與縱坡坡度關系,切實處理好路面結構標高與道路綠地結構標高之間的連通性豎向關系,便于徑流雨水能夠順利地匯入和蓄積于綠地內的海綿設施。
(4)在小區內部綠地海綿性設計過程中應充分結合規模與豎向設計,在綠地內設計可消納小區各類徑流雨水的海綿設施,并與城市雨水管渠系統有效銜接。
3、海綿城市建設中城市道路與廣場設計工作的控制要點
3.1城市道路
(1)人行道在道路橫斷面設計過程中,應設計采用生態樹池,且要將獨立的樹池連接形成一個連續的海綿體。
(2)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間的綠化帶形式應設置為下凹式綠化帶,并通過技術措施使兩側雨水匯集到綠化帶中。
(3)人行道采用透水鋪裝,實現降雨徑流就地消納。
(4)雨水口布置于綠化分隔帶內兼作溢流井,超量雨水通過溢流井流入市政雨水管網系統。
(5)道路上的隔離綠化帶形式均采用下凹式綠化帶,增加路緣石開口數量,降低綠化帶標高將地表雨水徑流引入綠化帶,綠化帶內設置凈化、消納徑流雨水的海綿設施。
(6)道路綠化帶植物根據綠地豎向布置、水分條件、徑流雨水水質等進行選擇,盡量選擇耐鹽、耐淹、耐污等能力較強的本土植物。
3.2城市廣場
(1)城市廣場在總體布局設計過程中根據場地規劃的排水豎向進行場地的豎向標高控制,便于鋪裝雨水匯入綠地內進行滲透、凈化和儲存。
(2)城市廣場綠地布置在滿足休憩、娛樂等景觀功能的基礎上,圍繞雨水收集、凈化、滯蓄等功能進行設計控制,設置植被淺溝、下凹式綠地和雨水花園等小型、分散設施,并合理種植耐淹、耐污植物,形成自然、生態的雨水排放系統
(3)城市廣場鋪裝盡可能采用全透式透水面層鋪裝,且透水率不低于50%。
(4)城市廣場單體樹池采用生態樹池,并根據實際匯水區域內水質情況在塊狀和帶狀綠地內科學合理布置海綿設施。
(5)當城市廣場有水景需求時,應結合雨水儲存設施和雨水棄流設施共同設計。
(6)在城市廣場地下空間設計過程中,應盡可能多設置城市大、中型雨水調蓄池或初期雨水收集池。
結語:
圍繞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總體指導原則,本文以我國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區作為研究對象,選取占城區建設用地面積最大的小區、城市道路和廣場這兩方面的設計工作控制要點展開了簡要分析,意在為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提供經驗性參考借鑒條件。落實在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管理,以及建設施工管理過程中遵循嚴格的技術指導原則,是支持和確保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這兩個建設海綿城市的目標能夠得以最終實現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吳丹潔,詹圣澤,李友華,涂滿章,鄭建陽,郭英遠,彭海陽.中國特色海綿城市的新興趨勢與實踐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6,01:79-97.
[2]崔廣柏,張其成,湛忠宇,陳玥.海綿城市建設研究進展與若干問題探討[J].水資源保護,2016,02:1-4.
[3]劉昌明,張永勇,王中根,王月玲,白鵬.維護良性水循環的城鎮化LID模式:海綿城市規劃方法與技術初步探討[J].自然資源學報,2016,05:719-731.
[4]夏洋,曹靚,張婷婷,胡娜,尚旭海.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思路及策略——以浙江省寧波杭州灣新區為例[J].規劃師,2016,05: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