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睿
【摘要】根據現代醫療理論,在患者接受診治和康復的過程中,其心理和精神狀態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與關心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力求使患者在就醫的過程中保持平和、溫馨的心態,從而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并提高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現代醫院設計
布局合理是醫院規劃設計的前提,總體規劃和各單體建筑設計中,著意體現“清新、典雅、樸素、高效、求實”的行業特點。在醫院的設計中,總體布局上應該盡可能緊湊合理,在滿足安全、日照、通風的前提下采用集中式或組合式布局,從而避免病人和醫護工作者,以及物品輸送在分散的各科室、部門之間長距離移動,產生種種不便。同時也可減少水、電、中央空調,氣、網絡等管線過長,導致運行費用增加的問題,為采用現代物流傳輸系統創造有利條件。并且在規劃中要著眼于現在,面向于未來,通過最合理的布局進行總體控制,實現“一次性規劃,單體分期實施”的目標。
醫院建筑應以低層或多層為主,方便患者就診。如用地偏緊,也可建中高層,盡可能不建高層醫院。除了在大城市中心區域的醫院,因用地嚴格限制而無法調整外,不宜再建高層醫院,尤其是門急診樓部分更不應建高層。相對,如醫技、病房部分需建高層,也要應盡可能地利用中庭、退臺、大陽臺、屋頂平臺等,布置立體綠化區、增加屋頂綠化,創造良好的戶外綠色環境。增加電梯和扶梯配置,充分考慮高峰時的運送能力,嚴格把控等候電梯時間。
“以人為本”是醫院設計的宗旨,人性化設計應貫穿在設計的各個領域。運用美學和行為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進行室內環境設計,避免產生單調乏味的室內空間環境。在色彩、裝飾、材料、燈光、音響、視聽等方面精心布置,創造溫馨宜人的氣氛,以達到舒解病員緊張心情的目的。如有條件應盡可能將室外景觀與室內環境互相滲透,互相融合。醫院的建筑和設施應處處為病人著想,適應病員的病理、生理和心理要求,尊重病人的隱私,方便病人,一切以病人為中心進行建設和配置。病員使用的公共空間應寬敞明亮,有亮頂、樓梯(自動扶梯)、回廊、植物水景等構圖豐富,充滿生機的高大中庭,成為現代醫院空間組織中心。中庭里悅目清新的室內圓柱及入口穹頂舒緩了病人的緊張和不安,也有益于來診者和醫務人員。在這種空間環境中,患者甚至可以忘卻了自己正置身于醫院之外,從而可以用一種輕松平和的心態來面對整個就醫過程。
設立多高效的流線系統,減少患者等待時間。多層門診部應設分層收費記帳及分層藥房,方便病員了就近付費、記帳和取藥,避免重復往返。醫技科室的功能檢查,門診手術等盡量與使用機率高的門診科室同層或就近布置,方便病員使用。有的大型醫院門診部按科室在候診區設置掛號、收費和藥房,最大限度地方便病員,客觀上使患者的等候時間大大縮短,從而減少了公共服務空間的擁擠現象,使得以往那種繁復的就醫過程變得更加輕松和愉快。
充分尊重病員的選擇權和私密性。門診科室的候診方式上,宜采用布局叫號方式,即在進入各個職能科室前,布置一個相對集中的候診大廳之中,通過電子叫號的方式,通知患者到相應的診室就診,從而使候診病人之間的相互隱私權得到保護,避免了一些尷尬局面的出現。同時,在診室的設計上,采用單人診室與普通診室分設的布局方式,做到“一醫一患”,以減少患者就診過程中的諸多不便,充分保護了患者的相應權益。診室內的檢查床、超聲波、心電圖等功能以及檢查科的檢查床,注射室、換藥室等一切病員就診、檢查、治療部門均應設單間或分隔簾。放射、內窺鏡等特種檢查科室應設病員個人更衣室,如對外三門式的X光機房,病室的病床之間設垂直分隔簾等,以保護病員的隱私權。 在兒科門診的設計中,需設置康樂候診廳,布置一些兒童娛樂設施,以減少就診兒童的心理恐懼感和焦躁感,使患兒能夠在輕松的氣氛中接受診治,同時要定期對康樂候診區進行消毒,避免接觸式感染。
潔污分區是醫院設計的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國衛生部在2000年編制了《醫院潔凈手術部建設標準》,對我國醫院的現代化建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根據各醫院不同的手術范圍設置不同的凈化等級。但手術部設計必須使潔凈手術室和主要輔助用房達到規范的等級標準。手術室的平面形式目前我國多數采用潔、污走廊的模式。但在我國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尤其是國外建筑師設計的現代醫院手術室,已有不少采用只供無菌物品存放和供應的潔凈器械敷料供應大廳和供病人、醫生、打包的污物通行的外圍清潔走廊的新模式。因此,在醫院設計前需要和院方積極溝通,通過院方的需求和習慣,來進行設計。
在中心消毒供應室設計方面,必須確保設計高標準,設施現代化,建筑面積以每床0.9~0.7m2為宜。因為中心消毒供應室關系到全院運營的衛生安全。在近年來的設計案例來看,醫院消毒供應室模式正向集中式方向發展,并盡量靠近手術室。通過電腦網絡與手術室進行溝通,經過自動傳輸系統或機器進行物品轉運交換。供應室內設置超聲波自動清洗機和自動滅菌,自動搬運、自動保管及傳輸系統。從而最大限度地使滅菌程序自動化,減少人為污染途徑。目前各地對中心供應室的監督管理越來越嚴格,該區域在設計時要尤為注意。
在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指導下,也不能忽視改善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應盡可能為醫護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更衣、衛生、休息等條件,尤其應注意避免醫護人員與病員的交叉感染,這在我國發生SARS疫情之后,更成為醫院建筑研究的重要課題。醫技科室和門急診部應盡可能按醫患分流的模式進行設計,醫護人員與患者的出入口、平面及垂直通道(電梯)、公用部門等均分開設置,區分公共交通和內部交通環線,公共電梯位于中庭,內部交通環線只供醫護工作人員、病人和貨物運輸使用,各自擁有自己的電梯組,這樣的組織結構不僅功能上合理高效,也創造了一個有利于醫療效果的優美環境。為病員和醫護人員各自創造良好的、獨立方便的工作和就診環境。
醫院設計,總體來說一句話概括就是,空間開闊、干凈整齊、不擁擠不排隊,一切井井有條,流線安排合理,標識系統清晰,病人少走很多冤枉路,在時尚的外表下將醫者仁心的思維傳遞到設計中,這就是醫院設計的靈魂。
參考文獻:
[1]上海市衛生局.關于加強本市市級醫院基本建設的指導意見,2002,12.
[2]黃錫.醫院流程的變化與發展.建筑創作.2002,9.
[3]鐘秀珍.醫院供應室的管理與技術.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4.
[4]羅運湖.現代醫院建筑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1
[5]王昌燾.中國現代醫院建筑設計新趨勢.醫院建筑,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