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觀光農業以其自然、淳樸、原生態的優勢,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通過對傳統農業的引領升級,優化其產業結構,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不僅有效的提升了農業的產值,提高了農民的收入,而且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有效手段。本文將結合實例分析亞熱帶風情園景觀規劃設計,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景觀規劃;脫貧致富;休閑農業;鄉村旅游
1、引言
在“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背景下,我國重點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的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通過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實現傳統農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傳統農業的經濟效益,而且提高了當地的就業容量,尤其是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進行亞熱帶風情園經管的規劃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亞熱帶風情園景觀規劃的要素
2.1農耕文化元素的體驗
在對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優化過程中,應重視傳統的農耕文化元素的體驗,將其融入到亞熱帶風情園景觀規劃設計當中,作為吸引游客教育體驗的一種類型,讓廣大游客體驗到特有的農耕文化魅力,打造游客體驗和回歸鄉村的特有旅游模式。由于我國不同區域的農業形態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對不同地域的風情園,在進行景觀設計過程中,應體現其地域性的特點,不僅要展現實現對當地農耕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而且還要通過旅游體驗的模式,使這種文化價值得到最大化的尊重和提升。
2.2農業科技元素的體現
在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風情園景觀過程中,還要根據當地特有的農業資源,引入高新農業科技,以農業技術產品作為主要的研發內容,結合當地的風俗文化,打造獨特的特色產品,吸引感興趣的游客前來。不僅可以實現集展覽、銷售、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新興科技農業園區,而且提高了農業產業結構的科學化含量,提高了當地的經濟效益。
2.3民俗文化元素的交流
我國擁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特有的民俗文化,為各地的旅游業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圍。例如壯族的山歌節、傣族的潑水節等,都會在一些重大節日舉辦具有當地特俗的民俗活動,吸引來自不同區域的人們聚集觀光,為當地創造了巨大的旅游收入。現階段,在風情園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通過打造特有的民俗文化元素,有力的提升了園區的文化魅力。
2.4園林植物元素的認知
在對風情園進行景觀規劃過程中,應確保園林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性和藝術觀賞性,從多方位的角度,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現狀,合理的對景區內的植物進行規劃,展現不同植物之間的藝術性和生態型。在對植物的風格進行規劃過程中,要基于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將不同的植物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讓人們在觀光旅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體驗當地鄉村淳樸的特有風情,而且還能得到景觀審美的熏陶。
3、亞熱帶風情園景觀規劃的原則
3.1 生態美學原則
作為亞熱帶風情園景觀,生態美學是溝通亞熱帶風情園的重要要素之一。在對其進行規劃設計過程中,應當以生態美學作為主要參考依據,科學的研究當地的生態發展規律,打造符合當地生態環境的自然景觀,對于一些人工建筑的設置,應當基于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破壞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和修建。此外,相關設計師還應當以傳統美學為基礎,對景區內的生態系統、動植物種類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打造符合生態美學理念的風情園景觀。
3.2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在進行風情園景觀設計過程中,還應重視對當地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充分發揮當地的農業生態資源,實現風情園與當地傳統農業協調發展。對園區進行規劃時,合理的利用當地原有的植被和微地形特點,進行合理的農業結構調整和植物配置,實現農業產業和風情園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3.3因地制宜及突出特色的原則
為了提升風情園的吸引力,在進行規劃設計過程中,應當結合當地鄉村的地域性特點,科學進行當地風情園的戰略形態制定,做好產業發展定位,進行充分的市場因素分析,精準的定位目標客戶群體,因地制宜的打造具有獨特特色的風情園,提高品牌的市場競爭能力。具體項目定位時,應對當地的環境和交通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詳細分析優勢和缺點,避免不利因素的影響,打造本地特有的品牌,利用特色產品的宣傳,實現對當地農產品的開發和規劃。
4、亞熱帶風情園景觀規劃案例分析
簡嘎鄉岜懷村屬低熱河谷氣候,年度平均氣溫約為24.9-27.2攝氏度,素有“天然溫室”之稱,是典型的天然大溫室。作為貴州省的一類貧困鄉,鎮寧縣為堅決打贏極貧鄉鎮脫貧攻堅戰,充分利用極貧鄉鎮—簡嘎鄉的發展資源優勢,提出把簡嘎鄉打造成為“簡嘎·三亞”的戰略目標。設計規劃了酵素莊園及亞熱帶風情園,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327488.92㎡。
4.1 風情園的總體定位
本項目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條件以及區域的發展特征,對臺灣清境農場、李萬尼盧克泰度假村等案例進行分析,制定了亞熱帶風情園景觀的規劃目標,將整體項目發展定位如下:
(1)亞熱帶水果生產觀光基地:本項目的氣候條件以及緯度與臺灣十分類似,因此規劃將亞熱帶風情園打造為水果生產觀光基地。引入臺灣的優質水果品種,對其在園區進行種植、深加工,打造亞熱帶水果的生產、觀光和體驗基地。此外,還實現了產業鏈的深度延伸,利用水果深加工,制作果品、果飲、果酒、酵素等系列養生保健產品。
(2)生態型休閑健康養生福地:結合本地的山水環境特點,將風情園打造成生態型的休閑健康養生之地。在酵素產業基地,創立“健康養生”主題的旅游項目,為游客提供森林SPA、酵素美容、酵素美食、休閑運動、素質拓展等康體服務和產品。
(3)區域性亞熱帶風情度假勝地:依托本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和景觀資源,結合亞熱帶建筑風格,打造一個亞熱帶風情度假中心。
(4)文化體驗高地:本項目結合當地的特有的布依族文化,以其獨特的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實現布依族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實現了產業發展與文化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同時利用布依族祭祀的重要節日“六月六”,打造具有特有的風情的民俗文化。
4.2園區定位分析
(1)主題定位。在確定新的發展方向之后,對項目區域內的產品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挖掘布依族民俗文化,融入科技、教育、體驗、娛樂以及手工制作等元素,打造以休閑農業為主導,文化旅游度假為特色,康體養生為衍生的亞熱帶風情園。
(2)市場定位。對于青少年學生群體,他們的好奇心較強,喜歡挑戰性、趣味性、刺激性、體驗認知較強的活動。風情園重點打造拓展探險、創意寫生創作以及夏令營等活動;對于中青年家庭群體,他們期望通過度假來放松心情,享受田園的樂趣,因此,風情園重點打造了自駕旅游、家庭旅游、文化旅游等活動;對于中老人年群體,他們喜歡清靜、自然、沒有喧鬧的環境,同時重視身體健康,因此,風情園重點打造了養生度假、保健療養、布依風情體驗等旅游項目。
4.3 植物景觀設計
本項目在進行植物景觀設計時,充分結合場地內的原始自然條件,為了滿足旅游、觀光和休閑的需求,引入了一些能夠在本地區生長的樹種,豐富了園林的植物景觀層次和色彩。同時根據旅游區特色,用植物造景和造型,在色彩上強調整體感,以清新、高雅、優美為目的,重視強調視覺上的效果,同時根據不同植物習性、當地地形地貌等條件,打造了具有當地特色的亞熱帶植物景觀。
4.4 建筑設計
(1)生態建筑:本項目在進行建筑設計和建設過程中,采納了生態建筑技術。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建筑和生態環境進行有機的結合,使其具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滿足了人們生活,休閑的環境舒適,使人、建筑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本方案中在對酵素產業園區建筑群建設過程中,充分的集合了當地的地形特點,將建筑融入整個園區的環境中,既生態又節約開發成本。
(2)綠色生態技術體系:本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還引入了綠色生態技術,包括太陽能光熱、綠色照明技術等,有效的節約了電能的消耗,實現綠色技能的建筑理念。
(3)地域性建筑風格:為了弘揚當地的布依族文化,在建筑形式和風格方面,打造了以布依族民居為主題的地域性風格建筑群,吸引了大批旅游觀光游客。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簡嘎鄉亞熱帶風情園景觀項目,從園林景觀的整體規劃,到園林內部的細節規劃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在亞熱帶風情園景觀項目規劃設計過程中,充分結合了當地的人文風采和地形地貌,引入了休閑農業、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新產業理念,不僅實現了當地農業的產業升級,提升了農民的收入,而且保護了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周練.基于生態休閑文化的南亞熱帶植物園規劃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0.
[2]方小山.亞熱帶濕熱地區郊野公園氣候適應性規劃設計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
作者簡介:
姜君(1985.12—)女,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