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馨
【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國傳統庭園與日本傳統庭園景觀設計特點的剖析,從各自傳統庭園的色彩風格、空間布局,造園要素等方面入手探究中日傳統庭園的造園思想,造園手法,比較分析中日傳統庭園的異同點,融合與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造景技巧,以期更好的啟示和引導現代庭園設計。
【關鍵詞】傳統庭園;景觀設計;對比研究
傳統庭園這個文化藝術形式的存在,與其民族文化、歷時淵源息息相關。中國與日本一水相隔,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中日兩國的庭園文化也是一脈相承,但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在各自不同的人文環境,生活習慣,審美標準等共同影響下,中日兩國分別形成了各自的造園風格和庭園特色,日本傳統庭園以枯山水、凈土、茶庭等造園樣式為代表。本文從中日兩國傳統庭園的景觀設計特點入手,進行分析比較,目的在于探明兩國傳統庭園的異同點總結各自造園特色及藝術價值。
1、中日傳統庭園形成的背景條件
中日傳統庭園作為東方傳統庭園體系的主要構成,都有著鮮明的造園風格和特色。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是中日庭園形成各自特點的重要原因。從地理環境上日本屬于島國,面積不大而中國的國土面積廣闊,地貌環境豐富。氣候方面,日本屬于海洋性氣候,多發地震,臺風,海嘯等災害。而中國大部分領土屬于大陸性氣候,多發洪水、干旱等災害。這種不同的氣候特點也使兩國在庭園設計時產生了不同的風格。文化方面,也是中日庭園風格特色差異的主要原因所在,宗教一直在日本處于重要地位,而寺院、神社則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物。日本傳統庭園的造園思想受到極其濃厚的宗教思想的影響,如枯山水式追求一種“禪”的意境。中國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比較大,中國傳統庭園中體現出的“禮制”“綱常”以及士大夫的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2、中日傳統庭園景觀設計的特點對比
2.1風格特點
中國傳統庭園崇尚“還原本真,回歸自然”,模擬真實自然中的情景,把山水、植物、建筑有機地融合為一體,讓自然與人工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天人合一的庭園景觀。園內廣泛的借山借水借景,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虛實對比達到感觀對比度的增強,空間感的增大。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庭園營造上具有很強的文人意蘊。
日本傳統庭園風格中更多的體現的是“禪”的意境,相對于中國傳統庭園更顯精致典雅,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它的造園手法更多的偏向于對大自然中的元素進行提煉,由繁到簡,庭園憑著對水、石、少的絕妙布局,抽象的表達了自然和人們追求者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
2.2空間布局
中國傳統庭園的空間布局以對稱為主,表現為中軸式和中心式并存,同時也是一池三山的創造者,但后期慢慢淡化,在空間分割上偏于實隔和園中園形式,園中內容對比日本偏于簡潔的佛家活動和枯山水更加負責,中式庭園偏于復雜的俗家活動和真山真水。
日本庭園在空間布局上表現的更加自由,為中軸式向中心式發展。對于一池三山的設立日本傳統庭園則是經久不衰,樂此不疲。空間分割上日本傳統庭園偏于虛隔和無園中園形式。在借山借水借景方面由于日本古代資源缺乏,難以在外借景,只能在小小的寺院中借景。
2.3造園要素
2.3.1植物的運用
中國傳統庭園除了堆山理水之外,一個重要元素就是植物的運用。植物的運用主要是體現在植物的種類、形狀、高度、色彩等方面的協調搭配。在同一個庭園中不同的景點,植物的種類不同,主要是考慮去塑造不同季節的景色,不致使某一季節比較單調;形狀的選擇使庭園比較活潑,富于變化;高度是對視線的影響,或可以使人們看到豐富的景觀,或可以實現“障景”手法的運用;色彩則是從人的心理舒適度方面,力求達到“統一中求變化”的效果,既有對比又可以突出視覺重點。植物還有其他方面的效果:觀賞性,烘托主題建筑,柔化建筑輪廓等。中國人主要喜歡不同顏色和形狀的植物,第一,這與中國造園者的堅持達到“步移景異”效果有關,這是歷代造園者傳承與發揚的金科玉律。第二,中華文化自古對花情有獨鐘,花象征著欣欣向榮,象征著美好的事物,象征著孕育生命。在表達美好祝愿時,我們總是用花代表。
日本傳統庭園植物運用例如枯山水庭園運用植物較少,具有抽象意義,用苔蘚比作森林,其他僅有的樹種也是如常綠樹等靜止不變的元素,園內幾乎不使用任何開花植物,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日本枯山水對苔蘚類植物植物情有獨鐘,在喬木灌木方面也只是欣賞植物的外在美,日本喜歡象征長壽的植物和能體現生命意義的植物。與中國不同的日本則是對生命的執著,這與他們生活環境有關,生活環境的險惡使他們對生命的無比熱愛。色彩的單一在另一方面也是體現佛家樸素的人生觀。
2.3.2水的運用
中國傳統庭園注重“堆山理水”“無水不成園”,水在中國傳統庭園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水的營造上多采用動靜結合,動態的水有小溪流水,山澗跌水,瀑布等形式。小溪流水使庭園充滿活動力,營造了熱鬧的氣氛;山澗跌水使庭園具有聲樂感,使游人心曠神怡,活躍游人心靈;瀑布則向人們展示大自然的強大力量,看到尺度巨大的瀑布,對大自然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靜態的水具有幽深凝重,平遠開闊的感覺。一片靜水猶如一位智者啟迪人的思想,引發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思考;靜態的水還可以造成美麗的倒影,豐富了空間視覺感受。遼闊的天空、美麗的植被在水中另有一番韻味。
日本的枯山水庭園中的水則是抽象的,正如其名“枯山水”。造園者采用細碎的沙粒為元素,塑造了一片白沙的世界,中間用大的石塊點綴,象征著在一片大海和其中的小島。而用細沙塑造的直線和曲線象征著海中的一層層波浪。雖沒有水的元素,卻出現了一片大海的廣闊景觀。例如龍源院庭園較好的闡釋了枯山水庭園的理水布局白沙表現了空靈的意境。其中大的石塊為散點的運用,可以增加環境的自由活潑感。
2.3.3置石的選擇
中日庭園種的山石作為庭園中的“骨架”有著很大差異,中國傳統庭園中的置石多以疊石假山為主,主張對自然山體的還原,營造自然山林意境。在石材的選擇上大多以太湖石和黃石為主景石,并總結出了“皺”“瘦”“漏”“透”的審美標準,它們形態玲瓏多姿,在狹小的空間內營造出了無限的觀感和意境。
日本傳統庭園中的置石的形態與中國庭園對形狀的苛刻要求截然不同,日本庭園追求石的原生狀態,因形就勢,凸顯大自然中樸實和野放的感覺。石材的選擇上多采用火山石為主,營造海島疊巖的海景感覺。
2.3.4鋪裝的形式
中日傳統庭園在鋪裝材料的選擇上蘊含著各自的本土文化內涵,鋪地材料多采用天然石材、卵石、瓷片拼合而成。中國傳統庭園鋪裝的設計上更多的注重內容,樣式和圖案都是精心考究,內含乾坤,拼合出的圖案也各有寓意,如仙鶴、鳳凰、牡丹、青竹、葫蘆都寓意著園主對富貴、長壽等吉祥美好意愿的一種向往以及園主質樸、風骨、氣節的一種彰顯。
日本傳統庭園的鋪裝相比之下更偏于功能性,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喜好來規劃鋪裝的位置及形狀。在鋪地材料的選擇上通常選用不規則的鵝卵石和河石,還有丹波石和大理石。
結論:
綜上所述,中日傳統庭園由于地理環境、人文因素的不同造就了院落形態的不同,但兩者在造園要素的運用上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同屬表達人們精神寄托和文化追求的自然山水園。中國傳統庭園利用造園元素達成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無限的追求自然,還原本真,寄情山水。日本傳統庭園在很多時候被簡單地看作中國庭園的縮略版,但事實上細節才是日本庭園的靈魂,它更注重的是對自然地提煉和濃縮。
參考文獻:
[1]曹瑞忻,湯重熹.景觀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9.
[2]孫大章.中國民居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張家驥.中國造園史[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
[4]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