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巴溪洲網球俱樂部為例,闡述在中外聯合設計中,復雜曲線造型的休閑體育建筑的設計構思及設計方法。
【關鍵詞】巴溪洲;建筑設計
1、引言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高品質生活方式的追求也逐漸提高,休閑生活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其中室外文體活動,休閑觀光在人們的業余生活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為滿足人們日益追求高品質生活、對運動健身的重視,戶外活動休閑的迫切需求,各地政府均增加了對市民開放的休閑公園、體育場館等場所的修建。
長沙巴溪洲公園地處長沙市大王山旅游度假區,隸屬國家級新區——湖南湘江新區。巴溪洲獨立于湘江中央,由湘江水沖積而成,全洲四面環水。巴溪洲公園規劃定位為向市民開放的文體休閑景觀公園,公園內規劃有游船碼頭、室外網球場、環洲步道等一系列室外運動場所。公園建成后將成為長沙獨特的洲島文體休閑公園,為長沙“山水洲城”的名片再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巴溪洲網球俱樂部規劃于巴溪洲公園南部,是公園中唯一一棟室內運動休閑建筑,旨在為網球愛好者提供不受天氣影響的運動、交流、休閑的場所。
巴溪洲網球俱樂部作為巴溪洲公園重要的標志性建筑,其建筑設計由中外設計團隊聯合設計。由普利茲克獎獲得者漢斯·霍萊茵及其的事務所進行概念設計,長沙市規劃設計院進行深化設計,設計及施工歷時2年完成,其內部功能為室內網球場及其休閑配套,總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地上共3層。
2、項目構思與設計方法
巴溪洲公園呈長條形,南北長約3.5公里,東西寬約300米,四周江水環繞,風景宜人。網球俱樂部作為公園重要建筑,其造型既要考慮與公園景觀的協調性,更要考慮沿江兩岸的視覺感受。如何使其造型符合湘江洲島的這一特有的地域景觀,是首要的設計考量。同時,由于其所處環境影響,體量受限,如何處理好小體量建筑,大空間功能的矛盾,也是其設計難點。
2.1形態體量的構思及設計方法
設計團隊根據實地勘探,以沙洲中的白鷺為靈感啟發點,將建筑外形構思為“閃耀沙洲上飛舞的翅膀”。建筑外形為曲線型,底部架空,上部懸挑,外墻由金屬墻面反光而閃耀,沿江兩岸看去,建筑外觀似一張靈動的翅膀,而上大下小的懸挑設計,更體現“飛翔”的視覺感。(圖1)。
而實現這一效果,主要有以下幾個要點及方法:
2.2.1協調總體布局與巴溪洲整體景觀的關系
巴溪洲水上公園的景觀設計理念為“自然靈動”,洲島景觀布局均為自由的弧線形態,旨在盡量使得洲島景觀自然化、生態化。網球俱樂部總體布局契合弧線形景觀設計,建筑總平面似一顆圓潤的寶石,鑲嵌在洲島的南側,周邊樹林圍合,形成包圍簇擁之勢。
2.1.2多維度弧線體型,數理推敲確定最優造型
巴溪洲網球俱樂部各個立面均為弧線形,從各個角度看,均具有獨特的美感。要實現這一效果,設計團隊并非隨意設計,而是在設計中對每個立面的弧線均進行了反復的推敲。其方法是運用犀牛、Revit等建模軟件,根據美學原理,采用多種圓形對體量線條進行相切,對各圓弧的半徑之間的大小關系、位置進行反復調整,使得弧線形在比例及流動感上達到最佳。(圖2)
2.2外立面構思及材質
2.2.1材質
作為沙洲上的點睛之筆,立面上需體現其獨特與精致。小體量建筑中,材質的精細度才能體現建筑的精致度。本案外立面采用鈦鋅板幕墻和玻璃幕墻,鈦鋅板幕墻良好的彎曲性適宜東西面大面積的弧線墻體,并可隨著光線的變化,產生細膩的光影律動感,與建筑異形的體量形成了具有動感、未來感的特有律動感,契合了本案的設計構思。南北向全玻璃幕墻實現采光與景觀的引入,使得建筑整體更為輕盈和飄逸。底部架空區域,作為市民的休閑場所,同樣需要精細的外觀。此處采用了六邊形金屬馬賽克,遠觀與上部立面金屬質感一致,近看卻又細膩獨特。
2.2.2開窗
為將湘江的獨特景觀引入室內,為網球場獲得良好景觀及采光,南北立面均采用向外傾斜的全玻璃幕墻,室內對江景一覽無余。東西向采用條形局部開窗,避免太陽直射的同時,兩側可獲得湘江景觀。
2.2.3曲線外立面材質定位與實施。
建筑二層以上立面均為規則弧線形,定位及實施比較簡單。但建筑一層架空區域立面為不規則曲線型,且多在架空區域頂面。設計中將建筑三維模型進行空間網格法,通過繪制0.5X0.5縱橫雙向網格剖切,定位每個空間網格點中GRC的位置曲線,施工方再根據圖紙進行預做1:1模型,成功后方運至現場拼貼安裝。最終將曲線造型部分精準的實現出來。(圖3)
2.3內部空間的流動與功能的匹配
如果說建筑體量及外形體現了運動精神,那么內部空間,作為建筑的內在精神,也需要契合本項目的設計理念。
為充分體現與網球運動的精神相結合,設計團隊在室內空間設計中將空間的律動感、流動性貫徹至終,采用橢圓形中庭將各個功能空間聯系起來,各個功能空間均為獨特的弧線空間,讓人在行進中感受到空間獨特的韻律性。
項目體量小,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空間功能的多樣復合,是內部功能匹配設計中的重要難點,通過中庭與室內網球場、咖啡廳、多功能廳、更衣室等其他空間相連,中庭空間不僅是交通空間,更成為一個復合型交流場所。大小體量各個功能空間,通過中庭連接成完整的整體。中庭天窗的自然采光使得內部連接的各個附屬小空間,均能獲得良好的采光。
北側結合中庭,布置各種附屬小空間。南側大懸挑,為需要大空間的網球俱樂部及游泳館。各功能空間與造型完美契合,均獲得了所需要的空間大小。(圖4)
2.4綠色建筑
本項目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采用了雨水收集、導光管等措施。建筑雨水匯集至附近水池,經處理后用于洲島景觀灌溉。室內網球場頂部設置導光管,可使得網球場白天不需要室內光源采光,最大程度的減少了能源的消耗,符合項目在洲島上、公園中的定位。
結語:
項目建成后,市民口中“閃閃發光的翅膀”成為了巴溪洲公園的重要地標,也成為了長沙湘江南段沿江一大亮麗的風景。項目雖小,而其社會影響力不小,期待在未來投入使用后,真正成為承載民眾活力與歡悅的,形神律動的飛躍的“翅膀”。
作者簡介:
李慧,長沙市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南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