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層建筑抗風優化設計包括拓撲優化、形狀優化和尺寸優化,其中尺寸優化研究較為成熟,其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實際工程中。結構抗風尺寸優化[1]的其實是在滿足結構各類安全指標要求的前提下,通過改變桿件尺寸使目標函數最小化的優化設計。對于已往的研究,僅僅對單一材料桿件且桿件截面類型相對較少的模型展開研究,但實際上,超高層建筑通常涉及到的桿件截面類型往往較多,包括鋼管混凝土、箱型截面、工字型截面等在實際超高層建筑結構中常用的。因此,本文考慮對多種截面桿件的結構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將有利于實際工程抗風優化設計。
【關鍵詞】超高層;尺寸優化;理想模型;桿件截面
在文獻[2]中,推導并驗證了圓鋼管混凝土截面、箱型截面、工字型截面的位移函數。《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3]對在風荷載作用下的結構位移作了相應的限制要求, 頂層水平位移與建筑高度之比限值為1/550,層間位移與層高之比限值為1/550。本章以一個21層三維框架結構為例子,見圖1(a)、(b)包含圓鋼管混凝土柱、矩形截面梁、箱型截面梁、工字型截面梁采用OC[4-6]法來進行結構優化。
1、案例分析
一個21層框架結構包含圓鋼管混凝土柱、矩形截面梁、箱形截面梁,工字形截面梁開展建筑結構抗風優化研究。圖2-2給出了優化的有限元模型,建筑總高為69.3米,層高為3.3米,X和Y方向跨度均為6米,桿件布置具體見表2,材料為鋼材和混凝土兩種材料組成的圓鋼管混凝土截面,其中混凝土強度為C50,鋼材強度為Q345;梁為混凝土矩形截面,材料采用C50混凝土。風荷載計算見表1
2、本章小結
基于推導的公式[1],針對一含有多種截面梁的21層框架結構以位移、層間位移作為約束條件進行了的抗風優化設計分析,滿足條件,并得出結論:1)圖1(j)以位移為約束能有效控制結構的位移,圖(k)層間位移達到限值2)在結構優化過程中,層間位移約束起主導作用3)圖1(i)優化后的鋼管等截面變大,導致總造價增大,符合實際要求。4)其他變量根據圖1(c)、(d)、(e)、(f)、(g)、(h)全部收斂,滿足OC法[4-6]
參考文獻:
[1]Chan C.M. Optimal lateral stiffness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of mixed steel and concrete construction [J].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2001,10(03):155-177.
[2]徐安,賀美花,陽露,等.帶有鋼管混凝土柱的結構抗側力優化設計方法研究[J].建筑科學,2015,31(11):8-15.
[3]JGJ3-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Chan C M. Optimal lateral stiffness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of mixed steel and concrete construction [J].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2001,10(03):155-177.
[5]Chan C M. How to optimize tall steel building frameworks. Guide to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M]. Reston: ASCE,1997.
[6] Huang M F, Chan C M, Lou W J. Optimal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of wind sensitive tall buildings considering uncertainties [J]. Computers & Structures,2012(98):7-16.
作者簡介:
楊雷(1990-),男,碩士研究生,籍貫:上海,廣州大學,研究方向:超高層建筑結構抗風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