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層建筑的誕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高層建筑的誕生解決了現今建筑行業中土地資源逐漸減少的問題,讓城市中的居民們擁有了更為優秀的居住條件。但是我國高層建筑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資源浪費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將會對現今我國城市居民帶來極為重要的影響,也是不利于當前我國高層建筑發展的。本文主要針對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生態建筑學;高層建筑;設計;應用
1、生態建筑學的概念
生態建筑學指在生態學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集建筑和生態學于一體、通過人工生態構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建筑學科。生態建筑學提倡尊重地方生態環境,將生態學和建筑學原理結合起來,合理安排建筑相關因素,從而實現建筑與環境、人的和諧統一,直至打造舒適宜居的居住環境。高層建筑雖然可以為更多的用戶提供住所,但是它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大,高層建筑的舒適度也較差。將生態建筑學應用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目的是科學合理地構建建筑物,使其與自然生態完美融合到一起,減少高層建筑給自然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
2、生態建筑學設計理念和原則
2.1節能環保
生態建筑學的興起,與環保事業的發展、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有著直接關聯,生態建筑學的最終目的也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能源利用的視角來看,生態建筑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它對資源的節約、資源的循環利用方面。在生態建筑學生設計方面,設計人員必須要堅持節能和環保原則,用環保的眼光看待建筑設計行為和建筑的使用功能。然后,更新觀念,將生態環保元素、高新技術融入到建筑設計中去,采用高新節能技術等就建筑采光、保溫、熱能儲藏等進行環保處理,以消除或減緩高層建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打造符合生態發展需求的建筑。
2.2環境友好
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是生態建筑學發展的根本方向。以生態建筑學理論為指導,設計師在建筑設計中,要做好建筑選址和規劃,尤其是要就建筑廢氣、廢水和廢物排放做好規劃,盡量采用生態技術對廢棄料進行無害處理,以保護好建筑周邊的原生態系統,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環境的破壞。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建筑周邊的通風、交通、水文情況,一方面讓現實環境為建筑本身提供更多的可能,一方面選用更多的節能環保材料,改變資源的利用方式,進行可再生能源再利用,減少建筑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和污染,以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
2.3以人為本
建筑的根本目的是為人類提供宜居環境,如今,人們對建筑的舒適性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將建筑品質放在首要地位,關注人的發展和需求,將設計回歸建筑設計本體,再從建筑生態學角度出發去設計建筑的戶型,將休閑生活與建筑的安全功能統一起來,使用無害材料,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建筑內的光照、溫度、空氣等綜合條件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減少建筑對人體的危害。
3、基于生態建筑學的高層建筑設計思路
3.1注重空間組合
在建筑空間設計過程中,要全面考慮其空間組合,重點解決空間經濟性、布局特征以及庭院空間利用等問題。基于生態建筑學,其空間分布要結合居民對舒適度和節能的需求,不同的內部空間對景觀、自然光以及溫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設計中要綜合考慮動靜分區和功能分區。在交通和位置設計中,要體現結構均勻、經濟性強,結合環境舒適度和熱工效應。在平面空間設計中,要體現南北朝向,實現平面空間效果最優。同時,在確保空間生態性的基礎上,保證衛生間、樓梯和電梯廳的自然視野、通風以及采光。
3.2突出建筑結構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為人們提供了必需的生物資源和自然資源,而社會進步也是以生態規律和自然環境為基礎,因此,在設計高層建筑過程中,要結合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變化,突出建筑結構特點以及生態性。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采用與環境相契合的建筑結構,在尊重當地植被、環境以及土地特點的同時,協調設計外部環境與區域內部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存和諧。
3.3做好表皮設計
高層建筑表皮主要是指可以改變建筑物理功能的外圍結構,其主要包括附屬構建、樓板、屋面以及外墻等。在以往的高層設計中,設計師更加關注表皮的視覺肌理、視野以及裝飾功能,而忽視了其生態型。基于生態建筑學理念下,設計師要給予表皮的支撐以及控制功能以重視,例如關注有機物污染、煙霧、生理舒適度、自然光以及熱輻射等要素,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環境。
3.4考慮節能與生態
基于生態建筑理念下,高層建筑設計需要遵循持續自生、循環再生、廢物最小化、能源最優化以及協調共生五大原則,實現高層建筑的綠色環保、節能降耗。同時,在設計過程中,還要充分利用周圍設施、自然環境和生態資源,挖掘新技術以及新材料的潛力,為實現生態環保、節約能源提供可能性,注重對自然環境、自然通風以及自然采光的利用。
3.5注重舒適化的設計理念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居住的定義已經不簡單是容身之所,還要求居住地必須舒適安全、環境優美等特點,這同時也對高層建筑設計者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提高人們生活的質量成為生態建筑設計的發展必然趨勢,也成為每個高層建筑設計者最終追求的方向。首要上,考慮到人們的生命健康問題,在建造過程中,應盡量使用綠色無污染的建筑材料,而減少使用帶有揮發性的墻體涂料等,密切關注室內的輻射、威脅人類健康的顛簸等因素,另一方面,就是要著重考慮室內舒適度,綜合分析可能影響人類生活質量的因素,重視樓層間距以及整體的結構設計,避免出現樓與樓間的通視和室內通視的問題,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們的生活健康舒適化的程度。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生態污染日益嚴重、城市土地資源十分有限,而高層建筑可以有效節約土地資源,留出很大的空間用于城市綠化,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解決土地資源緊張、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但是,由于高層建筑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材料和資源,并且在施工和運輸中,其廢棄物對環境也是一種污染。在此背景下,生態建筑學應運而生,其可以保證高層建筑在組織施工中,降低對生態的污染和對資源的消耗,實現自然、建筑、人的完美和諧。
參考文獻:
[1]熊曉羽.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7(3):74.
[2]施華豐,趙佳.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7(19):103~104.
[3]陳明.研究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7(30):106~107.
作者簡介:
石穎睿,甘肅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省市,甘肅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