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衛民
【摘要】市政給排水工程的施工建設質量,會對城市生產、城市經濟發展、市民的日常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就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點展開分析,分別從施工前期準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驗收階段著手,探究相應的管理控制策略,對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進行全方位管理,以期有效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與管理效果。
【關鍵詞】市政給排水工程;材料質量控制;管理機制
市政給排水工程,是一項系統性與基礎性較強的工程項目,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相關給排水系統、循環水系統的建設施工,需要嚴格依據復雜的管網布局模式進行,這對施工管理及質量控制,造成了一定的管理難度。因此,要對整個施工流程進行有效分析,明確施工過程中的管理要點,對其實施高強度的管理策略,由此保證工程建設質量。
1、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前期準備階段的管理策略
基于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施工前期準備階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編制施工計劃。從全局角度來看,工程施工需要秉承“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則,遵循“三通一平”的施工規范,保證給排水系統、循環水系統當中,不僅完善具備城市日常供排水功能,還能確保施工現場的防洪排澇,為后續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
進一步細化施工任務,要遵循“區域自治”和“接口明確”的原則,保證地下與地上施工單位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方便后續施工管理中,有效協調施工進度,明確施工責任。
另外,在施工準備階段,還需進行施工圖會審以及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工作,為后續給排水工程管理措施與制度的執行,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據,一旦后續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工序銜接不當、質量不合格等問題時,管理者能夠有效明確工程責任,并及時制定出解決方案。
2、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階段的管理策略
施工階段的管理,材料與設備的有效監管,是其中的重點部分,不僅要對材料的規格與質量進行嚴格檢查,該應對材料接收程序進行嚴格的控制,避免將不合格的材料應用于施工環節。基于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施工所必須的機械設備,需要以國家標準規范,適當選擇設備型號、規格、材質以及性能。在科技時代,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顯現出極高的應用價值,在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中,引進大量新型材料,需要為其配備完善的管理制度,避免出現材料分配不合理現象,盡量準確的界定材料規格與型號[1]。在管理過程中,對于普通及新型材料的使用要進行嚴格控制,對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避免出現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成本與施工質量。
另外,在施工階段,施工現場的有效管理,也需要基于一定重視。在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現場,存在管線布置復雜的特點,一旦發生原有管線泄漏等事故,會對市民的日常生產與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施工現場應保持良好的秩序,如材料陳放,應按照一定的型號規格進行順序排列。關于各個施工隊伍、管理部門,應保持良好的合作與溝通關系,首先,應確保各個施工單位明確自己的施工區域,進而確定相鄰分界處的管理重合等事宜;其次,總包單位應時刻關注各個施工隊伍的施工進度,對于施工進度過快或過慢的環節,及時進行協調處理,盡量保證施工進度統一。在管理過程中,可為各個施工隊伍設立明確的目標,若存在特殊工況,可予以調整。
給排水工程當中,管道鋪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施工內容,要控制施工流程與施工內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挖掘管道溝槽時,可采用機械挖掘管道溝槽,挖掘深度控制在20公分左右;然后改用人工修整,保證施工質量。若管線較為密集,則只能采用人工挖掘的形式,如此才能保證管線網絡的安全性。在放坡施工的階段,坡度設置應控制在1/0.5-1/0.75之間。在明確各種施工技術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保證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3、市政給排水工程竣工驗收階段的管理策略
市政給排水工程的建設質量,對城市的整體建設與發展能夠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必須保證工程竣工后,相關驗收工作的有效性,避免不合格的工程項目投入使用,對市民的生活與生產造成不便[2]。工程驗收需要進行試驗,在施工初步完成之后,需要對整個給排水系統進行沖洗,通過沖洗檢測系統中水泵的試運轉狀況;在沖洗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排水井壁與井底水流位置的鍍鋅鐵皮是否存在脫落現象,依據實際狀況及時做好保護層處理措施。
結語:
綜上所述,探究基于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點,有利于提升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質量,促進城市發展。通過相關管理策略的有效執行,能夠極大的縮短工程工期、提升工程質量,對推動我國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在進行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過程中,要深入研究現階段工程施工與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由此制定針對性的管理與控制策略,有效解決固有問題,提升整體工程管理質量與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郭泱君.市政給排水施工遇到的問題及相應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1):160.
[2]胡素彬.市政工程給排水施工中常見問題和解決對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6(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