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哲
【摘要】科學技術的進步構成了近現代設計的大環境,不斷涌現的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推動了設計風格的演變與發展。科學技術和藝術思維相互滲透,共同融于現代設計當中。加強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形式與功能的統一是現代設計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科學技術;設計;影響
“設計”是人們根據現有技術、材料對生活物資進行再創造的活動。設計的發展和設計風格的演變離不開人類審美意識的升華和時代科技的進步。縱觀設計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看出,隨著新材料、新技術地更新,設計的風格和樣式也發生著改變。設計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矛盾的斗爭史,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斗爭;大工業批量化生產與傳統手工業的斗爭;功能主義與裝飾主義的斗爭。而在這一次次的斗爭當中,科學技術又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
1、科學技術推動設計風格的演變和發展
18世紀60年代,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帶來了新的生產方式和建造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不斷涌現,為設計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機器時代”的到來,導致了設計和生產之間關系發生變化。工業化大批量生產嚴重沖擊著傳統手工業,藝術與科技的分離造成了工業產品的粗制濫造和人情味的缺失。人們開始關注設計產品的外觀裝飾和審美體驗,因而爆發了轟轟烈烈地“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和“裝飾藝術運動”等設計思潮。這些設計風格側重于產品藝術性的探究,是藝術設計的重要體現。然而它們過度關注設計的具體外觀形式,忽略了技術設計的重要性,因而又被“現代主義運動”所取代。現代主義設計采用機械化的批量生產方式,反對精英化設計,強調設計為大眾服務,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后期更發展成為國際主義風格。然而現代主義過于強調實用性,風格冷漠而單一,忽略了產品的個性化和人性化需求,最終又被“后現代主義運動”所取代。這一系列設計風格的轉變都是技術設計和藝術設計的矛盾沖突所引起的,都是設計師們對設計中技術與工藝、科學與藝術問題的探索與嘗試。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關系也越發緊密,正如法國19世紀文學家福樓拜所說:“藝術越來越科學化,科學越來越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在山頂重逢。” 【1】技術設計賦予設計以本質內容和實現方式,藝術設計賦予設計以具體外觀形式;技術設計是產品功能性的保障,藝術設計是產品的審美需求。設計應該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審美觀念有機結合起來,使產品達到科學與美學、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一。
2、新材料、新技術對設計的影響
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技術和材料的變革,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風貌,可以說,新材料和新科技讓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物都變得不一樣了。
19世紀,鋼鐵、玻璃和混凝土在建筑上的應用徹底改變了城市的整體建筑風貌,建筑從低矮、拘謹的空間中解放了出來,向著高層和大跨度方向發展。框架結構的出現擴大了建筑的內部空間,使之更加靈活和多變,剪力墻結構的出現使建筑的垂直空間得以解放和延伸。高層建筑的出現緩解了城市的人口居住壓力,也改變了城市的整體風貌。隨著建筑結構和材料不斷地推陳出新,城市建筑設計形式之多樣,外觀之新穎,規模之宏大令人稱奇。科學技術對建筑設計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讓建筑設計更加自由和多變,建筑造型更加多樣化、建筑空間更加靈活化。
20世紀90年代,隨著電腦的普及和互聯網的建立與擴張,“信息化社會”悄然而至。電腦軟件在設計中的應用,把設計師從傳統的手工制圖中解放了出來,科學技術為設計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和設計形態。設計不在局限于物質設計(工業產品),而向非物質設計(界面設計、網頁設計等)方向發展,設計開始進入“數字化”時代。從物質設計轉向非物質設計,從實物產品設計轉向虛擬產品設計,現代設計擺脫了傳統工業時代的束縛和限制,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和自由化的發展趨勢。技術的發展讓設計與科技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也對設計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處理好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如何更好的掌握技術產品,成為設計師需要探討的問題。設計師需要通過富有創意的設計來使產品更加人性化、個性化和操作簡易化,讓產品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
21世紀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在科技的驅動下,現代設計逐步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智能化設計將多媒體、計算機、互聯網等智能設備應用到設計創作中,通過產品智能化的開發,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高效和舒適。更隨著物聯網的實現,使人類社會、居住環境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科技的迅猛發展一方面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人們開始重新思考社會的發展模式,開始考慮環境效益和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設計中生態、環保的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設計的中心也轉移到材料的更新、功能的創意以及產品的環保創新上。
結語:
設計的發展和設計風格的演變離不開人類審美意識的升華和時代科技的進步。隨著新材料、新技術地更新,設計的風格、樣式也發生著改變。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科學和藝術相互滲透于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形式與功能的統一是現代設計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潘魯生.藝術與科學的融合——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科發展隨筆[J].設計藝術,2003(03):7-11.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