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室外給排水管線設計是一種常見的市政工程設計類型,其主要功能即滿足用戶用水需求,滿足建筑污水排放需求。傳統的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較為固化,其更多的是依靠理論來進行統一設計、施工,但在應用結果上可以看到,其效果并不明顯,且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內澇,因此為了避免內澇等現象的發生,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必須得以改善,而本文就主要針對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的管線及工程設計進行分析。
【關鍵詞】 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工程設計
在現代的室外給排水設計當中,管線是實現給排水系統的主要設施,其通過管線的引流,在加之外力的引導即可完成給水或排水的目的。然而現代依舊存在許多合理性不足的室外給排水設計,導致一系列的事故發生,例如內澇、滲漏等等,這無疑給管線運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保障室外給排水管道應用水平,應當加強對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合理性的重視。
1、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中常見問題
1.1對其他地下管線存在忽視現象
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的設計或者施工,其合理性內涵中不單單包括了自身,還與其他地下工程有密切聯系。一般情況下,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的設計或施工時,都需要進行土地的開挖,以此將大量的給排水管線按設計要求埋入其中,而此時如果地下存在其他管線工程,那么首先,開挖施工可能會造成地下管線破損,其次,使工程受到地下管線限制而無法施工,所以在合理的角度上,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需要重視此點[1]。
但當前,許多的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體現出對其他地下管線的忽視現象,不利于自身的施工。詳細來看,許多設計人員在觀念上,更加重視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的合理性,強調設計的運作能力,而當到了施工階段,發現存在大量的其他地下管線,使得無法將原本的設計安置其中,極大的降低了施工的效率[2]。
1.2設計原則固化
傳統的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其形式、功能等方面選擇較少,所以在當時的設計當中,大多數設計人員都只能在同一個設計范疇內進行調控。而在現代,人群對于生活質量的需求較高,使得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出現了許多新的形式,以此可以滿足大部分差異性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部分傳統設計人員卻依舊按照傳統的設計理念,固化的進行設計,同時對需求的差異性并不重視,使得其許多設計的適應性較低[3]。
1.3暴雨期排水準備不足
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即是處于戶外環境下的給排水系統,其需要滿足城市的排水需求,而許多給排水設計當中,設計人員沒有考慮到暴雨期的排水需求,只依照日常降雨量來進行設計,此時當暴雨期來臨,室外給排水工程就無法高效率的進行排水,最終當中城市當中大面積給水,降低了城市生活環境的質量。
1.4忽視水資源利用
在現代節能環保的觀念之下,水資源作為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其具有很強的循環再利用功能,但在部分的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當中,其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存在忽視現象。當前部分的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其給水、用水、排水的整體流程內,所有使用到的水資源都是直接被排放,即在此類設計當中,水資源為一次性用品,而這樣的現象無疑造成了大量水資源的浪費,不滿足節能環保的需求。
1.5管材材質不足
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工程,是需要長期進行運作的工程,其耐用性是判斷工程質量的核心指標之一,而部分的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其對于管材的選定較為粗略,時長會選擇適用性不強的管材來進行設計、施工,導致管道破裂等事故頻發。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的管材選擇方面,必須圍繞施工環境的差異性來進行選擇。
2、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及施工優化策略
2.1開挖支護與管基施工
通常情況下,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整體上有大部分需要埋入地下,而為了避免管道受到過高的壓力或產生位移,就需要在管道安置之前,進行溝槽開挖工作。在溝槽開挖時,可以采用挖掘機來進行施工,但此處需要注意開挖周邊環境當中,是否存在不利因素,例如地質環境、地下管線等,以免施工安全隱患,在開挖當中首先需要用白灰畫出開挖邊界,同時在設計方面需要確認開挖的分段,在每個分段開挖完成之后,需要設置支護設備,避免溝槽出現坍塌現象。在每段溝槽開挖完成之后,都需要進行施工測量,確認溝槽規格的標準性,最終在溝槽內進行管基施工,此項施工需要結合設計要求,在溝槽內澆筑混凝土或鋪設砂墊層即可。
2.2管材選擇與安裝
在一般情況下,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的管材可以采用球墨鑄鐵管及混凝土管,但因為現代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施工環境的復雜性,在進行設計時,還是需要結合實際環境來進行管材選擇。除球墨鑄鐵管及混凝土管以外,常用的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管材有:PE管、HDPE管、污水用球墨鑄鐵管、鋼管、玻璃鋼管等。在管材確認之后,需要進行管材安裝工程,安裝當中,首先需要將管材一端作為接頭,將其埋入地下,其次,依照溝槽走向將管材安置其中即可。此外,在管材安裝完畢之后,需要做好閉水試驗,以此來確認管材的完整性與質量,但要注意閉水試驗的水位控制,如水位過高可能會導致水壓過大,從而能影響管材的質量。
2.3雨水系統設計
首先雨水系統設計,主要涉及室外給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其與室外環境的日常排水、暴雨期排水有密切聯系。在設計之前,需要獲得當地年均降雨量、暴雨期發生時間的資料,進而依照資料,了解地區的排水需求。其次,在需求明確的前提下,對管材的直徑進行計算,直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管材的排水容量,之后再采用相應的排水形式,例如水泵壓力排水、自流重力排水等,來實現高效率排水,在此處本文建議采用水泵壓力排水、自流重力排水的綜合排水設計,主要為針對暴雨期排水需求,通過水泵可以加速系統的排水效率,而在日常情況下,則可以關閉水泵,通過自流重力來進行排水。在雨水工程設計中,也要重視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尤其是對于下游受納水體水位變化較大、地形地勢復雜、匯水面積較大等情況,模型的建立對準確分析水力工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模型軟件有SWMM、InfoWorks CS、SWAT等。
結語:
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是實現城市水資源調控的重要設施,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出于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施工的優化目的,分析了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中常見問題,例如地下管線忽視、設計原則固化等,進而針對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優化策略,以此加強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設計的應用功能,最終望本文能夠帶來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譚福勇.探討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管線及工程設計研究[J].中國房地產業,2016(5):45-45.
[2]池君,劉銳.市政工程室外給排水管線及工程設計淺談[J].建材發展導向,2016,14(7):157-158.
作者簡介:
劉守敬,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