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娜
【摘要】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是一種較新的且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城市道路瀝青路面維養新技術。根據多年市政道路施工實踐并結合工程實例,對損害的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施工技術方案進行了分析闡述,在此基礎上,對城市道路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施工工藝及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與檢測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總結。
【關鍵詞】城市道路;冷再生技術;配合比設計;質量檢測
基層冷再生技術是作為一項綠色環保的新技術,既符合我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也符合交通運輸與資源環境和諧發展的綠色交通理念。較之傳統的施工技術,其具有經濟、環保、易操作等特點,已經廣泛應用于公路養護大中修、改建等工程建設中。
1、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發展狀況
1.1瀝青路面再生技術在國外的發展狀況
上個世紀初,國外發達國家已經開始了對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研究,但真正初具規模的應用到實際施工過程中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而近十年來,世界各地廣泛開始對道路工程施工中瀝青路面再生技術進行試驗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與此同時,也在實際的道路施工中進行了廣泛地推廣以及使用。但是在我國,先進理論指導的缺乏,合適的材料以及設備的缺少,瀝青路面再生技術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實踐表明,經過再生的瀝青混合料一般只適用于道路的基層,小面積的修補以及低等級路面的維修。而國外發達國家對舊瀝青混合料的再生技術一直十分重視,同時技術也相對成熟。歐美等發達國家研究出了能夠適用于各種條件下瀝青路面再生再利用的辦法,與此同時,在再生劑開發,再生混合料的研究,相關施工設備的發明使用方面相對深入成熟。
1.2瀝青路面再生技術在國內的發展狀況
對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研究,我國開展的時間較早,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國道路修建都曾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廢舊瀝青混合料進行修路,但是僅限于廢物再利用。1982年,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瀝青路面再生技術開始作為重點研究課題,從此,我國開始了系統的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研究,并在后來的道路建設中應用于實際之中。
2、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種類
如今,我國瀝青再生技術的種類課分為四類,分別是瀝青路面冷再生技術,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工廠熱再生技術以及工廠冷再生技術。其中,在我國現階段的道路工程施工中,應用最廣泛的是瀝青路面冷再生技術,這是成效最顯著的一種再生技術,與此同時,這種方式完全符合如今生態保護的要求。瀝青路面冷再生技術能夠將舊道路材料回收再利用。首先,對原來破損的瀝青路面進行破碎,翻挖處理,隨后加入添加劑,最后對瀝青進行拌和以及碾壓處理,整個道路工程施工過程必須在自然溫度下進行,確保道路工程的質量。然而,瀝青路面冷再生技術不是適用于所有情況。瀝青路面冷再生技術主要適用于破損,破舊道路的修復。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主要利用紅外線輻射對相關損壞路段進行輻射加熱處理,最后將瀝青鋪曬以及碾壓。
3、再生技術在施工中的應用
3.1路面清理及施工放樣
對原有路面進行清理,將路面雜物清理干凈,保證施工面干燥潔凈。遵循設計要求由測量技術人員進行施工前復測,復測水準點高程、路線中線及邊線。復測完成后,施工機械設備就位。
3.2新集料和水泥撒布
根據室內試驗確定水泥摻加劑量,采用方格網法布置水泥,在施工路段范圍內標出2m×2m的方格網,計算每一個方格的水泥用量,然后人工按格均勻攤鋪。要注意水泥需均勻攤開,保證撒布面積均等,撒布完水泥后,應檢查撒布情況。
3.3冷再生機再生施工
冷再生機組施工是一個現場的系統的施工過程,一套設備將整個現場冷再生的工藝流程(破碎--拌和--攤鋪--初壓)全部完成,技術先進但是質量控制難度系數也較高。為了使再生施工攤鋪后的混合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再生施工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舊水穩基層混合料中的含水量(應在施工前通過試驗獲得其數據);二是施工過程中因施工工藝、施工機械、外部天氣條件等影響而會損失的水分,通常我們會按照1%左右予以考慮。為保證再生施工工程質量,施工現場試驗人員應按照頻率對再生深度、水泥劑量、含水量等技術指標加以及時檢測。
3.4整平與碾壓
主要選用平地機進行整平施工,橫坡與平整度按照有關施工規范要求加以有效控制;冷再生機工作起終點施工選用人工平整的方式。碾壓施工通常情況下包括3個過程:(1)遵循先輕后重的方式,選用振動壓路機進行施工,為了提供條件方便平地機整平施工,避免水分損失狀況的發生,緊跟著用冷再生機再進行一遍穩壓。應在冷再生機每一施工段起終點位置選用人工的方式進行整平碾壓施工,以確保松鋪系數符合施工要求。應將施工速度控制在1.5—1.7km/h之間,同時,為避免出現漏壓情況,要有效控制錯輪寬度,控制碾壓遍數在2遍。
3.5養生
材料的穩定性與強度直接受到養生質量的影響,因而,必須及時在碾壓施工結束后在冷再生基層上面覆蓋養生棉或土工布,并實施灑水作業,養生時間確保不少于7d,且整個期間應始終處于濕潤狀態;為避免車輛通行對路面造成嚴重危害,要封閉交通。
3.6冷再生施工實驗檢測
施工過程中,試驗人員現場取樣,對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劑量進行檢測,現場根據試驗檢測結果,隨時對混合料的含水量和水泥劑量進行相應調整。在路面初壓完成之后,對平地機施工可以通過水準儀進行控制,松鋪2cm,每施工20m測量一個斷面,橫坡保持在0.3%以內的偏差,保持中線高程偏差在5mm-10mm之間。對路面壓實度可根據公路工程質量評定標準進行檢測,取樣每100m進行一次,平整度檢測取樣也每100m進行一次。對冷再生施工路面通過上述的幾個試驗檢測及測量方法進行質量檢測,從而發現施工存在的不足,對施工工藝進行優化,以提升施工結果。
結語:
冷再生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大量舊路面材料的棄運問題,節省了采購新的路面材料的費用,降低工程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和對資源的浪費,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能夠很好地體現我國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以及和諧發展等理念。
參考文獻:
[1]徐鳴.冷再生技術在瀝青路面基層鋪設中的應用分析[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6(02):125.
[2]徐向軍,毛小榮.舊路面冷再生技術應用[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13(0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