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構造》是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筆者結合課程特點和實際教學經驗,從課程定位與設計、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特色與創新四個方面對本次的說課設計進行了詳細闡述,以期達到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房屋構造;說課設計
說課,作為現代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越來越受到教學工作者的重視。那么,什么是說課呢?說課,是教學工作者間進行的一種交流研討形式,是實施教學的教學工作者根據課前備課, 結合課堂實際,系統地闡述上課過程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采用的教學手段,其他教學工作者根據授課者的闡述,進行交流討論,給出積極的意見和建議,以達到促進教學效果的目的[1]。筆者對高職《房屋構造》這門課程進行了說課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課程定位與設計
1.1課程定位
《房屋構造》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該專業面向建筑行業第一線需要,培養掌握施工員及相關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基礎理論知識,擅識圖、能計算、懂技術、會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通過對施工員及相關崗位的能力要求進行調研分析,確定崗位的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經過對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的凝練,歸納出專業學習領域,建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本課程直接形成施工員及相關崗位中能正確理解設計意圖、合理選擇建筑構造方案、按照構造要求組織施工等關鍵職業能力,而這些職業能力貫穿工程施工的全過程。
1.2課程目標
根據《房屋構造》的課程定位及相關崗位職業標準,我們制定了以下課程目標。
知識目標:能正確表述房屋建筑各個部位的組成及其構造做法;能熟練陳述各種構件的基本功能及不同形式;能夠理解房屋建筑的基本布置原則和構造設計原理。
能力目標:能辨別房屋結構類型;能夠正確選擇一般房屋建筑的組成材料、結構形式和基本構件的結構布置方案;能夠利用所學構造設計知識處理施工中的相關問題。
素質目標: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嚴謹細致、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工作態度;技術法規意識、節能環保意識等。
1.3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的思路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完成工作任務需要及選取教學內容,以建筑物的形成過程設計學習模塊,以真實任務驅動,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教學,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突出職業性;
按照建筑物的形成過程,設計了6個學習模塊,共16項學習型工作任務。每項任務的學習都會先進行理論講解,再把學生帶到現場對照建筑實物講解,并且在企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完成部分構件的實際操作,學生在“教、學、做”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融合貫通,突出實踐性。
通過校企一體化、教學現場化、評價多元化、資源網絡化、學習隨時化,突出了課程設計的開放性。
2、教學內容
2.1內容選取
教學內容的選取依據是: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對建筑企業工程技術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及素質進行調研;國家建設行業施工員及相關崗位的職業標準。體現了教學內容選取的針對性。
《房屋構造》的教學內容由學院與4家合作企業共同研討確定。教學內容按照工作崗位的要求進行設計,改變了傳統課程在教學中學習與實際工作脫節的問題,使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相對接,學生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致。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選取的教學內容包括:房屋的基本組成部分;基礎的分類;墻體的細部構造;樓地層的組成與構造;樓梯及臺階的結構組成、構件特點;屋頂的細部構造及功能;門窗的類型及尺寸。
2.2內容序化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按照建筑物的形成過程,設置了基礎、墻體、樓地層、樓梯、屋頂及門窗6個學習模塊。
第1個學習模塊是基礎與地下室,其中按照基礎和地下室的類型,又劃分3個學習型工作任務,使學生全面掌握基礎與地下室的構造組成及應用,該學習模塊共安排了8學時;其余的5個學習模塊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任務分解。教學內容在不同的結構部分各有側重,重點章節會進行重點講解。
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的原則,每個學習模塊均按照“理論講解→實物講解→理實合一”的步驟序化教學內容。6個學習模塊緊扣實際項目的工作順序,通過三個教學步驟,保證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3、教學設計
3.1教學模式
本課程創新了“對照建筑實物、理論實踐合一”的教學模式。通過分組教學、現場教學、實例教學等教學方法及模擬仿真技術,讓學生在觀摩中學習,在學習中觀摩,加深學生對不同構件形式、功能和做法的真實體驗,從而培養學生對不同構件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理論與實踐合一。
3.2教學方法
根據課程的特點和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程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包括現場教學、任務驅動、分組教學法、角色互換等。
3.3信息技術
課程綜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遠程教育技術、微課輔助教學等手段,豐富教學資源,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果。具體包括建立數字課程中心、三維動畫模擬,錄制構造視頻資料等。
3.4課程考核
本課程考核由6個學習模塊的考核和期末考核兩部分構成,6個學習模塊根據內容的重要程度賦予不同的權重,其中每個學習模塊的考核又分細為若干個單項能力的考核,對每個單項能力的考核,都有相應的能力要求標準。
4、特色與創新
4.1創新課程教學模式,體現教學內容的職業性和教學組織的科學性
本課程創新了“對照建筑實物、理論實踐合一”的教學模式,按照建筑物的形成過程,設計學習模塊,按照“理論講解→實物講解→理實合一”三個步驟組織教學,把課堂搬到工地,對照實物進行全真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氛圍中進行職業熏陶。直接使課程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相對接,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致,體現了教學內容的職業性和教學組織的科學性。
4.2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高度融合,保證了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本課程采用高科技虛擬技術,將繁瑣的細節構造采用三維仿真技術、微課技術等,變平面圖形為立體實物,變抽象為具體,從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房屋構造,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保證了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宏偉,沈群書等.說課及說課方法淺析[J].科技資訊,2016(34):163,165.
作者簡介:
豐曉燦(1988-),女,河南新鄉人,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