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NBA球迷們普遍相信一個現象:當一個球員在投中一球之后,下次投籃命中的可能性會更高。當一個球員連續投中時,我們會說:“這個球員的手熱得發燙。”相反,一個球員屢投不中時,我們則會說:“他的手還沒熱。”曾經有個調查發現,90%的NBA球迷認為存在這種“手熱現象”。
“手熱現象”這個說法已經深入人心,經濟學家想把這件事情搞個水落石出。1985年,特沃斯基等人收集了1980年至1981年賽季“費城76人隊”48場主場比賽的所有投籃記錄,然后進行了統計和分析。
總共獲得三次NBA總冠軍的“費城76人隊”的表現和球迷的看法大相徑庭。歐文的總命中率為52%,當他連中三球——“手很熱”時,隨后的投籃命中率下降到了48%;道金斯的投籃命中率為62%,當他投丟一球——“手開始冷了”后,投籃命中率卻飆升到73%。如果說真有“手熱現象”,那唯一存在的就是在兩次罰球中,第一罰命中的球員在第二罰時命中的概率更高。
特沃斯基說:“人類傾向于在不存在規律的地方總結出規律,在存在某種規律的地方又夸大這些規律的影響力。”
2009年,研究者約翰·赫伊津哈和桑迪·威爾收集了更多的數據來研究這個問題,最終得出結論:在投中一球之后,球員再次命中的可能性會變小,這個結論和“手熱現象”正好完全相反。
收集的數據不僅包括投籃得分情況,還包括投籃位置變化情況。對于這種“反手熱現象”,他們給出了一個較合理的解釋:球員投中一球之后,對方會加強對他的防守,因此再次投籃命中會面臨更多的困難。
“手熱現象”的偏見不僅僅限于籃球比賽,在競爭激烈的金融行業也隨處可見。
研究證實,“手熱現象”并非真正存在,這點已經在經濟學界得到廣泛認可,然而球迷仍然堅信存在這種現象——又投中了!這個球員的手今天可是熱得發燙啊……
(摘自搜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