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心
最近有則新聞說,有個張先生每天早上喝果蔬汁,一個月下來整個人都變黃了,被醫生診斷為“胡蘿卜素血癥”。這則新聞讓人困惑:為什么喝果蔬汁會變成“小黃人”?
維生素A(Va)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維生素。食物中的維生素A有兩種狀態:一種是來自于動物的“成形Va”,比如視黃醇和視黃醇酯;另一種是來自于植物的“Va前體”,比如β-胡蘿卜素。成形Va和Va前體都不能被人體直接利用,到了人體內,它們要先轉化為視黃醇,再被氧化成視黃醛,然后進一步氧化成視黃酸。只有轉化成視黃醛和視黃酸,維生素A才能發揮各種生理功能。
來自于動物的成形Va很容易轉化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視黃醛和視黃酸。然而,大量攝入它們,可能導致顱內血壓升高,出現暈眩、惡心、頭痛、皮膚瘙癢、關節疼痛、休克等癥狀甚至死亡。這就是“維生素A中毒”。
β-胡蘿卜素轉化為維生素A活性形式的反應要復雜一些。人體具有“自動控制”功能,當人體內的視黃醛和視黃酸比較多時,轉化就會被抑制,血漿中的β-胡蘿卜素含量就會很高,從而出現胡蘿卜素血癥。β-胡蘿卜素是脂溶性的,會累積到皮下脂肪中。當累積得比較多時,皮膚就會變黃,嚴重的就變成了小黃人。跟維生素A中毒不同,胡蘿卜素血癥只是影響皮膚的顏色,看起來有點怪異,對健康并沒有明顯的危害。
維生素A跟其他的微量營養成分一樣,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那么,到底多少才是合適的呢?
不同的維生素A衍生物的轉化效率不同,比如12微克的β-胡蘿卜素相當于1微克視黃醇,而同樣量的視黃醇,則需要24微克β-胡蘿卜素。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時會看到用單位IU來表示維生素A的量。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來源的維生素A或者Va前體,同樣的IU數值在體內的活性是不一樣的。在營養學上,“視黃醇活性當量(RAE)”才是統一的標準。美國營養委員會制定的維生素A攝入上限是每天3000微克RAE。(摘自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