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倫琴 郭啟碧
[摘要] 目的 討論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在規培護士基礎生命支持培訓效果的研究。方法 將2014年9月—2015 年7月在該院接受規范化培訓的84名護士作為教學研究對象,根據規范化護士招錄人員信息Excel表,將單數人員作為對照組,雙數人員作為研究組,每組42例,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模式,研究組采取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對比兩組規培護士的理論、實踐考核成績和教學滿意率。結果 研究組規培護士理論、實踐知識高于對照組(P<0.05),學員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用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對規培護士進行基礎生命支持培訓效果顯著,明確了教學目標,規范了教學內容,一次性基礎生命支持操作通過率增高,增加了學員滿意率。
[關鍵詞] 臨床路徑教學;規培護士;基礎生命支持;培訓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4(c)-0125-02
臨床路徑(簡稱CP)也稱為臨床程序,是指醫院為某種疾病建立的一套標準化治療程序或模式,通過有依據可循的目標管理進行疾病治療,目的是規范醫療行為,降低醫療成本及醫療糾紛,提高醫療質量,是近年來醫院流行的新型醫療管理模式[1],主要針對危重急救患者。臨床路徑教學是將臨床路徑治療模式實施于臨床教學中,按照臨床路徑模式組建教學路徑,對學生進行臨床教學,制訂教學計劃,使教學目標、方向以及內容更加明確,教學過程實現系統化、標準化[2]。臨床路徑教學具有高效、低耗、有時間性、計劃性、標準化、系統化等特點[2]。該院用基礎生命支持作為培訓內容,以規培護士作為培訓對象,現實施臨床路徑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在該院接受規范化培訓的84名護士作為教學研究對象,根據規范化護士招錄人員信息Excel表,將序號中單數人員作為對照組,雙數人員作為研究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模式,研究組采取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對照組:女生39名,男生3名,年齡20~25歲,本科12名,專科30名。研究組:女生38名,男生4名,年齡21~25歲,本科14名,專科28名,培訓時間均為6 d。授課老師4名,均取得AHA認證的基礎生命支持和高級生命支持的教師資格證書,授課導師涵蓋麻醉、急診、重癥醫學專業。兩組規培護士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帶教老師采取傳統教學方法,研究組采取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制訂《基礎生命支持培訓臨床路徑教學計劃表》,其教學內容參考《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3],進行授課。見表1。
1.3 觀察指標
①培訓6 d后,對兩組規培護士分別進行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評定,理論知識包括心肺復蘇指南、高級氣道的理論概述;操作技能包括:基礎生命支持的操作手法、措施及反應能力。90分以上為優秀,80~89分為優良,60~79分為及格,低于60分為不及格。
②觀察兩組學員滿意度評價,采用問卷式調查對導師教學質量、培訓環境、培訓模型和器材進行評價,滿意情況分為很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率=(很滿意+滿意)/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兩組對比,研究組理論和實踐知識優秀率分別為61.90%(26/42),66.67%(28/42),對照組分別為45.24%(19/42),47.62%(20/42),研究組各項均高于對照組(理論χ2=5.58,P<0.05,實踐χ2=9.99,P<0.05),見表2。
對比兩組學員滿意率,研究組滿意率為97.62%,對照組滿意率為88.09%,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結論
傳統臨床教學模式是根據循序漸進、節省教學資源,方便教學組織和管理,但隨著人們對醫院整體素質要求的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培訓綜合高素質醫學人才方面突顯不足,以理論知識傳授為基礎,過于強調老師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4],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礎生命支持心肺復蘇質量包括胸部按壓連續性和電除顫時間,這兩項是關系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5]。重點培訓學生胸外按壓方法:按壓的速率、按壓深度和觀察胸廓回彈,人工呼吸時吹氣長度和吹氣量的把握,臨床路徑教學不僅提高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也規范老師的行為[6]。臨床路徑教學明確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使教學工作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通過臨床路徑教學使教學內容從淺入深,由易到難循環漸進的教學[7],學員更容易理解掌握,提高了教學質量。臨床路徑教學簡化了教學時間,將重點教程實施于每日教學中,加強了老師和學生的時間表緊迫感,通過醫生互動交流,集體溝通,將教學中所存在難點、疑點進行討論,提高了學生學習自主性,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消除了學生倦怠心理,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老師評價每天學生的學習質量。通過互相督促,增進了師生關系,真正做好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同時明顯提高了學員學習積極性,一次性基礎生命支持操作通過率增高,增加了學員滿意率。
綜上所述,采用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對規培護士生進行基礎生命支持培訓,明確了教學目標,規范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員學習積極性,一次性基礎生命支持操作通過率增高,增加了學員滿意率,值得臨床教學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文放,林兆奮,趙良,等.臨床路徑在危重病急救醫學進修醫師培訓中的作用[J].中國急救醫學,2007,27(3):252-254.
[2] 李舒玲,俞荷花,周平,等.臨床路徑在危重癥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6):92-94.
[3] 盧麗珠,錢細友,崔金玲,等.臨床路徑在急診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及體會[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6):968-969.
[4] 馬香萍,阿地力·伊沙木丁,多力坤·木扎帕爾,等.臨床路徑教學法聯合綜合急救模擬教學對醫學生素質的培養[J].繼續醫學教育,2016(1):63-65.
[5] 朱忠琴,李文放,何超,等.臨床路徑在危重病急救醫學任職教育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9):887-889.
[6] 韋榮麗.臨床路徑在急診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7):235.
[7] 馬成芳,萇麗花.臨床路徑在護理實習生教學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3):231-233.
(收稿日期: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