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曉 董懷志 鄭青青
[摘要] 目的 通過對濱州市生活飲用水開展調查和檢測,全面了解濱州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狀況,為生活飲用水綜合治理和加強生活飲用水監管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濱州市生活飲用水進行采樣,對檢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濱州市全市9個縣(區)91個鄉鎮開展了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覆蓋了轄區內的所有鄉鎮。全市共采集有效水樣492份,有效率為100.00%,全市水樣合格率為69.92%,各縣區的水樣合格率在20.83%~100.00%之間,合格率較低的指標依次為氟化物(96.54%)、菌落總數(94.72%)、總大腸菌群(92.68%)、鋁(82.93%)。結論 濱州市生活飲用水問題主要是微生物污染,應提高認識,強化責任,采取綜合措施,重點加強水源防護,定期開展水質檢測,及時掌握水質動態,保證人民飲水安全。
[關鍵詞] 生活飲用水;檢測;分析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4(c)-0135-04
Investigation of Safety Status of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in Binzhou
SU Hong-xiao1, DONG Huai-zhi2, ZHENG Qing-qing3
1.Binzhou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Binzhou, Shandong Province, 256600 China;2.Anhe Securit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inzhou, Shandong Province, 256600 China;3.Binzhou Supervisory Office for Sanitation, Binzhou, Shandong Province, 256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rehensively know the hygiene status of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in Binzhou by investigating and testing it thus providing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of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and enhancing the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Methods The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in Binzhou was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 test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hygiene monitoring of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quality was conducted in 91 townships in 9 counties(districts) in Binzhou, covering all townships in the region, 492 pieces of effectiv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whole city,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100.00%, 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water samples in the whole city was 69.92%, 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water samples in various counties(districts) was 20.83%~100.00%, and the indexes with low qualified rate were respectively fluoride(96.54%), total colony (94.72%), total coliform group(92.68%), aluminum (82.93%). Conclusion The major issue of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in Binzhou is the microorganism infection, and we should improve the awareness, intensify the responsibility, take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especially pay attention to enhancing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origin, conduct the regular test of water quality, master the dynamic of water quality in time,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water drinking.
[Key words]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Test; Analysis and strategy
生活飲用水的衛生安全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1]。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事關億萬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事業,是統籌城鄉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是各級政府重點關注的問題和義不容辭的重要職責[2]。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有效改善了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但農村飲水安全依然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任重而道遠。
1 資料與方法
1.1 抽樣方法
每個監測鄉鎮(含所轄村)設2~4個監測點,監測點優先選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類型,其次是其它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全市9個縣(區)91個鄉鎮開展了2016年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工作,覆蓋了轄區內的所有鄉鎮。
1.2 采樣方法
每個監測點在枯水期和豐水期各檢測1次。水樣采集、保存、運輸和水質分析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3]進行。
1.3 檢驗方法和評價標準
對小型集中式供水(日供水在1 000 t以下)和大型集中式供水(日供水在)進行綜合評價和分類評價。在所監測的水質常規指標(加上1項非常規指標氨氮)評價中,除溴酸鹽、甲醛、1 000 t以上)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4],氯酸鹽、亞氯酸鹽、耐熱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消毒劑余量外,其余31項中有一項指標不合格即判定為水樣不合格。
綜合評價:按照《標準》中表4的限值對所有供水工程的水質進行評價,表4中沒有的指標按照表1規定限值進行評價。
1.5 統計方法
以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數據庫為基礎,確定了異常數據和邏輯錯誤的處理原則,以及變量命名、數據編碼和數據運算規則,并組織專家和省級疾控中心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數據庫進行了再次確認。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2016年,全市共采集分析豐水期和枯水期有效水樣492份,全部覆蓋了轄區內9個縣區91個鄉鎮,縣區和鄉鎮覆蓋率達100.00%。水樣的31項評價指標均沒有缺項,有效水樣492份,有效率為100.00%。
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限值評價,全市水樣合格率為69.92%,如將消毒劑指標和消毒副產物均考慮在內,全部指標均合格的水樣數是321份,水樣的合格率為65.24%。
2.2 各縣區水質合格情況
從各縣區的具體情況看,水樣合格率在20.83%~100.00%之間。水樣全部合格的是無棣縣和高新區,而博興縣和開發區的水樣合格率較低,其余縣區的水樣合格率在50.00%以上,見表1。
2.3 各檢測指標的合格情況
水質單項指標評價顯示,監測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感官和一般化學指標及毒理學指標的單項指標合格率較高,合格率均在80.00%以上。合格率比較低的主要集中在是微生物學指標(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菌落總數)。合格率低于98.00%的指標依次耐熱大腸菌(97.97%)、氟化物(96.54%)、菌落總數(94.72%)、總大腸菌群(92.68%)、鋁(82.93%)。有17項合格率為100.00%。見表2。
3 存在的問題
3.1 衛生設施簡陋,水質不達標
由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標準不高,衛生基礎設施簡陋,未配備和使用水質凈化消毒設施,或雖配備凈化消毒設施但為節約成本,不使用水質凈化消毒設施,致使不少水廠供水水質微生物指標超標。水廠的管理不到位,制水區與生活區分不開,取水口及水源地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安全隱患極大,潛伏著隨時發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危險。
3.2 選址不科學,水源水不合格
水源水是飲用水的源頭,是做好飲水安全工作的第一步。但是由于建廠選址前未進行衛生學評價,造成高氟地區水源水的毒理指標本身超標。如:博興縣、鄒平縣等高氟地區出水廠氟化物超標。
3.3 疾控中心水質檢測能力不足
①實驗室設備配置不能滿足要求。市疾控中心在市政府的領導下,能力建設不斷加強,水質檢測現已達到102項,但由于缺少“αβ低本底測量儀”(30萬元左右)不能檢測“總α放射性”和“總β放射性”兩項放射性指標,由于缺少“兩蟲”檢測系統(100萬元左右)不能檢測“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指標。各縣區疾控中心除鄒平縣外,均未達到常規指標42項的檢測能力,濱城區僅能檢測16項。②人員配備不能滿足要求。該市疾控機構人員嚴重不足,檢測檢驗人員尤為突出,大部分縣區只有2~3人。省編辦、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山東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實施意見的通知》(魯編辦[2016]5號)的要求,“常住人口600萬以下的設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轄區常住人口萬分之0.34的比例核定人員編制,最少不低于100名”“常住人口90萬以下的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轄區常住人口萬分之1.32的比例核定人員編制,其中:常住人口不足30萬的縣(市、區),最少不低于40名(煙臺長島縣不低于20名),常住人口30~40萬的縣(市、區),最少不低于50名”。按此要求市疾控中心人員編制應為128人,現編制只有70人。各縣區的人員也嚴重不足。③地方財政水質衛生檢測專項經費欠缺。水質檢測需要試劑耗材,儀器設備需要維護保養,但因無地方財政配套,只能依靠中央轉移地方經費來滿足省方案中的常規指標檢測要求,無法開展可能存在風險的非常規指標重點檢測。
4 對策與建議
4.1 提高認識,強化責任
政府部門作為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的主體,對于這一事關農村人口身體健康和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要有充分的認識,對于解決這一民生問題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能理解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加強領導工作,強化屬地化管理和首長負責制,明確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完善各級組織的責任考核制度,建立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有序開展。
4.2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能力建設
①加大水質實驗室設備投入。市疾控中心購買“αβ低本底測量儀”和“兩蟲”檢測系統,以達到滿足《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指標全分析的要求。各縣區疾控中心按照省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強全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建設的意見》(魯衛疾控發[2016]2號)要求,加快實驗室儀器設備配備,爭取2017年底能夠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常規指標和氨氮的檢測能力。②增強衛生檢測檢驗隊伍建設。科學配備人員編制,使人員編制符合《關于印發山東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實施意見的通知》(魯編辦[2016]5號)要求,滿足基本工作需求。③建立長效保障機制。落實檢測、監測與評價經費,加強水源水、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做到水質的定期監測,并將水質狀況通報公眾,讓群眾放心飲用。
4.3 建立健全協調工作機制,完善飲用水安全監測體系
衛生計生部門、水利部門、建設部門、環保部門要各司其職,共同完成飲用水水質基線調查工作,加強對飲用水水質安全工作的指導和監管,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水源保護、水質監測評價“三同時”制度,進一步加大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水污染防治和水質檢測檢驗力度。建立不定期會商制度,完善從水源水、出廠水到末梢水的飲用水安全監測體系。加強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水質狀況分析,及早發現轄區內水質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4.4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飲用水建設規劃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對距城鎮現有供水管網較近的農村,可依托已有自來水廠的富余供水能力或擴容改建已有水廠,輻射延伸供水管網發展自來水(如鄒平縣)。對人口較多,水源水量充沛,地形、管理、供水成本等條件適宜的地方,可結合當地村鎮發展規劃,新建適度規模的跨村跨鄉鎮聯片集中供水工程(如:博興縣可修建水庫,引用黃河水作為水源水,解決高氟問題)。
4.5 強化宣傳,營造氛圍
持續廣泛進行飲用水安全和節約用水科普宣傳,宣傳要做到受眾范圍大,涉及范圍廣,從而普及全民飲水衛生知識,養成自覺節水習慣,提高社會公眾對于保護水資源的認識,對于環境保護的認識,對于飲用水安全的認識,做到社會積極主導,公眾全體參與的良好氛圍。
4.6 完善措施,管好水源
水源地是飲用水的源頭,是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第一步,因此要切實做好保護工作。選址前要做好衛生學評價,根據相關法規劃定水源地保護區域,制定有效措施,完善管理辦法,確保水源地安全。
[參考文獻]
[1] 張嵐,陳呂杰,陳亞妍.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11):1281-1282.
[2] 李葉青,黃飛,李林珂,等.2012-2014年防城港市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結果分析[J].疾病與衛生監測,2015,21(4):262-26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