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董香麗 于麗娜
[摘要]基于大學生是尚未從事過任何創業活動的潛在創業群體,其關于創業的表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學校創業教育的影響本文將大學生背景因素劃分為自身主客觀條件和接受創業教育的程度兩個方面,有利于更好地比較其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
[關鍵詞]創業意向;創業活動;創業影響
張玉利指出個體創業意向是個體創業行為發生的前期階段,創業行為的產生是由創業意向所決定的。國外學者Bird等人認為:創業意向是創業決策研究中被頻繁使用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認為:大學生創業意向是指具備企業家特質的大學生通過接受企業家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心理品質,提高創業意識,學習創業知識,加強創業能力,同時具有創建新企業的打算,并且在未來某一時刻會有意識的采取創業行為的一種也理狀態。
一、性別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
男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普遍高于女大學生,這一研究結果與國內外的研究結論一致。這可能由于女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和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擇業時傾向于選擇職業性質相對穩定、工作壓力較小、工作環境較為輕松的職業,而對于創業這種風險性和挑戰性較高的職業期待則比較低。此外Wilson等的研究顯示,作為創業意向的重要預測變量,創業自我效能感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性顯著低于男。可見,女生對從事創業活動的能力不如男生自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會削弱女大學生的創業意向。
二、在校成績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
大學生的創業意向與其在學業上的表現無關。金光華和董好葉的研究表明,學習成績與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即學習成績好的大學生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者認為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可能會樂于通過創業這種方式接受更多挑戰、提升個人能力,以獲得社會聲望和實現自我價值。而在學業上成就不突出的大學生,卻可能在學習環境寬松、生活豐富的大學校園,更注重自身社交技能、溝通合作能力的鍛煉,其成熟度、參加創業實踐的機會反而更強,從而對創業活動更自信,創業意向也更強烈。
三、獎學金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
當今高校的獎學金制度是對大學生包括學業成就、道德品質、能力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的一項評價指標。研究發現,獲得獎學金次數較少(一次或沒有)的大學生的創業意向要高于獲得獎學金次數較多(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大學生。這說明目前高校獎學金的設立未能發揮激發大學生創業意向的作用,建議高校設立關于評價大學生創業素質和能力的創業專項獎學金。
四、學生干部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
大學時代是個體走向社會和職業的一個過渡期,學生干部通過社團、校友會等,除了對社會有較為實際的理解之外,也可通過與有成就的校友接觸,了解各行業動態、拓寬關系網絡、提升社會資本,這些均會大大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素質和可雇傭性。學生干部經歷與就業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更容易會受到是否有學生干部經歷這樣條件的限制。而大學生擔任學生干部的經歷在提高其可雇傭性的同時,也必定會增長其通過創業解決就業的信心和意向。
五、學位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
大學生是否輔修學位對其創業意向沒有影響。這與之前研究發現學歷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無顯著影響的結果一致。這可能與國內外關于創業的各種宣傳報道中,許多沒有高學歷的成功創業者廣受追捧,漸漸模糊了大學生認知中學位和創業的聯系。
六、區域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
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在一定程度上受當地創業環境的影響。南北區域在自然、經濟、政府服務等幾個方面上不分伯仲,生長在這些地方的大學生創業意向無異也屬正常。但將西部創業環境和東部比較,西部資源充足,創業領域偏基礎生活類,適合小規模創業活動,此外,國家為開發西部,實施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西部創業的政策;而東部的信息技術交流頻繁,理念更新快,競爭過于激烈。長期的切身感受加上對現實創業環境的衡量都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或者削弱大學生創業意向。
七、結語
創業意向是指大學生要不要創業、想不想創業的一種心理認知,意向主要是停留在思維層面。從思維層面向行為層面的轉換是一個進程,從創業意向到創業行為的選擇之間的過程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如果把創業意向——創業行為選擇——創業成功或失敗看成一個連續的過程,創業意向出現僅僅是整個創業過程的第一個環節,且是停留在思維層面的一個環節,后兩個環節的研究同樣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