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 肖倚帆
【摘要】本文基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過程中應用研究能力弱、人才培養市場適應水平低、師資實踐教學能力差等問題,通過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高年級學生注冊并經營海口易格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在校大學生利用專業技術創業,組建以企業高管和專業教師為主的指導團隊,為以企業為主的社會各類組織提供專業技術服務,驅動專業辦學綜合能力的提升。通過三年的實證研究,在股權結構、法人代表、辦公條件、管理團隊、梯隊人才三級培養模式、業務開展流程等六個方面的設計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其他專業乃至整個學校的綜合辦學能力提升提供了示范先例。
【關鍵詞】創業驅動;應用型高校能力;實證研究
創業以社會需求滿足度為衡量標準,當一個創業項目能夠極大地滿足社會的某種現實和潛在需求的時候,創業就一定會收到經濟上的可觀回報。在校大學生創業,是國家提倡的一種人力資源開發的創新形式,然而,當我們組織在校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實踐證明它所產生的效應會延伸到更多的領域。本文基于連續三年的實證項目研究,該項目通過在校大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組建創業公司,驅動專業辦學中科研人員應用性研究能力、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專業學生學習興趣、專業人才技術能力等的提升,以多元驅動模式打破了原有大學生創業的認識,在資源高效整合的創業過程中,產生了很好的多贏效果。
一、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內研究
牛長松(2009)的研究發現英國大學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具有靈活性、多樣化的特點,如師帶徒學習方法、工作實習項目、野外拓展訓練法、工作訪問、頭腦風暴法、模擬和游戲、競賽和多媒體案例教學等。
王志強、趙中建(2010)的研究發現,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與作為知識生產和傳播的主體———大學,二者在資源上的相互吸收和利用是生成新的生產力并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大學與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謀求共同發展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大學———企業關系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國外研究
2012年9月,英國創業教育團體在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構(QAA)的協助下發表了一篇名為《創業與創業教育》的指導報告,該報告為英國高等教育的供應商提供了新的指導。創業和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產生創業效能,創業效能由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能力三部分組成(QAA,2012)。
麥克翁等人(McKeown,Millman,Sursani,smifh,&Martin,2006)在調查中將英國創業教育課程劃分為四類:創業、創新、創新管理、技術轉移管理。
AllanGibb(2008)研究發現,英國全國創業教育中心(NCEE)以推動繼續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的創業教育為目的,努力促進各高校的文化轉型,提高教師自我發展能力,并支持在校生、畢業生和教職工的職業選擇或企業創建。
(三)國內外研究綜述
綜上所述,國內部分研究人員對在校大學生創業的研究,提出了大學與企業通過大學生創業進行資源互補式的互動,達到社會資源優化整合的效果。同時,國內部分研究人員也借鑒了國外的一些驅動大學生創業的方法。國外部分研究人員在創業的多元效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但是在中國目前關于在校大學生創業的多元效應和多贏的系統效果,缺乏實證性的示范先例。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海口經濟學院綜合辦學能力現狀
(一)應用型研究缺少實踐支撐
海口經濟學院是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高校在履行教書育人、科技創新、服務社會與文化傳承等社會職能過程中,在科技創新領域應以應用研究為主導。然而,海口經濟學院師資具備企業管理經驗的僅占不足10%,同時海南地區的企業平均成熟度較內地大多數地區低得多,專業教師與社會組織聯合開展應用研究的機會就比較少,缺少實踐支撐的應用性研究工作就很難有成效。
(二)教師教學缺少專業實踐經驗支撐
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主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師資也應以具備實踐經驗的教師為主。但目前海口經濟學院的師資隊伍呈現的是理論教學師資居多,具備實踐教學能力的師資很少,同時教師在社會上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也非常少,最終導致人才培養的應用型標準很難實現。
(三)教學環節缺少實踐案例支撐
在我校目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中,多數教學案例相對比較陳舊,案例中企業人力資源構成與當下企業現實差距較大,勞動者需求與企業經營理念都有了極大的變化。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到企業工作,無法解決工作中面臨的問題,更談不上創新管理。
(四)人才培養缺少專業技術應用訓練實踐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課堂案例教學、實驗實訓以及企業實習來完成的。專業課程實驗實訓環節主要是在實驗室通過系統軟件的運用來完成的,但是在這種訓練方式中,一方面系統中的案例相對固定,時效性較差;另一方面,實驗室實訓缺少真實感、壓力小,很難將學生訓練植入到身臨其境的狀態,也就很難達到真實、客觀、科學的訓練效果了。
三、大學生創業驅動模式技術路線實證
(一)技術路線(見圖1)
(二)海口易格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創辦動因
作為一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和研究人員,在從事專業教學與研究過程中,無論是在應用型研究方面還是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都存在效率低、效果差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專業學生課堂積極性不高,業余時間學習主動性不強;
2.缺少專業認知前提下,專業興趣不足,閱讀專業相關參考書及資料的積極性不高;
3.專業自信心較低;
4.專業學生供給質量與社會需求差距大;
5.課堂上,理論教學居多,案例教學枯燥;
6.教師理論知識扎實,但是知識更新不及時,專業實踐經驗缺乏,專業應用能力較差;
7.畢業生專業面試能力弱,參加工作專業技術平差,專業意識與敏感意識較差;
8.應用型研究缺少一手資料和實踐數據支撐,科研能力很難提高,科研成果社會應用價值較低,專業科研人員可能能力提高緩慢。
為了能夠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經過與企業界人士進行溝通交流,決定組織高年級專業學生注冊并經營一家專業技術服務公司,以此驅動,作為解決上述問題的突破口進行嘗試,于是就有了海口易格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前身為海口易格人力資源管理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三)公司運營設計
1.組織架構與人員編制
(1)組織架構(見圖2)
(2)人員編制
A.董事會成員,由投資公司的專業教師股東構成。
B.技術指導團隊由4名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高管和6名專業教師構成。
C.總經理1人,由高年級專業學生通過精選產生,主要考核計劃、組織、決策能力。
D.項目部總監1名,由高年級專業學生通過精選產生,主要考核專業能力和溝通能力。
E.項目組,每個項目組5人,其中組長1名,正式組員2名,低年級實習組員2名。
F.財務部和綜合辦,每個部門2人,都是由高年級專業學生和低年級專業學生構成。
G.市場部和綜合項目部,每個部門3人,都是由2名高年級專業學生和1名低年級學生構成。
(3)公司業務與產品設計
公司業務以年銷售額5000萬以上的中小企業為主。早期公司定位在5000萬年銷售額以下的小微企業,但是公司在承接具體業務過程中發現,對于很多小微企業,創辦人垂直管理更適合客戶企業的運營,而且很多設計并不被客戶認可和采用。所以,在后期將業務主導范圍變更為年銷售額5000萬以上的中小企業為主。
公司產品設計是指為客戶提供的管理技術與服務設計,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為企業提供內部以人力資源管理為主的診斷、方案制定與變革實施;另一部分為人才培養,通過吸納客戶企業相關人員共同參與診斷、方案制定與變革實施來實現。
(4)公司創建基礎條件
A.辦公條件支持
由海口經濟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籌建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提供120!辦公室一間,辦公桌椅16套,柜式空調2個。
B.資金扶持
1萬元前期啟動資金,用于公司注冊及購置電腦、打印機等辦公用品。通過創業項目申報立項,可以獲得連續3年的總計6萬元資金扶持。
C.政策扶持
對于參與公司經營的專業學生,根據學生在公司開展業務情況,給予素質培養學分認定;對于參與公司項目指導的專業教師申請應用研究課題給予優先立項權。
(四)公司運營效果(見表1)
(五)公司對學校的驅動
1.人才培養計劃修訂
根據公司三年的運營實踐,專業指導教師們對社會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認識,在課程設置上增加了專業設計實踐課、工效學、專業文案寫作等課程,在課時分配上,減少了基礎理論教學時間,增加了模塊設計實訓時間,將公司經營的成功案例,在客戶允許的前提下,融入課堂案例教學中,由專業教師和在公司承擔技術設計的學生共同指導完成。
2.教材修訂
在公司經營過程中,6名參與指導的教師與參與方案設計的高年級專業學生共同將完成的業務編寫成案例匯編,同時根據總結的經驗對不同相關課程的教材案例進行更換,對教材理論與應用兩部分的比例進行重新設計,提高教材的應用價值。
3.教學模式修訂
在理論教學環節,將實踐案例融入理論講解,可以使理論講解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可信,可以極大地引發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在課堂訓練教學環節上,將學生分組對公司的實踐案例進行分析,由參加過公司業務指導的專業教師和參與過公司業務設計的專業學生指導各組進行分析和演練,可以使公司對人才培養的效應覆蓋更多的專業學生。
4.專業品牌樹立
公司三年累計直接培養180多名專業人才,陸續輸送到海南和內地各類企事業單位的專業崗位上工作,在工作中通過與其他高校相關專業人才的比較,得到了所在單位的極大認可,并有不同的用人單位開始提前向學校預定人才,或是建立長期人才培養關系,海口經濟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用人單位中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
四、創業驅動模式設計經驗與建議
(一)股權結構和法人代表設計
1.早期誤區
2014年9月,在專任教師相關課題研究基礎上,由課題組3名3年級專業學生共同出資(出資比例為4∶3∶3)注冊海口易格人力資源管理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由出資占比40%的學生作為法人代表,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另外2名出資人分別擔任項目總監和市場總監。
2.后期經驗
經過近1年的前期準備和經營,3名投資人很快就同時面臨實習和畢業的抉擇,公司也同時面臨著公司股東、法人代表、以及高層管理人員是否變更的選擇,致使公司管理和業務開展受到極大的影響。
基于上述的經驗,在公司法人代表畢業并將公司帶走之后,由創業指導教師重新組織學生籌建新公司———海口易格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由指導教師作為投資人,由1名1年級專業學生作為法人代表,這樣就解決了股東變更的問題,也延長了法人代表變更的周期。
(二)辦公環境設計
1.早期誤區
在公司籌建初期,由創業指導教師在創業項目申請中對辦公環境條件進行的初步設計,大、小各1間辦公室,小辦公室用于總經理和財務管理人員使用,大辦公室用于其他各部門使用。
2.后期經驗
辦公室審批下來以及各種辦公條件一應俱全后,經過2個月的公司運營,發現因為辦公區的隔離給公司內部溝通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團隊建設影響也很大。根據上述情況的發生,創業指導教師向創新創業學院重新申請了一間120!的公共辦公區,全體公司人員共同辦公,解決了早期出現的問題。
(三)管理團隊設計
1.早期誤區
一方面,早期管理團隊高層由3名投資人擔任,從心理上3名投資人在管理上有著一定的優越感,進而漸漸地在公司員工中出現了持有不同觀點的非正式組織,在公司運營過程中,增添了不必要的溝通內耗。
另一方面,項目總監及各個項目組由技術指導團隊的專業教師承擔,帶領專業學生開展不同模塊的業務設計。這種管理團隊設計的結果就是學生對老師等、靠、要,老師時間和精力投入大,進而老師投入成本高,積極性下降,學生積極性也不高。
2.后期經驗
基于以上因素,公司對管理團隊進行重新設計。一方面,因為沒有學生投資,所以全體學生在管理心態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個別的優越感,非正式組織的影響就會減少。
另一方面,項目總監由學生擔任,各業務模塊項目組組長也由學生擔任。這種管理團隊的設計,學生管理主導意識增強,主觀能動性極大提高,理論上的缺陷和理論轉化成實踐的能力不足都能及時暴露出來,此時技術指導團隊再對學生的設計進行指導,既可以有效、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同時也可以減輕技術指導團隊人員的工作量,使技術指導團隊的企業高管和專業教師集中精力對學生設計方案進行指導。
(四)梯隊人才3級培養模式設計(見圖3)
1級人才培養,由技術指導團隊對部分參與技術設計的高年級學生進行方案指導,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
2級人才培養,由技術指導團隊和部分參與技術設計的高年級學生共同指導低年級學生學習業務方案設計;
3級人才培養,由技術指導團隊和成熟的部分參與技術設計的高、低年級學生在課堂教學訓練中共同指導其他專業學生開展專業技術設計訓練。
(五)業務開展流程設計(見圖4)
第一步,在技術指導團隊指導下,以市場部為主導,主動與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宣傳聯絡,開拓并承接業務;
第二步,在技術指導團隊指導下,設計調研計劃開展前期調研,并根據前期調研結果,按照客戶要求進行方案設計;
第三步,設計人員將設計好的方案交給技術指導團隊進行內部調整,不僅完善方案,同時提出設計人員在理論和能力方面的改進建議;
第四步,項目部人員與市場部人員共同將設計方案提交客戶審核,再根據客戶提出的修訂意見,進一步完善;
第五步,由市場部和項目部共同將最終方案提交,并向客戶做詳細說明與匯報。
五、結語
本文研究的實證對象———海口易格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已經在三年的經營中對海口經濟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辦學系統產生了很好的影響力。在未來的公司經營過程中,還將遇到更多的、不可預知的困難,需要繼續先試先行,積累經驗,為更多的在校大學生專業創業項目提供示范先例,進一步深化創業多元效應。
參考文獻
[1]張兵.高校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優化路徑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10):47~50.
[2]薛浩,陳桂香.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03):47~51.
[3]劉華,王楠,張巖.大學生自主創業扶持政策運行機制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2):3~5.
[4]黃兆信,張中秋,趙國靖.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特色及啟示[J].2016(02):39~44.
[5]周霖,朱賀玲.試析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主要問題[J].現代教育科學,2010(05).
[6]黃兆信.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之維[J].教育研究. 2015(02):101~104.
作者簡介:宋軍(1972—),男,遼寧鐵嶺人,海口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海南島嶼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區域經濟;肖倚帆,女,海口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