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太原市萌芽環保協會(下文稱:太原市環保民間NGO組織)積極尋求生態文明和經濟建設和諧共贏的特殊土壤,對生態環境的渴求是一般城市無法理解和企及的。它主要致力于生態環境認知、環境公眾參與、環保志愿服務等三大領域,是山西省太原市在青少年環保教育領域規模最大,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環保社團。本文就太原環保民間NGO萌芽環保協會組織模式,并闡述其組織對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社會貢獻和發揮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關鍵詞】環保民間NGO組織;倡導效應;主體間合作;企業的合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綠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模式和價值觀體系。太原市萌芽環保協會秉承時代的重任應運而生。響應國家政策參與環保事業、致力于“環保從娃娃抓起”教育理念、滿足日益多元化的社會需求是協會組織發展的永恒動力。如何做好生態環境教育;如何引導公眾把作為參與者、監督者、行動者的各種角色履行到位;如何為公眾搭建更廣闊的環保公益平臺,如何充分發揮環保社會組織自身優勢,更是協會勇于探索創新、持之以恒的發展方向。
一、環保民間NGO組織的經濟學作用
NGO組織具有自愿供給物資,以思想覺悟意識自覺發起的民間組織,其組織不追求盈利,協助社會公共事業的良性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其公益效益不僅僅是社會效益層面的影響力,更多的是其組織在資源籌集使用與組織決策帶來的經濟效益,如環保民間NGO組織涉及的人群廣泛,影響力大,在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活動中積極引導、宣傳,聯合政府、企業、學校、社區、家庭共同參與,增強企業和公眾環保意識并將環保付諸于行動,減輕因工業污染、生活污染政府投入資金治理的壓力,環保事業的發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基業,在經濟學層面上更是具有廣泛意義。
二、太原市環保民間NGO組織在經濟學中的作用分析
太原市環保民間NGO組織在經濟學領域里對資源籌集、組織決策以及倡導效應和資源配置聯盟合作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資源籌集作用
按照NGO收入來源可分為捐贈和商業兩大類,都具有自情自愿的特點。太原市協會經費來源在自愿基礎上有償加入會員的會費和利息,發揮社會慈善功能和社會捐助,政府財政撥款、事業收入,和企業單位聯合做好市場化營銷與商業化互惠合作,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
(二)組織決策作用
協會通過打造環保小衛士群體、拉動家庭參與環保公益、依托本地環保和教育系統開展自然教育活動、開展綠動未來大學生環境教育師資力量培訓以及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等,向不同年齡和身份的人群傳播包括保護森林、保護動物、節能減排、控制吸煙、保護江河湖泊、保護濕地、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等內容廣泛的環保知識和環保理念,極大地喚起了公眾的環境意識。為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大中小學校、社區團體、家庭以及個人提供各種環保資料,促進環境教育資源的共享。
(三)NGO組織倡導效應
太原市環保民間NGO組織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倡導和影響,改變了企業和政府的經濟活動,倒逼企業履行環境責任,逐步形成人人監督、全民監督的社會氛圍,也在一定程度大大節約了政府部門的環保監督運行成本。以太原城市“綠色生活地圖”繪制、“自然筆記大賽”、自然教育、環保主題春晚和“青少年環境知識科普課堂”為主導的活動帶動太原市環保事業的良性發展。
在太原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即將展開的契機之下,依托社區家庭、高校青年志愿者對身邊環境的周邊污染源進行走訪普查,收集相關數據,最終以地圖的形式將有關生態環境、社會人文、可持續生活的地點和場所以圖標標識出來,繪制出太原市“綠色生活地圖”,給人們展現太原生態發展、自然變化的生態足跡。
由太原市環境保護局、太原市教育局、太原市科學技術協會、共青團太原市委指導;聯合太原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太原市教育局德育處共同主辦的“自然筆記大賽”推動了青少年觀察身邊的自然的熱潮,從家庭、學校教育抓起,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征集作品,進行評選,選出冠軍、亞軍、季軍以及單項獎,在年度環保主題春晚上進行頒獎。
依托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開發了自然體驗、自然創作、科學認知、素質拓展等方面的系列的課程,致力于讓親近自然、愛護環境成為公眾的一種生活方式。
環保主題春晚廣泛傳播和弘揚生活方式綠色化理念,提升人們的認識和理解,并自覺轉化為實際行動,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為目標,以綠色創建活動為載體,倡導每一個家庭和公民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群眾基礎。
“青少年環境知識科普課堂———生命之水”項目是由太原市教育局、太原市環保局主辦;青環志愿者服務中心提供支持;太原萌芽環保協會承辦的水環保公益項目,項目旨在向小學生宣傳水科普知識,傳播節水愛水理念,提高小學生對水重要性的認識與理解,逐步樹立節水愛水的環保意識,將環保理念扎根于小學生心中,激發小學生爭做環保的踐行者和宣傳者的熱情。同時通過環保知識進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帶動家庭,讓家庭帶動社會,形成全社會都來“關注環?!薄瓣P心環?!钡牧己梅諊?。
(四)資源配置聯盟合作途徑
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NGO組織尋求NGO之間的聯盟、與企業、政府的合作籌集經濟資源,以求得生態環境保護的可持續性和徹底性。
1.NGO之間的聯盟策略
太原市環保民間NGO組織發揮自身優勢來調動全體社會成員踴躍參與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中來,打破地域的限制,在平臺上進行信息互動和資源共享。協會發揮其專業優勢,用形式多樣的宣傳手段在NGO之間聯盟的平臺上向市民傳授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和技巧,傳播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引導綠色消費,提升市民保護生態環保的自覺性和行動力,構建一個中觀支持平臺,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
2.NGO與企業的合作機制
NGO與企業的合作是NGO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更為直接的有效途徑。太原市環保民間NGO組織與山西華豹涂料有限公司、蒙牛、中國銀行、華潤、茂業、國美、青年宮、國盛、知豆等企業合作,成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自然之友、青環志愿者服務中心,在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領域的理論研究演講與宣傳,推動成果應用與示范,定期對企業職工進行相關職業技能培訓,推行綠色生產,構建一個微觀支持平臺,推動建設綠色生態企業文化。
協會借助企業工會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在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領域的理論研究演講與宣傳,推動成果應用與示范,定期對企業職工進行相關職業技能培訓,推行綠色生產,將生產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也可間接影響企業領導層,進而促使其科學決策,出臺相關規章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減少企業廢物排放,積極建設綠色企業文化。
3.NGO組織與政府的合作方式
太原市環保民間NGO組織與政府合作,為政府提供決策服務,向政府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和意見,協會積極開展與政府的有效合作,利用協會的優勢更好地開始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有效提升協作型政府的生態管理效率,從而為社會成員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一個強有力的宏觀支持平臺,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
與社區合作,向家庭和市民傳授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和技巧,傳播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引導綠色消費,構建一個中觀支持平臺,推動生態社區的建設。并積極開展同海內外生態環境保護機構和組織的交流與合作。
三、太原市環保民間NGO組織取得的效益分析
2017年,太原市財政全年投入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經費90余萬元,活動以改善省城大氣環境質量為重點,以擴大公眾參與范圍為目標,以重大環保節日為節點,以環保民間NGO組織為依托,廣泛利用社會資源,一是先后組織開展了“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9·22”無車日、“12·4”國家憲法日等大型環保主題活動;二是與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強強聯合、以環保NGO組織為依托,優勢互補,先后組織舉辦了“環保公益晚會”、“跟著垃圾去旅行”百位市民看環?;顒?、“并州環保行”記者采訪活動、百場環保電影進社區、保護環境隨手拍、“保護母親河,關注水源地”太原青少年在行動等環保實踐活動;三是以綠色創建為載體,扎實推進太原生態文明建設,建成了50個綠色文明家庭、兩座省級環境教育基地,評選出30名“魅力環保小衛士”和100位“太原環保好市民”;四是以中央環保督察、環保部強化督察、山西省環保督查、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輻射事故應急演習等為重點,進一步加大環境信息公開力度,除召開新聞發布會外,并開通了“太原環保發布”微信公眾平臺和“太原環保官微”新浪微博,全年共在“兩微”發布環境信息245條。環保民間NGO組織協助策劃開展線上活動精彩紛呈,已擁有線上粉絲量33000人。2017年全年宣傳活動公眾參與人數達50余萬人。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公眾對環境質量的關注度顯著提高,環境維權意識明顯增強。
四、結語
太原市環保民間NGO組織共建的聯合平臺、加強與企業、政府的合作機制,聯合太原市環境保護局、教育局共同主辦組織的“環保小衛士”、“百位市民看環?!薄碍h保課堂進學校、進企業”等策略,各項重點任務和工作措施均取得明顯成效,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態勢良好,在直接的經濟效益與潛在的環保治理績效上都是有積極貢獻的。如2017年10月1日-12月31日,市區PM2.5濃度同比下降33.1%,重污染天氣減少18天,同比下降75%,有效扭轉了太原市6月份以來空氣質量指數和主要污染物濃度不降反升被動局面。
太原市萌芽環保協會從鮮為人知到逐漸被千家萬戶熟知,都是因為有這樣一群踐行綠色環保的志愿者隊伍,是他們的付出和努力,讓更多的人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太原發光發熱。
參考文獻
[1]陳玲,孫楊鋮,盧剛.我國環保民間組織的發展特點研究[J].污染防治技術,2014(01):65~69.
[2]賴昭瑞.非營利組織參與應對環保的經濟學分析[J].理論經濟研究,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