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輝 谷燕
[摘要] 目的 分析理化檢驗質量控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對2013年3月—2017年9月間74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控制工作進行回顧性分析,以2013年3月—2015年4月間,實施質量控制管理前的37例為對照組,以2015年5月—2017年9月間,實施質量控制管理后的37例為研究組,比較兩組的理化檢驗質量控制效果差異。結果 研究組的有效控制時間、報告發出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民眾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檢驗偏差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實施理化檢驗質量控制管理,可顯著提升相關工作效率,提升檢驗偏差率,達到更好的控制效果,提升民眾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理化檢驗;質量控制管理;檢驗偏差率;民眾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c)-0145-02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中,理化檢驗是輔助確定事件發生原因的重要組成,而理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以及檢驗工作的效率,直接影響著事件處理效果,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對理化檢驗進行質量控制[1]。該研究就理化檢驗質量控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以74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研究對象,以實施質量控制管理的時間節點為分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7例。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管理。專業的理化檢驗工作人員對事件發生相關事項進行了解、分析并初步確定可以檢驗的標本;根據需要,準備和檢驗相應的儀器設備以及藥物試劑等,確認無誤后,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檢驗,注意具體步驟、相關檢驗條件以及相關藥品試劑使用劑量等的控制;得出檢測數據結果后,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對檢測結果進行判斷,如確認結果有誤或者結果可疑,則應立即采取予以查驗和糾正。
研究組:采取質量控制管理。(1)強化制度管理:對相關科室的人員數量、具體職責、實驗室檢驗工作規范、標本送檢與核驗、安全管理、理化檢驗實踐操作、檢驗質量管理標準以及科室安全管理等,均予以規范和明確,制定具體、細致的考核制度,確保賞罰分明[2]。(2)制定應急預案: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對已經發生的相關事件進行分析研究,對以往事件中,理化檢驗工作過程及結果進行分析,再結合地區實際經濟社會狀況,對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進行預測或設想,并據此制定應急預案,充分考慮環境、人員、事件發生時間、檢測設備、受檢樣品等因素,分析導致事件的可能原因及誘發因素,制定對應預案;另外,應注意考慮上述因素的不確定性,制定針對不同特殊情況的預案。(3)具體措施:①人員管理:明確相關人員職責,進行定期培訓,確保檢驗人員的理論和實踐操作水平,以免由于操作失誤等影響檢驗效率與結果;提升檢驗人員的信息和數據處理能力,保證準確性和效率,強化檢驗結果查驗工作;②實驗室質量管理:定期對理化檢驗使用設備進行查驗和維護,保證處于正常狀態,保證精準度;調節實驗室的溫度、濕度,控制實驗室環境內的微生物等含量,以免污染標本;對所需試劑以及對照樣品等進行科學處理、定期核查,做好所需器皿、工具等的準備工作[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有效控制時間(指接到突發事件報告到事件得以有效控制的時間)、報告發出時間(指樣品從采集、檢測到發出報告所需時間);比較兩組檢驗偏差率;進行民眾滿意度調查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方法
以SPSS 21.0統計學軟件行數據處理,檢驗偏差率以(%)表示,進行χ2檢驗,有效控制時間和報告發出時間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有效控制時間和報告發出時間對比結果
研究組理化檢驗工作效率更高,顯著縮短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效控制時間和報告發出時間,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檢驗偏差率對比結果
研究組未發生檢驗偏差,偏差率為0.00%,對照組有4例發生檢驗偏差,偏差率為10.81%,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29,P=0.040<0.05)。
2.3 兩組民眾滿意度對比結果
民眾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滿意度評分達到(97.13±1.07)分,遠高于對照組的(85.12±2.37)分,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8.094,P=0.001<0.05)。
3 討論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播廣泛,波及范圍廣,對社會公眾造成嚴重且復雜的危害,威脅民眾健康與安全,對社會和諧也產生嚴重影響。因而,為降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及時采取強有力的科學控制與管理,對于控制災害蔓延,降低災害造成的影響,均具有突出的實踐價值。工作中,通過理化檢驗輔助快速確定事件發生原因,是關鍵環節,而加強理化檢驗質量控制,是提升理化檢驗質量的有效措施[4]。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涉及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嚴重飲用水污染等事件,對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以及自身安全利益均有嚴重影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成因多種多樣,不同的事件還存在明顯的時空差異,因此,在事件起因的確定上,具有很大難度;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般涉及范圍廣,會造成嚴重的復雜的危害,因此,在進行事件處理時,應該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采取綜合治理方案。
鑒于上述原因,為降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和影響,在事件處理中,應該盡快確定事件成因,為事件處理爭取更多時間,指明方向。在確定事件原因的工作中,理化檢驗是重要的措施和手段,能夠通過對相關標本的檢驗,得出相關數據,通過處理和分析數據,確定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5]。
提升理化檢驗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以高效處置的關鍵,需要加強質量控制[6]。
該研究中,對照組有4例檢驗結果出現偏差,經核查系使用過期試劑、未按照檢測標準進行樣品前處理所致;而研究組未發生檢測結果偏差,說明采取理化檢驗質量控制管理,從全面規范相關制度到制定科學預案,對“人、機、料、法、環”等5個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提出具體的實施措施,可全面提升理化檢驗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制度規范是理化檢驗工作開展的基礎,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系統的工作指導,對自身職責及工作任務有更明晰了解,增強責任感;制定預案則是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科學參考,可顯著提升事件發生后具體工作安排的效率,節省更多時間;而加強人員管理與培訓,注重實驗室質量管理,使檢驗人員的技術操作更符合規范,技能也更加熟練,檢驗效率和質量得以提升,而良好的檢測環境控制,也盡可能地消除了對檢驗結果造成偏差的影響因素,保證了理化檢驗操作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該研究結果顯示,實施理化檢驗質量控制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理化檢驗工作效率顯著提升,檢驗和數據處理速度更快,報告發出時間顯著縮短,為事件處理爭取了寶貴時間,增強了控制效果,有效控制時間顯著縮短;檢驗的準確性顯著提升,實現了零偏差;民眾滿意度也較之對照組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實施理化檢驗質量控制,能有效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效率和質量,具有很高的實踐應用價值,更利于公共安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曉蕾.理化檢驗質量控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意義[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9):192.
[2] 覃雙橋.理化檢驗質量控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意義[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7):95-97.
[3] 胡才智.淺談理化檢驗質量控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5):153-154.
[4] 張軍龍,劉濤.理化檢驗質量控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顯著作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17):2720-2722.
[5] 王云麗.突發食物中毒事件理化檢驗質量控制的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7):3429.
[6] 塔什古麗·斯得克.關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檢驗的質量控制的有效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5):9-10.
(收稿日期: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