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
【摘要】隨著信息化與全球化社會環境的發展,地區與地區之間彼此的聯系愈發緊密,人們對外在商品的關注也有了自己的需求。應運而生的跨境電商在全球各國之間也不斷發展,不僅有利于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穩定增長,還對我國對外貿易商品類型進行升級,并逐漸讓世界各國進一步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與國力。本文針對近期跨境電商發展現狀的環境進行探究,分析目前發展模式,提出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對策。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B2B;C2C;新貿易模式
一、發展的模式
目前出口跨境電商模式主要包括B2B和B2C兩類。其中B2B出口模式的賣家主要是境內的生產商、貿易商,買家主要是境外的貿易商、批發零售商、生產商、網店主等。B2C模式則是通過第三方平臺和自建網站直接接觸國外終端消費者進行售賣。由于B2B模式具有客源穩定、買賣雙方合作時間長的優勢,行業已經進入成熟階段,行業集中度較高———2016年行業龍頭阿里巴巴國際站GMV占市場總交易額比例已經超過30%,營業收入約為行業第二———是環球資源的5倍,B2B行業龍頭地位已經鞏固。
出口B2C跨境電商行業參與者可以分為平臺型電商和自營型電商兩種。從競爭格局來看,平臺型電商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亞馬遜、eBay、速賣通等國際巨頭占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亞馬遜平臺業務收入已是千億人民幣級別,eBay、速賣通2016年收入規模分別達621億、55億人民幣。自營型電商的行業集中度較分散,又可以分為自建平臺型和第三方平臺型兩類,其中,跨境通旗下的環球易購作為出口B2C自營型電商龍頭,通過自建平臺進行跨境出口銷售,2016年收入規模達65億。
二、存在的問題
(1)通關效率低。電子商務的供應商與客戶是直接見面的,這種變化會引發整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鏈或者環節上的變化。所以單個客戶商與單個客戶之間批量就很小,相對應的頻率也發生變化,由過去的低頻變成高頻。這樣的頻率變換降低了通關效率,對海關的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2)物流與電子支付問題。物流通常包括倉儲、分揀、包裝和配送服務,它作為連通買家和賣家的一根紐帶,在電子商務交易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在我國,剛剛起步跨境物流卻存在很多的困難與問題。首先,跨境物流成本偏高。其次,跨境物流尚未跟上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步伐,存在滯后性,嚴重制約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發展。(3)跨境電子支付涉及到交易雙方資金轉賬安全,是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核心環節。目前,電子支付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一方面,在信息傳輸過程中,因系統故障或信息故障而造成支付信息丟失,另一方面,存在一些外部人員非法利用計算機技術盜取支付信息,對交易的一方造成損失,將相應的制度不斷完善。同時,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會對勞動密集型的出口企業成本產生較大的影響。(4)退稅問題。出口退稅是指對出口貨物退還其在國內生產和流通環節實際繳納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和特別消費稅。出口貨物退稅制度,是一個國家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通過退還出口貨物的國內已納稅款,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競爭。目前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大部分賣家無法享受到退稅政策。
三、策略建議
(一)提高通關效率
蓬勃發展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對海關監管體系提出更高要求,按照世界海關組織公布的《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中要求海關應做好實際貨物的監管與查驗。另外,以信息化為手段解決制約出口小額B2B、B2C業務發展中難以快速通關、規范結匯及退稅等瓶頸問題,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
(二)解決退稅問題
出口方面,為解決中小微企業不能結匯、退稅問題,可以采用“清單核放、定期申報”模式,通過電子訂單、電子支付憑證、電子運單與報關清單的自動對比,實現分類通關、快速驗放,并定期匯總清單數據,形成一般貿易報關單,通過與國稅、外匯部門的電子數據聯網,為企業辦理退稅、結匯,扶持中小微電商企業的發展。進口方面,一是建立陽光跨境直購渠道,打造一批明碼標注商品價格、稅款及運費的電子商務平臺,為國內購買者提供放心、保質的網購環境,做到稅費應收盡收,監管快捷便利。二是充分發揮海關保稅區域監管優勢,允許電商企業將涉及國計民生、國內消費者歡迎的消費品事先批量進入報稅區域存放,境內消費者網上購買后再逐批分撥配送,節省國際郵件運輸成本,加快購物交付時間。另外,還可以實施適應電子商務出口的稅收政策,用以解決電子商務出口企業無法辦理出口退稅問題。
(三)完善我國跨境電子支付監管與外匯管理體系
對于電子支付面臨風險這一問題,從制度上講,應加強電子支付服務交易的立法,可以借鑒美國關于電子支付中參與各方權利義務及責任分擔的內容,同時結合我國電子支付服務實踐,制定相應法律,以規范電子支付服務中參與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特別是風險分擔規則的制定。
(四)建立新型跨境第三方物流企業模式
現有的跨境物流主要有國際小包和快遞、海外倉儲、聚集后規模運輸這三種方式。對于規模較小的但又占跨境電商主體的中小企業來說,國際小包和快遞幾乎是唯一的選擇。而目前,大部分跨境物流都被國外企業壟斷,他們收費往往較高。因此,未來跨境物流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加強資源整合能力,建立新型跨境第三方物流企業,提高處理倉儲、庫存、訂單、物流配送的效率,提升服務質量,更好地服務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
參考文獻
[1]金虹,林曉偉.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與策略建議[J].宏觀經濟研究,2015(09):40~49.
[2]冀芳,張夏恒.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創新與發展趨勢[J].中國流通經濟,2015,29(06):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