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興媒體發展迅猛,在帶來信息“大爆炸”的同時,也使網絡輿情管理工作面臨前所有未有的考驗和挑戰。本文試在分析網絡輿情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瓶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加大正面宣傳、加強輿情監控等建議,以期能為強化新時期的網絡輿情工作提供可參考的建議。
【關鍵詞】網絡輿情;瓶頸問題;參考建議
一、引言
作為國際上公認的“第四媒體”,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發展迅猛,速度驚人。正是這些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生活、生產方式發生了改變,網民數量不斷增多,人們表達意見的方式逐步多元化,魚龍混雜的信息紛至沓來,網絡輿情也如雨后春筍般遍地發芽,普遍存在。根據近年來的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新時期的網絡輿情數量總體基本呈上升趨勢,輿情處理的任務日益艱巨。
二、做好網絡輿情管理工作勢在必行
網絡輿情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平臺,民眾對社會上某個流行的問題提出看法。它以新聞評論、新聞跟貼、BBS論壇、自媒體博客等形式,在發布、發酵、傳播及處理等過程中,對社會治理產生一定的影響。
從積極面來說,網絡政治表達有利于促進公民意識的覺醒和公民社會的發展。依托網絡平臺上,公民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和觀點,可提升社會事務對公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更多民眾關注和監督社會事務,又轉而演化為推動政府改革,促進政治公開的力量。
從消極面來說,網絡政治表達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影響。尤其在群體性事件和公共危機事件中,會給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傷害。同時,網絡輿情所具備的群體性、分眾化等特征,也加大了政府對社會管理的難度。
三、網絡輿情工作的現狀
通過對網絡輿情的內容進行分析之后,可歸納總結出新時期的網絡輿情工作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網絡輿情內容的虛假性。有一些網絡輿情內容與事實相悖,或存有一定的夸大、虛假的成分,甚至是與事實相距很遠的謠言。這除了網絡法律規則的缺失空白,還與網絡主體的自律性有很大的關系。網絡企業、個體網民的道德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兩者之間信息的不對稱等因素,使得通過自律能夠履行的誠信承諾岌岌可危。
第二,網絡輿情監測的滯后性。多年來,網絡輿情處置工作通常是按照“區新聞辦派單—鎮宣傳部門接單—鎮宣傳部門派發相關部門或單位—相關單位或部門回應并反饋給鎮宣傳部門—鎮宣傳部門回復區新聞辦”模式運行。這雖能保證區級以上部門對相關輿情的把控,但基層單位對輿情的預警、監測能力卻是相當薄弱的,基層單位只能隨區級部門而動,難免造成預警工作上的滯后性。
第三,網絡輿情處置的復雜性。網絡輿情處置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需要多部門、多單位上下聯動,通力協作。但面對一些涉及部門較多,屬于職能交叉的輿情問題的時候,不少部門往往處理被動,或是“踢皮球”,或是臨到事前鴨子上架,也難免會耽擱回應輿情的最佳時機,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網絡輿情處置工作的難度。
四、做好網絡輿情工作的建議
針對目前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和瓶頸,要做好網絡輿情管理工作,需要從以下三點著力。
第一,加大正面宣傳。網絡輿情管理不僅僅是守陣地,管得住,還應主動出擊,積極搶占。利用深度報道、微博互動、個別訪談等形式,不斷加強對新政策、新項目、新活動的宣傳策劃,推出一批高質量、有影響力的網宣精品,積極展示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成果,傳播改革發展中的正能量,切實提高網上正面宣傳的質量和水平。
第二,加強輿情監測。一是在日常工作中,常態、系統地捕捉、分析、研究網絡輿情,建立輿情信息數據庫,為輿情監測管理工作提供依據。二是在網絡輿情爆發時,重點搜集此類輿情信息,并通過定性與定量分析,形成對輿情發展趨勢的判斷報告。三是完善輿情監測工作機制,增強技術力量,及時搜索發現并跟蹤輿情發展趨勢,并通過正面疏導、正面宣傳,從源頭上化解網絡負面輿情。
第三,實行問責追究。建立健全輿情工作問責機制,一旦在處置輿情過程中,出現“互相踢皮球”“九龍治水水不治”等現象或行為,必須嚴格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部門和負責人的責任,堅決遵循“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工作原則,引導網絡輿情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健康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鄧凌月, 杜艮芝.新媒體時代強化網絡輿情引導研究[J].理論學刊 , 2012 (8) :77~80.
[2]張飛燕.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管理面臨的挑戰[J].民族論壇, 2014 (8) :110~112.
[3]彭延生.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網絡輿情管理能力[J].秘書之友, 2012 (10) :19~21.
作者簡介:夏葉(1987—),女,上海人,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