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PPP模式被廣泛運用到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領域,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相關項目實踐中,由此引發(fā)了社會資本在會計核算上的一系列問題。PPP項目的會計核算與政府、社會資本權益密切相關,本文認為應合理選用PPP項目的會計核算原則,保障各方合法權益。
【關鍵詞】PPP項目;會計核算;IFRIC 12
自2014年以來,國家在基礎設施領域大力推廣PPP模式。PPP模式在緩解政府公共財政壓力、提高公共產(chǎn)品及服務的供給能力、發(fā)揮社會資本優(yōu)勢等方面有著顯著作用。近年來,PPP模式被廣泛運用到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領域,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相關項目實踐中,由此引發(fā)了社會資本在會計核算上的一系列問題。PPP項目的會計核算與政府、社會資本權益密切相關,應盡快合理選用PPP項目的會計核算原則,保障各方合法權益。
一、PPP簡介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廣義的PPP是指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為提供公共產(chǎn)品或服務而建立的各種合作關系;狹義的PPP是指一系列項目融資模式的總稱,包含BOT(建設—運營—移交)、TOT(轉讓—運營—移交)等多種模式。目前我國主推的PPP項目運作模式有BOT(建設—運營—移交)、BOO(建設—擁有—運營)、TOT(轉讓—運營—移交)、ROT(改建—運營—移交)、O&M(委托運營)、MC(管理合同)等幾種。
二、PPP項目會計核算的相關原則
(一)國際相關會計準則
目前關于PPP項目會計核算,主要的國際會計準則有:IFRIC 12與IPSAS 32。由于二者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許多國家將IFRIC 12與IPSAS 32作為PPP項目會計核算的規(guī)范原則。
IFRIC 12由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解釋委員會(IFRIC)于2006年11月發(fā)布。IFRIC 12采用“控制”原則確定協(xié)議資產(chǎn)的會計確認問題,明確規(guī)定了特許經(jīng)營協(xié)議運營方的會計處理。IFRIC 12的適用范圍需滿足:第一,授予人控制基礎設施的使用。其二,授予人在協(xié)議有效期結束時通過所有權、受益權或其他方式控制基礎設施的任何重大剩余利益。
IPSAS 32(《服務特許協(xié)議:授予方—第32號》)由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委員會(IPSASB)于2011年發(fā)布。IPSAS 32規(guī)定授予方將自身升級改造的資產(chǎn)或經(jīng)營方提供的資產(chǎn)確認為服務特許權資產(chǎn)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第一,在服務內容確定、服務對象選擇以及服務價格調整方面,授予人能夠對運營方實施控制或監(jiān)管。第二,授予人在服務特許協(xié)議結束時可以通過所有權、受益權或其他方式對項目設施的重大剩余權益加以控制。IPSAS 32使用與IFRIC 12一致的“控制法”確認特許經(jīng)營協(xié)議中授予人的會計處理問題,并形成了“鏡像互補”關系,分別對授予人、運營方會計處理問題予以界定。
(二)國內相關會計準則
關于PPP項目的會計處理,我國尚未制定相關的統(tǒng)一規(guī)范,致使實踐中PPP項目的會計核算仍存在諸多問題。目前財政部僅在《企業(yè)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中對BOT模式的會計核算問題進行回復和說明。對比國際準則可以發(fā)現(xiàn),《企業(yè)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中有關BOT業(yè)務的解釋內容實質上改編自IFRIC 12與IPSAS 32。對項目公司收入的取得與確認,準則解釋列舉了以下三種情形:第一,收取確定金額或者補償差價時確認為金融資產(chǎn)。第二,收取不確定金額費用時確認為無形資產(chǎn)。第三,收取的對價部分源自金融資產(chǎn),部分源自無形資產(chǎn)時確認為混合資產(chǎn)。
三、對我國PPP項目會計核算的啟示
通過分析對比國內外關于PPP項目會計核算的相關原則,可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以“控制”為基礎核算PPP項目資產(chǎn)符合“如實反映”對完整性、中立性和無重大錯誤的要求。我國在制定PPP項目會計處理規(guī)范時,應避免“風險報酬法”帶來的弊端,采用“控制法”以如實反映PPP項目資產(chǎn)。
(2)統(tǒng)籌制定PPP項目相關會計處理規(guī)范。其中包括:第一,統(tǒng)籌制定授予方和運營方的會計處理規(guī)范,對政府項目主體和運營方項目主體的權利、義務分別規(guī)范,以確保資產(chǎn)確認的完整性;第二,結合PPP付費模式制定相應的會計處理規(guī)范,應借鑒IPSAS 32將政府付費模式、使用者付費模式以及可行性缺口補助模式分別予以規(guī)定,使多種付費模式的會計處理都有規(guī)則可尋。
(3)強化授予人和運營方的信息披露以滿足利益相關方的決策和監(jiān)管需要。應借鑒IFRIC 12和IPSAS 32對信息披露的要求,從相關風險、或有事項、績效披露等方面對特許經(jīng)營協(xié)議安排和可能影響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金額、時間、確定性安排的重要條款予以披露。
參考文獻
[1]吉富星.國內外PPP項目核算原則及我國的核算思路[J].財務與會計,2018(06):82~84.
[2]張秀霞.PPP項目會計核算的國際借鑒[J].財會通訊,2017(10):122~124.
[3]黃立,王治.PPP融資模式會計核算問題探析[J].財會通訊,2016(13):64~67.
作者簡介:韓玉麗(1994.10—),女,漢族,山東聊城人,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