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軍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力的使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人類對于電能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就要求電力企業更加重視電能生產,高效提升企業生產水平。如何提升電能使用效率,做到優質、高效的提供電力能源成為目前各供電公司共同關注的方向。本文結合反竊電分析預警及處理大數據分析模型,對需求側管理系統的功能模塊進行技術上的升級與更新,提升中低壓線損管控措施的水平,從而達到更加高效、科學的管控中低壓線損的目的。
【關鍵詞】降損;需求側系統;節能;反竊電;經濟效益
一、引言
在我國,節能減排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節約資源已經成為我國的基本方針政策。對于電力企業來說,節能降損是公司節約資源的重要體現。現在,電力行業在電力體制改革的推動下己變得市場化,在各電力企業搶增量、保存量的現狀下,各電力企業將從各環節考慮合理降低成本,獲得最高利益,提高公司的效益。另外,對于社會、經濟和人民的生活對供電的需求日益增長的情況下,尤其夏季、冬季高峰用電期間,缺電、限電情況日益嚴重,對于供電企業來說,在合理限電的情況下,有效降低線損率也成為電力公司緩解電能壓力的一種辦法。線損率的水平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密切聯系。
二、線損的組成
(一)技術損耗
對于電力網的傳輸、分配過程中,有一部分電能損失是與電網的設備參數情況、所帶負荷情況有關,該損耗屬于設備運行的正常損耗,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損耗,該部分損耗通過典型日線損理論計算可獲得,叫做技術損耗,也叫理論損耗。根據目前的實際工作情況,供電企業在農網大修技改、城網改造等項目中已逐步對中低壓電網進行了一系列的合理優化。
(二)管理損耗
在電力營銷管理工作中,互感器、電能表作為電能計量、統計的唯一裝置,對其自身的計量準確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計量裝置的誤差未在允許的范圍之內,或者現場互感器變比與實際檔案不符情況,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經濟損失。與此同時,在目前實行的需求側系統智能抄表環節中,由于抄核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問題,未能及時現場核對異常表碼,出現現場表碼異常或表計損壞導致表計電量為0,互感器接線異常導致電量少計等情況,或者抄催人員遠?集抄異常而未到現場抄表按上月或同期電量進行估數,抄催人員未定期進行周期核抄,客戶違約用電及竊電,企業自用電的等情況引起的損耗。以上各種損失,全部都是由于工作執行不到位引起的損耗,該損耗叫做管理損耗。管理損耗在線路、臺區損耗中占有較大比例,因此降低管理損耗也是工作人員需要關注的一方面。
三、需求側系統線損分析管理
(一)系統功能
第一,現場數據召測。現場數據召測是需求側系統的最主要的功能。現場召測的數據為系統其他所有功能提供數據來源。系統數據召測工作原理是根據業務需求下發召測任務,進行現場線路、高壓專變及公用臺區電能相關信息的召測,并對現場數據進行上傳。數據召測分為召測任務編制、召測任務執行、召測情況檢!及數據內容發布等。主要召測方式有定時召測、隨機召測系、主動上報。第二,實時數據分祈。召測的實時數據作為工作基礎數據進行專業業務分析、指導,成為需求側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需求側系統結合功能需求,通過主站編制任務或公式,按照時間節點、用電類別、電壓等級、供電范圍等分類,對現場召測的數據(包括現場電量、電能質量)自動篩選,分析其表碼、電能質量數據,實現實時線損管理、客戶端電壓質量等功能。
(二)系統應用
第一,抄表系統管理。需求側系統會根據營銷SG186系統下發的抄表任務,對需求側系統數據庫內的零點電量數據進行召測,并傳輸到SG186系統中,從而得到電費數值。第二,費控系統管理。費控系統是需求側系統重要的功能之一,該功能的實現對遠程費控管理、高壓預購電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第三,有序用電管理。在以往的有序用電管理過程中,用電檢查人員需現場檢!高壓客戶用電情況,根據有序用電順序對客戶實施停電。自需求側系統建立以后,用電檢查人員可通過系統在線獲取線路及所帶客戶用電信息,系統進行對比分析,調整有序用電方案或根據設定功率進行負荷控制。該系統也支持群組管理,有針對性地進行批量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第四,線損及變損分析管理。需求側系統利用終端信息采集功能實現了線路、臺區信息的同步召測、實時線損分析功能。通過在系統中建立線路、臺區線損模型,從營銷SG186系統中獲取線路—臺區—用戶對應關系,結合管轄部門、時間、線損率范圍等選項進行線損統計,根據需求形成報表。
四、結語
系統能夠根據工作需要指令,對不同的線損管理模塊建立各自線損統計任務,并根據設備間的線損管理層級進行設定。線損管理模塊根據系統召測的線路、臺區關口電量,結合高低壓客戶用電量數據進行計算,得出線路、臺區線損率。結合分析結果是否在設定的指標允許閾值內判斷該損耗模型是正常線路臺區還是異常線路臺區,有效掌握線損合格率情況,進而獲得線損數據報表進行下一步分析工作。
參考文獻
[1]劉鵬.縣級供電企業中低壓線損精細化管理方法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
[2]李超英.基于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2.
[3]周強.中低壓配電網線損計算方法與降損措施的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