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勞務派遣員工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用工制度,在很多國有電力企業得到應用,然而其也存在工作待遇不同等問題,直接造成勞務派遣員工對國有電力企業缺乏工作成就感和集體歸屬感,工作責任心不強,積極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和諧發展。本文認真分析了國有電力企業當前勞務派遣員工隊伍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問題的主要根源,探討新時期下國有電力企業勞務派遣用工制度的公平與效率。
【關鍵詞】國有電力企業;勞務派遣;用工制度;公平;效率;研究
一、勞務派遣的特點
(1)雇傭關系的非典型性和主體的相對獨立性。典型的雇傭關系必須同時具備單一雇主、全時勞動和無固定期限雇傭三個方面,而勞務派遣則存在三方雇傭,并且有固定的雇傭期限,是一種非典型的勞動雇傭關系。同時,在勞務派遣中,用人單位、用工單位、被派遣勞動者之間的關系相互獨立,各司其職,與傳統的用工形式有著很大的區別。(2)將勞動力商品化。用工單位的用人需求不同,有的單位需要從事簡單工作的勞動者,有的單位則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級人才,用人單位在派出勞動者的時候并不是將勞動者本身派給企業,而是將其具備的勞動力或者知識技能交由企業有償使用,將勞動者的勞動轉化為派遣單位的“商品”,“出售”給用工單位。
二、國有電力企業勞務派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勞務派遣公司良莠不齊
近年來,勞務派遣亂象叢生,由于準入門檻較低,許多公司均有損害勞動者權益的事件發生。勞務派遣員工在作業期間發生工傷、疾病時,一些公司故意拖延時間、推卸責任,給勞務派遣員工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和身體上的傷害。
(二)同工不同酬
由于管理體制的原因,勞務派遣員工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的人力供給,在實際工作中擔負起了重要角色和承擔著重要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但卻不能與正式合同工一起來分享企業的發展成果,同樣的付出,收入差距很大,導致勞務派遣員工心態不平,難免將一些負面的心態帶入實際工作中,從而影響現場施工的安全,給施工作業留下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缺乏有效的培訓
由于派遣員工來源不一,有的是過去農電企業體制下農電工轉制來的,有的是招錄的大中專學生,造成水平差距較大。在實際工作中,有經驗的沒有學歷,有學歷的沒有實踐,所以培訓工作一直在做,卻沒有起到真正的效果。每年都進行簡單的電力安全規程學習和培訓,沒有更深層次的技能培訓、溝通培訓,更談不上文化類的培訓。所以無論理念還是知識結構都難以跟上企業的快速發展。
(四)安全意識淡薄
安全意識淡薄的主要表現就是工作中多憑借老一套、土辦法的經驗在做工作,不能按規程辦,隨意性較大。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僥幸心理十分嚴重。這些問題看起來是一些小事,執行起來也不難,但卻是明知故犯,這些隱患就為發生事故埋下了禍根。
三、解決思路和采取的措施
(一)選擇合適的派遣合作單位
勞務派遣公司的選擇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勞動人事部門注冊和認可的企業;第二是必須是本地的企業,便于各類手續辦理和管理工作;第三是公司實力雄厚,有本行業服務豐富經驗,并獲得業主認可的公司。
(二)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和標準
管理制度是國有電力企業經營管理的行為標準,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標準,同時也是規范員工行為的依據。國有電力企業用工人性化、合法化、規范化管理,同樣需要一套符合國家法規政策、切合國有電力企業管理實際的規章制度。針對目前的管理,應給出一個準確的標準,制訂完善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調動國有電力派遣員工的積極性。通過量化工作量形成考核系統,按管理規定、細則、辦法等制度,結合工作實際對電工進行嚴格考核,對半農半工的派遣員工和全職的派遣員工形成一個制度下不同管理模式的管理系統,使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獲得不同的收入,實現真正意義的“多勞多得”。制度的完善還要有利于促進工作、堵塞漏洞、提高效率,有效規避和防范農電安全責任風險和財務責任風險,防止優秀人才的流失和企業經營效益的流失。
(三)完善相應的法律機制,加大對派遣單位的管理
目前,我國勞務派遣機構雖然數量比較多,但是正規的派遣機構所占的比例并不大,這就使得企業和勞動者在選擇時需要擔當一定的風險。政府在應對這個問題時,一是要規范派遣機構的審批制度。同時,可以采用年審的方式對派遣機構的運作是否規范進行定期審查等;二是要加強對派遣機構的監督。
四、結語
勞務派遣這一新型用工模式在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對它的認識和實踐還需要一個比較長期的探索過程,及時發現在國有電力企業勞務派遣員工現有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今后勞務派遣行業走向正規化有重要的借鑒價值。作為勞務派遣的主要參與者,政府需要出臺相應法規,派遣機構要配合政府完善具體運作體系,與企業友好合作,企業對被派遣員工要采取“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而被派遣員工則應當按照要求盡力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服務,在各自明確責任和義務的前提下,逐步推動我國勞務派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代瓊.試論勞務派遣在企業的有效運行——以科學靈活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J].四川建材,2006(02).
[2]宋群英.關于勞務派遣相關法律問題的思考[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7(02).
作者簡介:王中一(1990—),男,江蘇蘇州人,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