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海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大背景下,養老問題儼然成為當今社會面臨的最緊迫的社會問題之一。針對這個社會問題,各區政府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探索,但在實踐中低齡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的快速增多,使得養老機構遠不能滿足需求,且老人的養老需求也從過去的單一轉變為多樣化,現實中存在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現象,這種現象影響了公共服務的供給的有效性,本文以虹口區x街道社區為例,分析虹口區x街道社區的不同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方式,分析其利弊,并對相關問題作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社區養老;社會多元參與
一、現階段虹口區X街道社區養老供給模式分析
(一)開設公辦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社區內開設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全政府投資,屬于政府供給模式。場地由政府出資建設裝修,并聘請全職人員對入托老人進行看護和照料,日間照料中心提供午餐、少數娛樂設施、上網設備、簡單的鍛煉康復器材,由于公辦性質,收費非常低廉。
存在的問題:由于財政能力有限,日間照料中心往往由聘請的照護人員自行管理,但聘用的人員并不具備養老服務的專業性,由于這些人員工資較低也不具有較強的自主管理意識,日間照料中心缺乏能夠吸引老年人的社交、娛樂、康復活動,且早晚都不提供接送,只有行動方便,能夠自理的老人才能自行前往,雖然提供午餐但不提供晚餐服務,這種割裂式的照料中心讓諸多老人都感覺非常不方便,雖然收費低廉,但入托率很低,仍然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
(二)市場化養老服務機構
社區內有四家民營養老機構,基本以提供長期入住服務為主,根據機構提供的服務,收費也分為各種檔次,屬于市場供給模式。
存在的問題:收費較為平價的養老機構,設施較為陳舊,服務和專業性也跟不上當前居民對養老需求,能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的機構收費也較高,主要針對中高收入老年人群,無法成為社區養老的主流模式。
(三)長者照護之家——公建民營模式
蔣家橋長者照護之家是一家共建民營的社區養老服務點,屬于NGO運營政府補貼模式。
政府使用財政資金建設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后,根據要求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富有養老行業經驗的非盈利組織委托運營,由于非盈利組織對所在行業的專業性,故能提供優質、專業、高效的養老服務,且由于無需前期建設的大量投入及房租費用支出,非盈利組織僅需負擔日常運營費用,總體成本大大降低,社區老人可享受到價廉物美的養老服務,運營2年至今是一個較為成熟和令人滿意的模式。
存在的問題:由于社會組織的良好發展,十分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故在項目策劃、日常運營和組織規劃上容易愈加趨向政府,而逐漸喪失其原有的活力,從自主創新的社會組織開始轉而依賴政府支持。
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一)保障財政資金對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的支持
保障財政資金的投入是保障公共服務供給的立足之本。對于社區養老服務中政府部門負責的常規性項目應合理分配資金投入份額,并明確這部分資金投入相對于公共財政收入增加而遞增的比例。對于具有非營利性和公益性質的社區養老服務項目,應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并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確保專款專用。
(二)建立合理的評估監督機制,確保政府和社會組織購買雙方的權責一致
一個合理系統的評估監督機制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專業的評估組織,評估組織成員的來源應該多元化,比如有關專家、民意代表或者政府部門等等。其次,還應該有一個合理、規范的評估程序,根據一定的程序對公共服務的各項指標進行相應的評估。最后,一個合理系統的評估監督機制不僅要實現對民間組織的評估與監督,還要對政府進行一定的監督與約束,以防止政府權力濫用和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
(三)打造養老服務閉環體系
就目前的各種養老服務供給,存在中間環節缺失的現象,各類服務供給主體關注各自服務特色重點及其他原因,沒有從老人的角度出發提供全面的服務,無論是公辦的社區日照中心還是社會組織服務項目,都應在功能設計上向日本養老體系學習,以服務對象為主考慮服務流程,形成完整的服務閉環體系。
(四)引導社會資源多方參與養老服務立體供給
城市老年人在養老意愿上大多數還是傾向于在家養老,所以就需要盡一切可能調動社會各界的資源,構建出一個最符合老年人養老意愿的、最有利于發揮和加強老年人養老自助能力、最切實可行的養老保障體系,盡量覆蓋上海各年齡層、不同需求的人口,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給、高端有市場的分梯度、分階段、多元化的養老模式。
(五)建設信息化平臺,促進信息對稱
公共服務購買機制的完善主要取決于監管多渠道、反饋服務質量、發布購買信息、咨詢購買政策、第三方評估等。實現它們不僅要依賴相關技術的可靠性實施,還取決于政府是否對相關政策和法規考慮全面、制定完善。加強信息化網絡建設,可以使購買服務變得多元化、公平化和有效化,而且一定程度上縮減了資金成本、降低了公共服務信息反饋、記錄、交流、應答的時間。把公共服務的決策權和選擇權更多地交到公眾手中。
參考文獻
[1]殷國慧.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5.
[2]朱浩.社會治理創新視域下的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機制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7.
作者簡介:黃慧心(1989—),女,上海人,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學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