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凱 朱冬梅
【摘要】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不同地域的民歌更是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地域性藝術特色,真實地反映地域民族真實社會生活,承載著地域民族的人文風情,有著濃郁的地方韻味,這也是我國民歌能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我國民歌;地域;方言;風格特征
一、詮釋民歌的定義
民歌又可以稱之為勞動歌,從狹義角度詮釋民歌,可以指為“號子”,主要是配合勞動動作,使勞動在強烈的節奏聲音中更加催人奮進,提高勞動效率;從廣義的角度詮釋民歌,可以指為在勞動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牧羊曲、采茶歌等,這種廣義的民歌可以歸入到生活歌中。我國民歌的形成風格和特點,可以依據地域環境、地方人文情懷、地方方言等特征將中國民歌分為多個種類,使我國民歌的藝術特色呈現出種類繁多、風格各異的特點,各民族都擁有著區別于其他地區民歌的不同風格,給人們呈現出了更為豐富多彩的藝術殿賞。
二、深度把握我國各地民歌的風格特征
本文從地域特征角度分析我國民歌的風格特點,從地貌環境、人文性格、地域語言等多方面深度把握我國各地民歌的風格特征。大體將我國民歌分為三大類:西北民歌、南方民歌和少數民族民歌。具體分析如下。
(一)西部民歌之陜北民歌藝術特色
西北部民歌包括寧夏、甘肅、陜西和陜西等地的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要屬陜北民歌。
從地貌環境來看,陜北民歌地處高原、山地和平原集聚地,橫跨黃河流域,其獨特的地貌特色,讓陜北民歌的歌曲特點更加高亢嘹亮、熱情奔放、深沉質樸,除此之外,陜北民歌擁有信天游的音調,旋律高亢激昂,起伏跌宕,如《腳夫調》《蘭花花》等。從地域人文性格上來看,陜北人粗獷、豪放的性格決定了其音樂的直暢性與旋律線的大起大落、直上直下,高音區很高,多用假聲,在真假聲變換的聲區,使歌曲演唱更具魅力,如《上去高山望平川》。同時,粗獷豪放的陜北民歌也不乏柔美,如《走西口》中送郎走西口的妹子千叮嚀,萬囑咐的歌曲中,字字句句見真情,歌詞樸素自然,意味深長。
從地域方言來看,陜北方言的特殊是在于巧妙的疊詞、豐富的疊字,僅僅這些重疊歌詞就能催生陜北民歌這朵藝術奇葩動人性情,悅人心靈。如:“白格生生臉蛋,碎格紛紛牙,親口口說下些惱話話”,就是這些陜北方言本身的生動形式為陜北民歌增添了不少藝術魅力。
(二)南方民歌之江南民歌的藝術特色
南方民歌包括上海、江蘇以及浙江大部分地區的民歌,最具代表性要屬江南民歌。
從地貌環境來看,江南民歌地處長江下游,水網交叉,可稱之為“魚米之鄉”,江南地域呈現出三步兩橋、小街深巷的景象特色,形成了江南秀麗山水情愿,其民歌曲調大多溫婉,以小調為主。如《茉莉花》《楊柳青》《九連環》等。從地域人文性格來看,江南地域人們勤勞心細,細膩委婉,輕盈中不失含蓄,使得江南民歌在聲音運用上掌握柔和中帶有明亮的原則,盡可能不出現刺耳的尖亮的聲音,以免破壞細膩連貫的音樂線條。但江南民歌也未必都是輕柔曲風,也有較為明快活潑的民歌,如《拔根蘆柴花》。從地域方言來看,吳語是江南民歌演唱的主要方言,語言的特點是沒有清聲與濁聲的對立,清聲母多而濁聲母很少,吳語那特殊的輕快、柔和、細膩、圓潤加上活潑的間韻,增添了歌曲的地方風味和特殊的語言美。
(三)少數民族民歌的藝術特色
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少數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分散集聚在我國的各個地域,民歌隨著不同民族的特色,也有其不同的藝術特色。
蒙古族民歌:地處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以蒙古族民歌為代表。蒙古族歷來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現出草原牧民的質樸、爽朗、熱情、豪放的情感與性格。如“長調”民歌《牧歌》、“短調”民歌《森吉德馬》《小黃馬》等。
新疆維吾爾族民歌:地處新疆,以維吾爾、哈薩克民歌為代表,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具有活潑、風趣的格調,如《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藏族民歌:地處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區,民歌演唱活動大都與佛教節日有關,由于藏族人民熱情、開朗、誠摯、動人,極富高原特色,其民歌創作擁有較強的節奏動性,如《北京的金山上》等。
三、結語
我國民歌隨著地域特色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傳承著地域民族的人文情懷和悠久歷史文化,使我國民歌更加具有豐富性和特色性。從長遠發展來看,各地民歌并行發展,雖然各具特色,但是也是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的,通過各地民歌創作的經驗借鑒,使我國民歌藝術特征不僅僅具有獨特性,還更加具有藝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承載著我國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讓人們通過研究和了解民歌的地域性特征,繼承和弘揚我國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張小萌.論河南南陽民歌小調的藝術特征與演唱把握[J].中國音樂學院,2014.
[2]王悅.從地域角度看中國民歌[J].城市地理,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