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遙的作品中有著一種“苦難情結”,因而塑造了一批出身貧窮,生存困窘,但堅忍不拔,勇于向命運抗爭的奮斗者形象。本文以《人生》中的高加林為例,從有志的農村青年為闖入城市進行艱難倔強的人生突圍看其對當下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苦難;奮斗;人生
路遙,原名王衛國,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以其充滿苦難的人生經歷創作了許多感人至深的作品——《驚心動魄的一幕》《在困難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其中小說《人生》真實地剖析了改革開放時青年在奮斗道路上內心的矛盾與掙扎、痛楚與歡樂,字里行間流露出濃厚的歷史責任感和強烈的苦難意識,塑造了一批具有堅忍不拔的性格和“可怕的吃苦精神”的突圍者。
一、反抗命運的奮斗意識
路遙筆下的農村青年有著年輕人的朝氣和理想,有年輕人的魄力和闖勁兒,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這代青年不同于父輩,他們有文化、有理想,不想被土地束縛一輩子,他們渴望改變,試圖擺脫命運的桎梏。
《人生》中的高加林一直是備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有理想的青年形象;有人認為他是一個于連式的不擇手段的個人奮斗者。但對于高加林的奮斗意識是完全值得肯定的。高中學歷使他掌握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具有了不同于父輩的思維方式。他跳出了農村人狹隘的思維圈,是用新時代的思考方式來認識自己、認知社會,他渴求到城市去,實現“鄉下人”與“城里人”的身份轉換,但事與愿違,高考的失利,夢想破滅,城鄉壁壘涇渭分明,戶籍制度嚴格苛刻,農村人高加林只能回家種田。回鄉后,他當上了民辦教師,面對人生的第一次苦難,高加林沒有放棄,只要還有一絲希望,他就要去奮斗,去努力改變命運,“幾年以后,通過考試,他或許會轉為正式的國家教師。到那時,他再努力,爭取做他認為更好的工作”。當他民辦教師的資格被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之后,他的希望完全破滅了,打回原形,依舊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在當農民期間,經歷了痛苦掙扎與沉淪之后,與巧珍的愛情,讓他走出了痛苦的掙扎,重新面對人生。在叔叔轉業后,他被人利用當上了縣上的通訊員,人生迎來了巔峰,他的未來充滿了光明。他刻苦工作,虛心求教,吃苦受累。面對第一個救災報道時,他主動請纓,馬不停蹄趕往救災現場,邊采訪邊參與救援,通宵撰寫新聞。他奮力拼搏,很快成為了出色的通訊員,仕途如魚得水之際,命運之輪又捉弄了他,被人舉報失去了工作,又回到高家村當農民。
二、遺棄與被遺棄的掙扎
高加林是“一個遺棄了故土而又被城市所遺棄的人”,他熱愛著養育自己的這片黃土地,但他又不愿一輩子當個農民,他選擇了逃離。對故土的熱愛與背棄的矛盾情緒在高加林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雖然從來也沒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不必隱瞞,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為了不像他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當他的民辦教師資格被三星頂替掉以后,高加林陷入了絕望,人生沒有了方向,每天只能用痛苦的勞動來麻痹自己。對城市身份的渴求,使他最終 “找關系”“走后門”,直到他在部隊的叔父復原回鄉當了勞動局長,高加林如愿當上了縣委的通訊干事。在面對黃亞萍和巧珍的愛情選擇中,他選擇了前者,這不僅是選擇愛情,同時也是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做選擇,最后他選擇了“城市”,從而拋棄了養育他的黃土地。在小說的最后,高加林被告發,又回到了農村,雖然他背叛了高家村、背叛了巧珍、背叛了這片黃土地,但村里的人們沒有惡意和嘲笑,只有對他的真誠與關心,在德順老人的一番教育之后,“高加林一下子撲倒在德順爺爺的腳下,兩只手緊緊抓著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著,喊叫了一聲:我的親人哪……”在被城市所拋棄以后,廣闊的黃土地依舊接納了他。高加林對土地即熱愛又遺棄的矛盾情結,也是他人生經歷的寫照。
三、好高騖遠的選擇
高加林對自己的未來一直好高騖遠,特別是當上了縣委的通訊干事后,他就變得飄飄然了,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公家人”了,看不起不識字、單調的巧珍,所以他決定與劉巧珍分手。而這一切的根源在于,他不滿足當下的縣城生活。當初他失意的時候不愿留在農村,想到縣城發展,現在他“成功”了, “野心”膨脹,不再局限于小小的縣城中。當他到大城市學習歸來之后,覺得縣城是那么的小,街道是那么的窄,一顆心早已飛到外面的大世界去了,甚至飛到了“聯合國”去了。德順爺爺教育他的一席話道出了高加林的本質——“歸根結底,你是咱土里長出來的一棵苗,你的根應該扎在咱的土里??!你現在是個豆芽菜!根上一點土也沒有了,輕飄飄的,不知你上天呀還是入地呀!”高加林就是顆好高騖遠的“豆芽菜”,每當他有一點點的成功或成績的時候,他就變得思緒連篇,覺得自己“聯合國也想去”。他完全脫離土地、脫離了實際,他在認識人生的問題上缺乏更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追求的盲目性必然造成了他奮斗路上的失敗。由于缺乏正確的人生觀的指導,他雖然有著勇于改變自己命運的奮斗精神,但他對物質的追求和錯誤的虛榮心卻是愚昧的。他將對人生價值的追求當作是對物質、對成功的追逐,一味的好高騖遠,脫離實際,即使克南的媽媽沒有告發他,遲早也會付出代價,回到原點。
參考文獻
[1]路遙.路遙文集[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03).
[2]楊紅梅.生存的困惑與價值的迷途:論高加林人生觀的悖論[J].柳州師專學報,2005(02).
[3]苜錦清.一個孤獨奮斗者的形象—談高加林[N].文匯報,1982-10-07.
作者簡介:畢燃(1987—),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碩士,武警警官學院人文社科系,講師,研究方向: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