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艷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變
從人類早期的原始社會到現在社會,人類對“人類共同體”的認識不斷發生著變化。在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就懂得相互結伴,組成一個個群居的部落、氏族等,來共同抵抗和應對自然界;之后隨著人類生產實踐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一些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產生的恐懼,形成了人類最原始的自然崇拜--宗教,人類開始以宗教意識為依據,開始出現不同信仰的人群分化。除了上述的共性分化依據外,血緣共同,利益共同,語言共同都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分化群分的依據而這其中,血緣共同體是始終貫穿于人類整個發展過程中的。
從人類歷史中的共同體組建因素分析,不同個體的共同需求是維持共同體存在的前提,共同體的出現是人類得以進步和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入憲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其中將《憲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系和經濟、文化的交流”修改為“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憲法具有重大的意義:
黨的理論層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基于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成果,站在思考人類共同發展的新高度提出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創新。“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將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框架下,發展、豐富而來。
黨的歷史責任層面: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地球村”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聯系已經不可割裂,單純的地域發展已經不適應全球化的要求,世界各國也是共存共榮的關系,離開了全球大環境,誰都無法獨善其身?!叭祟惷\共同體”概念寫入憲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責任擔當精神,愿意與世界人民分享發展成果,愿意將中國的發展經驗與世界分享,實現共贏的局面。這也體現了我黨作為世界第一大執政黨的坦蕩胸襟,不僅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為己任,更以為人類做出貢獻為使命。
黨的領導路線層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入憲,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也是為后續我國堅持和平發展線路的明確。面對當今紛繁復雜的國際和地區局勢,世界各國都在渴望中國的成功經驗和方案,基于這種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全球治理觀、綜合安全觀等一系列中國方案、中國思路、中國主張。將中華民族的“和”文化開拓了嶄新的境界。
三、“一帶一路”方案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落實到實踐中的產物,就是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方案,是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平臺,是全新的探索實踐。
2014年11月,發起建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2017年3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耙粠б宦贰敝饾u從最初的中國外交新動議轉化為擁有綱領性文件的世界外交新行動。
“一帶一路”方案為中國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奠定了基礎,將中國的經濟成果惠及沿線國家,為沿線國家帶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這也是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中國共產黨新思路。
四、“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的關系
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一帶一路”倡議寫進黨章;如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憲法。這些彰顯了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性,這樣入黨章、入憲法的動作,也體現另外我黨堅定推動國際合作和發展的信心、決心,這是大國兼容并蓄的姿態,也體現了世界第一大執政黨的廣闊胸襟。
“一帶一路”方案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背景下的中國思路,“一帶一路”一經提出即刻引起世界的強烈反響,這也展現了世界對中國方案的認可。同時,這一方案也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
總之,“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習總書記新時期外交思想的體現,也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包容并蓄的理念展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入憲,更是將這一理念明確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并將長期持續下去。(作者單位為普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