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華
一、戰略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首要管理
企業的戰略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首要工作,它通過對企業的內部、外部環境和企業所擁有的資源資產進行研究和分析,制定適合企業的可行戰略,經過各方評價,確立企業戰略,通過戰略實施,實現企業的目標與功能。戰略選擇得恰當與否,關系到企業經營的成敗,這一點正被人們所認識。“眼睛盯在市場上,功夫下在管理上”,向管理要效益、要質量、要發展。
正如斯蒂芬·P羅賓斯在其《管理學》第四版中寫道:“戰略計劃對一個組織成功的關鍵作用,只是在近25年中才被廣泛認識到。”另外,“一項對企業所有者的新近調查中發現,69%的企業所有者制定戰略計劃,并且,在他們當中,89%的人認為他們的計劃使他們有了具體的目標,并且使他們的職員有了一致的認識。”
二、企業戰略管理的對策
(一)人才戰略上強調以人為本。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既要激發創新人員的創造性,又要使其服從于創新活動的整體要求,促使企業人力資源創新得以發揮最大效應。建立起高效的創新機制,形成人盡其才、溝通順暢、合作有效的環境用工。戰略管理者在制訂人才戰略時必須改企業員工成為機器和技術的奴隸的現象,那是對人的理性、尊嚴和智慧的踐踏,必須以把人類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須以人為目的,確立企業的生產目標、方式、方法。
(二)科技戰略上必須加速高技術產業化、商品化。知識經濟時代在世界范圍興起了一股技術創新的熱潮,大量高技術迅猛發展。當今世界高技術迅猛向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方向發展,企業在科技戰略上必須把握機會加強開發高技術或與高技術部門合作,大大加快高技術產業化與商品化的步伐。
(三)必須做好企業市場戰略管理。戰略管理不僅應考慮眼前的利益,還必須考慮長遠的發展,實現以“銷”定產向以“消”定產轉向。新經濟時代企業的生產將應不同消費者的個別需求而訂做新產品,它是在以工業經濟時代以銷定產原則上的進一步發展。市場區域從立足本土向無國界轉變,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加劇,企業必須從全球的觀念出發,在世界范圍內實施新的戰略。
(四)生產戰略管理仍需注重效益性原則。效益是企業的生命,也是企業改革的最終目標。知識經濟時代的生產戰略管理仍必須以講效益為指導原則,即用最少的勞動占用和消耗,生產出盡可能多適“消”的新產品。講求效益是企業為了生存與發展所必須的原則,具體體現為用盡可能少投入,生產質量好、品種齊、成本低、交貨準時,數量適當的產品,為企業改革提供一個尋求效益化的目標,企業改革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才能發展壯大,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是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這才是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所在。
(五)重視員工精神激勵原則。在知識經濟中,物質對員工而言會顯得較為充實,能否實現自身價值將更加有意義。從發達國家的實證考察來看,現代企業成功的技術創新均十分強調企業內部激勵措施的重要勝,重視借助企業內在的制度安排所產生的巨大激勵力量,使企業具有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所以,企業在戰略管理中物質激勵不可少,但精神激勵更重要,而且不僅僅是那種給予贊賞、表揚等傳統的精神獎勵,還有一種新型的精神獎勵方式,即賦予員工更大的權利和責任,使員工意識到自身的價值更高且獲得更多認可,進而提高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以最大限度實現其自身價值,同時為企業為社會做貢獻。
(六)必須實施系統管理。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戰略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包括人才戰略、科技戰略、市場戰略、生產戰略、質量戰略、價格戰略等。企業戰略管理又可分為計劃、組織、分析、控制等職能管理。必須應用系統工程方法,才能保證企業有快速平穩的發展,進而實現企業的目標和功能。
總之,知識經濟時代賦予企業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新經濟時代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首要工作,做好企業戰略管理必須從企業人才、科技、生產、效益、市場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企業應如何制定戰略,以適應所處的更為動態的環境和充分利用所擁有的資源,這是企業戰略管理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必須認真對待,切不可粗枝大葉、馬虎應付,否則會影響全局,乃至經營的失敗。(作者單位為邯鄲市大力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