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加快中醫藥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培養創新型的優秀人才成為中醫院校發展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但目前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較為滯后,科研創新理念缺失、服務機構僵化、專業師資力量缺乏以及學生課業繁重等諸多困境有待解決。該課題采取多主體協同培養路徑,結合高等醫學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實際情況,分析目前高等醫學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教育體系面臨的困境,進一步探討高等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改革的出路,提出前瞻性的創新創業教育措施加強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
關鍵詞:醫學生;創新創業;路徑探析
在雙創的時代背景下,中醫藥院校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具備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的綜合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與中醫國際化的趨勢。隨著國家關于創新創業政策和文件的頒布,國內很多高校也在陸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績,據不完全統計,從 2013 年 5 月至今中央層面已出臺至少 22 份相關文件,特別是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全國高校范圍內掀起了一股創新創業的風潮。
但是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較為滯后,在改革與發展中制約創新創業教育的瓶頸問題任然存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規劃不完善、科研創新理念缺失、服務機構僵化、專業師資力量缺乏以及學生課業繁重等諸多困境有待解決。
一、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狀況分析
1.國外
西方國家對于創新創業的認識。一些發達國家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展較早,由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美國成為第一個實施該類教育的國家,其創業教育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76年弗朗西斯·沃克出版的《薪酬問題》,主要貢獻是將美國高校的學術觸角伸向了創業者的資金問題,1953年,紐約大學的彼得·德魯克提出開設創業與創新課程,可將此作為美國創新創業教育的開端,1968年百森商學院出現了第一個以創業教育命名的本科專業。其創新創業教育從學術者的研究到開設經管類專業,并逐漸增多發展到創業型大學的設立。英國和日本同樣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紛紛提出戰略性政策,提升了經濟活力。
2.國內
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創新創業教育,他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高等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始于1999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出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同年國務院也下發了關于要重視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文件,同年清華大學也創辦了創業計劃大賽。在全國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醫學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熱情度相對低一些,相對而言高等醫學院校的醫學生的就業前景比較好,比較傾向于穩定性的職業,對于創新創業的熱情度并不是很高。
二、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當代中國高等教育重要任務之一,近年來學者們關于創新創業的文章很多,但是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文章屈指可數,本文將從學校、教師、學生及社會等多個主體綜合分析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
1.學校
醫學類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教育觀念滯后,形式較為單一,一般都是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體現以及流于形式的創新創業項目申報和創新創業比賽。針對創新創業教育未成教育體系,甚至有的只單純將創新創業定位于就業,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作為一門系統化的素質教育課程來設置。
2.教師
專業師資力量缺乏。師資隊伍對創新創業教育起著關鍵作用,通過專業教師的傳授,可使學生具備一些創新創業的知識,發掘學生創新創業潛能。目前大部分醫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基本上是擔任“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老師,且多數由負責就業工作的老師或輔導員兼任,他們既缺乏系統的創新創業理論,致使學生不能很好掌握創新創業技能。
3.學生
醫學生課業壓力繁重,參與創新創業積極性不高。相關調查顯示,73.6%的醫學生認為創新創業教育重要,27.4%認為一般或不太重要,2.2%認為不重要。許多醫學生普遍反映醫學生學制長,學業壓力大,見習實習時間長,沒有過多時間參與創新創業活動。
4.社會
醫學生缺乏成熟的外部環境與有效的創新平臺和創業孵化基地。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社會及大眾對醫療環境及醫生這一職業的特殊高要求無形中抬高了醫學生的創新創業門檻。另外社會對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也不足,尚未在社會上形成重視鼓勵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環境,這些都對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帶來極大的阻力。
三、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探析
針對從當前我國醫學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實際困境出發,以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例,提出“多主體協同培養路徑”模式,重點討論這一聯動實踐模式的具體運行機制以及實踐效果。
1.學校層面
面向醫學類學生,科學設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具有醫學院校特點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在制定課程內容要有針對性,擴大創新創業課程在通識教育課程中的比例,同時增加專題講座等形式的輔助。提高服務組織效率,由教務處牽頭,學生處(創業學院)配合,將創業實訓課納入教學計劃,設置學分。
2.教師層面
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質量,組建創業導師團。醫學院校需構建專業有特色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組建校外專業人員的教師隊伍,創新創業過程中需要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同時也要積極鼓勵校內教師進行創新創業研究,產教融合,指導學生將研究成果落地。
3.學生層面
醫學生要積極參加各類團學活動、創業教育課程、創業活動實訓,進一步激發自身創業熱度,轉變就業觀念。同時要制定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白自己所學專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就業方向,在學習創新創業知識之前就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個好的規劃,通過學習創新創業知識來補充自己未來發展中需要的一些知識,讓自己的學習更加有針對性,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更好地為醫學生指明創業之路。
4.社會層面
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基地。一方面依托校內實驗室、附屬醫院等進行創業實踐活動,推動學生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入駐創業園(即眾創空間)培育孵化,支持學生積極創辦公司。另一方面要加強校企合作,與校外企業設立實踐訓練基地,供學生到校外進行實踐學習。同時加強與濱江區政府有關部門及濱江高新技術企業聯系,推動與政府和企業的深度合作,爭取多方的政策和資源支持。
未來學校在“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多主體協同培養路徑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校的制度建設、政策支持于資金投入是重要基礎;創業辦公室的組織與管理是中堅力量,是整合政策資源與實踐效果的重要樞紐;學生是這一聯動模式的主體,未來如何更好地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熱情是關鍵任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 21 世紀中國發展的時代特征,創新創業的時代孕育著具有中國特色的“創客文化”,培養中醫院校本科生自主科研創新能力,培育新時代的中醫創新型人才是我國中醫傳統文化邁向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舞臺的重要策略,不斷優化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推動建立創新型國家。
參考文獻:
[1]周武兵.新醫改背景下醫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21):12-13
[2]黃瑞雪、王紫微、任國峰.高等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困境與破解途徑探索[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8(03):77-79
[3]孟曉媛.中醫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發展探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07):182-185
作者簡介:
呂超杰(1987--)男,漢族,浙江省諸暨市人,第二臨床醫學院團委副書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