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瑤
本文以國際貿易和知識產權的保護作為研究重點,通過對知識產權發展歷史的分析,簡要介紹了我國面臨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固有困難,通過對我國知識產權現狀,結合近十年的出口貿易數據綜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表明,整體上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對我國對外貿易有著積極的影響。提出我國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能力以及增強知識產權貿易出口意識的建議。
國際貿易 知識產權保護
知識產權是民事主體支配其所有的創造性智力成果、商業標忐以及其他具有商業價值的信息,享受其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在21世紀的高科技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中企業創造經濟價值的重要來源。在博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將繼續保持對外開放,并提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其中包括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知識產權發展歷史及我國面臨的歷史困難
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始于清末,1904年清政府頒布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商標法——《商標注冊試辦章程》,規定商標實行注冊原則和申請在先原則,注冊有效期20年,對假冒商標采取不告不理原則等。后來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都制定過一些知識產權法,但因為當時的社會動蕩,他們沒有得到實施。直到1983年,我國第一部《商標法》實施、1958年第一部《專利法》實施,以及1991年第一部《著作權法》實施,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才初步建成。
中國沒有知識產權法律文化的后天培植土壤。知識產權作為私權,自由主義思想是其精神內核,個人意志是其追求的最高價值。自由作為一種受法律保護的權利,在西方社會已經是根深蒂固。而在中國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傳統文化中,宣揚的“不是以公民為基本單位的個人權利本位,而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人倫義務本位”。而且儒家文化推崇禮作為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其本質是否認個性,否認人的創造力、獨立思想與創新能力。同時,封建統治階級還推行愚民政策,禁錮先進思想和創新的傳播。不能否認,幾千年下來,我國社會的傳統思想還是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淫,致使產生于西方的知識產權法律文化在中國缺乏先天培植的土壤。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完善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知識產權意識覺醒,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逐漸增強。雖然我國缺乏知識產權的制度傳承和文化土壤,但是隨著中國融人世界經濟大家庭,以及中國經濟近二十年的高速發展,人們在以下方面都感受到知識產權文化的沖擊:第一,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立法,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常態,任何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稍不留意都可能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如使用盜版軟件、下載非法作品等等,讓人防不勝防;第二,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來到中國,他們帶來了先進的制造技術和設備,同樣,將他們的知識產權保護延伸到中國,任何企業在經營中不太注意都可能侵犯他們的知識產權。
最近幾年,我國的專利申請量在持續不斷地增加,同時專利的申請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通過2017年的國家的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3 8.2萬件,同比增長14.2%。共授權發明專利42.0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32.7萬件,同比增長8.2%。截至2017年底,我國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擁有量共計135.6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8件。國內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企業占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擁有量中的比重分別大道63.3%和66.4%,企業對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5%。我國企業海外專利布局能力不斷增強。2017年,年度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100件以上的國內企業達到44家,較2016年增加18冢。
商標和專利一樣屬于知識產權的重要載體,我國商標申請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其中國家工商總局的2017年的數據表明,全國商標注冊申請量590.16萬件,同比增長54.96%,呈現大幅度增長的趨勢,我國的商標注冊年申請量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位。
我國的出口貿易主要有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形勢,根據商務部最新公布數據,其近十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出口貿易自2008-2017年,總體表現為上升趨勢。從貿易形勢來看,2009年收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原因,一般貿易、加工貿易等都出現下降,但10年以后中國的出口貿易又呈現出較快增長。隨著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加大,我國出口貿易也在增長,國際貿易競爭力也得到了增強。
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和建議
增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相對于價值規律透明的規律,公共執行權利的政府所發揮的作用就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在保護知識產權上,制定相應的國際貿易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模塊是首要出發點,繼而開展更加行之有效的法律保護工作,即設立管理部門和糾紛解決機構。從數據分析的結果表明,出口貿易的增長水平與知識產權保護程度的強弱有著重要的聯系。過去,從西方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演進歷史來看,他們也曾經歷從知識產權的“弱保護”到“強保護”的緩沖期,但當前的國際環境下不允許我國經歷這樣的緩沖期。在當前緩沖期內,根據我國的客觀情況,需要制定相應的科技創新計劃,保持適度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加大自主知識產權的開發力度并使其得以運用。通過適度地保護知識產權,才能使其對我國出口貿易的起到正向的積極促進作用。
增強知識產權貿易出口意識:通過國內外學者的實證分析看得出,知識產權附加保護對國家貿易出口量的增加具有積極作用,這就需要我國增強知識產權貿易的出口意識和風險防范的意識。目前,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對外資的依賴度依然比較高,在貿易生產、貼牌生產等方面,占比還非常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知識產權的研發能力。國際品牌的打造通常都擁有許多自主知識產權,這就需要我國更應該重視知識產權的研發。知識產權保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的積極作用就能更好地體現出來。
[1]張玉敏:《論知識產權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載《知識產權研究》第13卷
[2]俞榮根:《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反思》,載李楯編《法律社會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2017年專利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