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也請”的店名來自于日本陶藝家安藤雅信的著作《美與生活》。安藤雅信長居于山中工作室,他的母親每周會定期探望他,留一個以“今后也請……”做結尾的小紙條,表達思念和鼓勵。“在目語中,這是一個常被用來作為邀請的詞,但又有意猶未盡之感,而這正是我們想要傳達的生活態度——‘有容乃大與‘化繁為簡的心態。”店主黃瀟然稱這里是一個融入了自然元素的開放式“集享空間”,它將“融合”巧妙地用在了餐飲和空間設計上,讓“化繁為簡”的氛圍幫助客人減輕壓力,享受靜謐時光。
這家店由3個女孩共同經營,姐姐黃瀟然曾在澳洲留學,妹妹李倩兮曾在英國學習市場營銷,回國后與做攝影師的吳一葦開了一家攝影工作室,給北京各大高級酒店和餐廳拍攝廣告海報。因為這樣的工作經歷,她們產生了想要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店的想法,于是找來朋友荷蘭建筑師Martjin de Geus來主理設計。Martijn結合了她們所提出的“融合”特色,對空間進行大膽改造。原本的3間小店被打通,拆掉了墻壁,保留了建筑結構,又加入了原木材質和綠植,來破除水泥結構的冰冷感;其次是對隱蔽性與開放性的融合。設計師用大量的玻璃和室內窗口取代了墻壁或隔間,讓目光照射進來,既明亮又舒適,消除了朋友聚會時的隔離感。他還設計了一些相對隱蔽的位置,讓想要獨處的客人可以避開喧囂。
餐飲也凸顯著“融合”特質,店主表示:“我們不希望餐飲太日式,應該包含多樣的元素,比如咖啡和甜品屬于西式元素,三樓的榻榻米房間是日式元素,一樓的竹子和綠植又屬于自然元素。所以在料理上,我們請了做創意菜的主廚團隊,用天然有機的食材將西餐和日料結合起來,增加了餐食的豐富度,也同樣包容了更多人的口味。”
diner+Nininio
中海環宇薈是上海新天地商圈里的又一塊消費綜合體,一層沿街的餐廳diner是基于五原路店和恒隆店的2.0升級版本,而店主Annabel還身兼東湖路上的綜合買手店Nininio老板的身份。“diner”是起源于美國的街頭親民餐廳,車廂般的輪廓、長吧臺和卡座都是其經典元素。新版diner被打造成為一個功能更加豐富的去處——生活方式Showroom與美式餐廳的集合空間。這里采用了店中店的概念,把一間小小的Nininio店鋪包裹在餐廳中間。
diner的室內設計由西濤設計工作室完成,他們以Edward Hopper的畫作《夜鷹》中描繪的夜晚diner場景為靈感,營造一個既復古陌生又充滿微暖感的環境。灰色和薄荷綠讓人有一種仿佛回到了食堂般的輕松隨意之感。不銹鋼穿孔網區隔的Nininio買手店立在餐廳內部,形成沖突又融合的感覺。兩個部分各有入口,在不大的空間里非常高效。
diner雖是美式簡餐,但也盡量符合“輕食”理念,口味和分量不會過重。餐桌上的裝盤以明黃色為主,菜單上不僅有漢堡、三明治以及薯條等經典西式簡餐,也有內容非常豐富的希臘酸奶,除此之外,diner提供All Day Brunch,讓你一整天都可以吃到太陽蛋、培根、松餅、吐司。Annabel說:“我理想的狀態就是進來的客人能夠感到舒服,零售也好,餐飲也好,不要用力過猛,讓人吃的、買的都輕松些。”
ASSEMBLE by Reel
近日,上海芮歐百貨內新開了針對男性消費者的買手店ASSEMBLE。從扶梯上到3層,目光立馬就會被它的門臉吸引,走進去更是別有洞天。這里空間異常開闊,大致被劃分為4個虛擬的區域,也就是通過產品和設計元素自然過渡。整個空間貫穿“木”的元素,從一區到四區都會用到,一區比較classic,二區比較designer,三區弧形更衣室設計比較urban,而四區更加lifestyle。“因為空間不規則,所以最大的難點是動線的規劃,關于這點Kokaistudios給了我們非常棒的解決方案:利用小型的設計裝置自己引領客人往里走,整個空間也有很多可以隨時停下來的零散座位,融合大落地窗外美麗的風景,希望給人一種不同的購物體驗。”Olivia說道。Olivia是芮歐百貨兩家自營買手店的負責人,女裝店的成功也加快了男裝和生活方式集合店的開業腳步。“我近十年的職業是buying manager,店名ASSEMBLE的意思就是組合,是芮歐百貨組合而成的感覺。現在又開了男裝、lifestyle,所以這個名字還是很恰當的。”
利用窗外靜安公園的燈及靜安寺的景致,這里不像一個充滿物欲、一直提醒你要“買買買”的空間,反而非常的安靜、舒適。客人可以來這邊看看書或等人。而穿插其中的很多桌椅坐墩也很吸引人,不僅起到陳列功能,也讓店鋪的風格更加貼近生活,“這些特別的陳列家具都是我和Kokaistudios一起商量,再定做而成的,我們也會不時的和一些新銳設計師、藝術家舉辦活動。”
好灰灰色的溫度
跟隨店主兼室內設計師Yvonne走進店面,赤裸的水泥墻面延續自上一位店家的裝修,Yvonne將它們保留下來,“切一刀”以顏色分隔,原本的空間里就又裝進了一個“灰房子”。起初進入時或許難以察覺,但只需轉身,就能發現入口處的圓拱形門被安排進室內,一條短短的通道完成了內外之間的過渡——老玻璃窗外雜院鄰居們影影綽綽地經過,而你已一步浸入了這片灰色里。“就像兩個世界。”Yvonne說。
不同于好白多售賣與日常息息相關的物品,Yvonne和孟奇做“好灰”是為了篩選更多“給生活加分”的事物。因此這里貨架很少,陳列也節制,店鋪正中的空間被留給了“好灰”第一場小型展覽——來自丹麥的K.H.Wurtz的幾件陶器作為藝術品展出,同時也在這里售賣。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整個店面只有二十幾平方米,但當你走進好灰的試衣間后,你會發現這里的大小遠超常規比例。“如果試衣間太窄小,就意味著‘好灰里一定有一部分會讓人不舒服”,在Yvonne看來,所謂“加分”或“高級”首先是彌散在空間中的感受。于是在試衣間內的圓拱形鏡子上花心思復制了拱門的意象,內里放置的椅子Bold Chair也是來自法國Moustache的售賣品,正如店內的許多選品都和巧合有關,它也是店主夫婦從朋友那里發掘到的驚喜。
“好灰”陳列的衣服對“流行語言”是不敏感的。雖然分別來自中國本土、日本、泰國和蘇格蘭等地,“把日常做到最好”卻是Yvonne傾心它們所共有的特質。在這個動動指頭目行千里的時代,一只器皿會因為用手捧過更覺親切,一次造訪也會因為需要在小胡同里七拐八拐而更值得珍惜——因為做店的初衷就是推崇人的真實感受,Yvonne說,“好灰”不會走到線上,也不會放棄以預約的方式招待客人。作為麻煩了客人的補償,Yvonne或孟奇會親自赴約,“贈送一點點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