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人可能是最不愛熱鬧的民族之一。然而,最近在赫爾辛基剛開業的阿莫斯瑞克斯(Amos Rex)美術館及其所在的玻璃宮廣場(LasipalatsiSquare)竟成為當地人爭先前往參觀的地點。美術館邀得日本藝術組合teamLab舉辦的開幕首展還引發了排隊長龍。是什么讓天生內向的芬蘭人愿意走出家門,湊個熱鬧,甚至還排起隊來?除了精彩的藝術展覽,恐怕還得歸結于美術館別有洞天的建筑設計!
光是玻璃宮廣場上猶如從地表“冒出”的5座高低、大小不一的穹頂就足以令人駐留,公眾可以在此自由走動,盡情攀爬其上。當天氣晴好時,這里就成了市民們的游樂場:孩童們在穹頂上奔跑嬉戲,青少年們切磋自行車和滑板的技術,情侶們躺在穹頂上相談甚歡,經過的路人們紛紛掏出手機自拍,甚至還有時尚博主在這里拍攝大片!每一座穹頂建筑上都有一個圓錐形的凸起,頂部是一扇圓形的窗戶,探頭往下張望,便是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的室內空間。
打造這般如月球表面的奇特造型的是赫爾辛基的JKMM建筑師事務所,這也是上海世博會芬蘭館的設計者。但這般造型絕非建筑師的異想天開,實則是對現實局限的一種“妥協”。美術館的選址所在地是建于1937年的玻璃宮(Lasipalatsi),本是為赫爾辛基夏季奧運會做準備,后者最終被推遲到195z年才舉辦。如今,以成排高窗聞名的玻璃宮是芬蘭保存最完好的功能主義風格建筑之一,被政府認定為歷史保護建筑。“我們喜歡這個位于市中心的位置,人人都知道在哪里!”美術館CEO兼館長卡伊,卡蒂奧(KaiKartio)回憶起選址時的情形說,“但要將玻璃宮改造為一座美術館?這完全不可能!”原來,按照赫爾辛基歷史保護建筑的規定,地面上不允許擴建新的建筑物,與之幾乎矛盾的是,當地建筑法規定,新建的建筑物必須存在于地表。
迫于法規的限制,JKMM和美術館方面不得不另外想轍。他們將視線投向玻璃宮背后的廣場。那里直到21世紀初還被用作巴士汽車總站。最終,JKMM想出了一種折中的方法:保留建筑地面特征,同時向下深挖6米,打造一個地下圓頂美術館!JKMM令圓頂向上延伸,凸起至地面后又成為傾斜的天窗,通過這些異形天窗伸出地面采光。廣場中央已經棄用的鐘樓得到保留,成為戶外空間的視覺焦點,內部還承載了美術館部分通風系統。如今,錯落有致散布著5座穹頂的戶外廣場猶如富有未來感的月球表面,充裕的室內采光則將地下的美術館與戶外廣場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同時,這樣的建筑設計滿足了當地建筑法規的全部限制!美術館還計劃在廣場上舉辦公共藝術活動。“我們希望這里成為任何一個人都能找到歸屬的地方。”JKMM創始合伙人AsmoJaaksi表示。
這些大型圓頂天窗結構還讓建筑師得以在地下打造出一個足有22,00平方米,卻沒有一根柱子的展廳。玻璃宮內原有的餐廳和商店則得以保留,JKMM還改造了已經停運數年、具有裝飾主義風格的BioRex電影院。Jaaksi激動地表示:“能將芬蘭1930年代最領先的建筑之一融入美術館建筑中,對我來說是一次特別寶貴的經歷。”
除了開幕頗為轟動的teamLab在北歐地區舉辦的首個個展,館長卡蒂奧向我們描述了未來的策展計劃:“藝術和呈現的方式正不斷變化與發展,實驗性、具有技術創新的當代藝術,以及20世紀的現代主義和古代文化始終都是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的三大支柱。”而連同位于美術館不遠處的芬蘭最頂尖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奇亞斯瑪(Kiasma)和擁有芬蘭數量最多的古典藝術收藏品的阿黛濃美術館(Ateneum)、阿莫斯瑞克斯所在的曼納海姆大道(MannerheimRoad)也有望成為赫爾辛基的藝術文化中心。